黄才琴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为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病患的护理效果、家属满意度、清醒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B组患者NIHSS、GCS、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优于A组,护理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患者清醒。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护理效果;NIHSS;GCS
心肺复苏后需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各体征稳定。急诊护理则能通过施行脑部、气管、心脏等方面的复苏护理以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机体状况[1]。本文即研究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择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分析。所纳入病患均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且经心肺复苏后其意识清晰,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出血、外伤、严重心功能障碍、认知障碍、骨折或精神异常患者。
以随机分组法将40例心肺复苏病患分组为A组、B组两组。A组20例心肺复苏病患中男12例,女8例,其年龄在32岁~76岁间,年龄均值为(50.25±4.31)岁;B组20例心肺复苏病患中男13例,女7例,其年龄在31岁~77岁间,年龄均值为(50.52±4.19)岁。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病患的基线资料可知,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对本组心肺复苏后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指导患者充分休息,确保其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施行给氧、给药、康复指导等干预。
B组:在A组基础上对本组病患采取急诊护理。具体措施为:(1)体征监测。要求在完成心肺复苏后,即刻建立持续性、动态性的监测制度,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以及面色、情绪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采取治疗措施。(2)脑部干预。采用湿毛巾对患者额头、颈部进行湿敷处理,控制室内温度在18~20℃间,以有效改善病患机体脑部氧代谢情况,减少神经损伤。(3)心脏干预。持续心电图监护,并动态监测、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定期评估病患是否出现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等情况,一旦出现指标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做急救准备。(4)气道干预。落实插管护理工作,严禁出现气道插管脱落、移位等情况。控制抵押气囊参数于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患者气道湿润度同时避免出现误吸、反流等情况。定期辅助患者吸痰,及时清理气道异物,有效避免气道堵塞、发绀等情况出现。(5)情绪干预。为避免患者因焦躁、不安等情绪引发生理性变化,需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提升其治疗信心。
1.3 评价指标
干预后,评估、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标准为:(1)显效:精神状态稳定且未出现严重精神或心理障碍,原发性疾病症状明显改善;(2)有效:精神状态良好,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无效:不符合以上显效、有效标准。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清醒程度,得分越高清醒程度越高;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两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高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问卷评估两组病患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分越高即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护理效果以n(%)表达,组间采取卡方检验比较;评分指标以(±S)表达,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GCS、家属满意度
B组患者NIHSS显著低于A组,GCS、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能有效急救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但心肺复苏后,为确保患者呼吸循环、体循环、大脑再灌注等有效性,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并施行有效护理干预,以期将损害降到最低[2-3]。
急诊护理为针对性护理模式之一,应用于心肺复苏患者中,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机体状况[4]。对心肺复苏后患者施行急诊护理,在施以严密、动态监测同时,对患者脑部、心脏、气道等方面进行对应急诊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神经损伤、心脏传导阻滞、气道堵塞等情况[5]。本文结果亦显示,相较于A组,B组患者NIHSS、GCS、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更优,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综上,采取急诊护理能有效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曾丽青.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729-4730.
[2]倪焕娟,杨喆.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0):1711-1713.
[3]李明明,姜旭.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其康复作用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248-249.
[4]钟南媛,杨娟娟.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266-267.
[5]马引弟.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 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6):143-145.
论文作者:黄才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急诊论文; 病患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体征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