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论文_王浩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论文_王浩

身份证号码:45011119881003xxxx

摘要:本文就海绵城市的含义、特点及建设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对海绵城市建设在技术以及政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包括技术路线选择与管理措施优化,旨在以水为媒,通过资源整合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其功能在于雨洪管理,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不断优化,降低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技术瓶颈与政策瓶颈,在此种情况下,探讨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生态系统维护及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概述

1.1含义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备良好的“弹性”,这种弹性主要体现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所带来自然灾害等方面,海绵城市也称作水弹性城市。从宏观层面来说,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在于打造一个像海绵一样的城市,能够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排水等来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修复和恢复生态系统。

1.2特点

海绵城市的显著特征在于自然积存、渗透于净化,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涵养水源,维持城市自然水文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强调恢复并修复生态,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控制雨水并加以合理利用,通过多目标融合,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城市建设等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本质上来说,海绵城市能够具备承受改变并保持结构与功能的能力,且能够实现自组织与学习适应,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海绵城市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中,作为涉水子系统,能够与其他子系统协调融合,从而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1.3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能够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修复,以水环境质量、绿化水平以及公众满意度等为指标,通过低影响开发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可调节水文循环,减少地表径流并将其处理回用,从而有效防治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对径流污染加以有效控制和治理,并综合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并通过生态保护和低影响开发获得良好的景观效应。

2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1技术方面

在理念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排水、绿化、建筑等都存在密切联系,需要各行业及部门从多目标角度出发来进行建设。传统排水工作侧重于管网和泵站,但其仅仅属于小排水系统。而海绵城市建设对工作链条提出了延伸要求,侧重于通过低影响开发来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并拓展延伸出超标雨水径流的行泄通道,此种情况下可链接为完整的系统链条,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必须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系统链条构建的重要性。

在设计标准与规范方面,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成败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国家行业标准中进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作出规范,但仍需对植物配置标准加以规定,以更好的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

在定额编制方面,预案给排水预算定额无法满足海绵城市设计建设的实际需求,有待总结经验科学编制相应定额,以确保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靠支持。

2.2政策方面

一,规划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因此在政策体系中要讲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列入其中,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块开发规划建设管控制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显著,而是侧重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要明确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融资和费价政策,为PPP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支持,促进环境效益货币化的顺利实现。

三,海绵城市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为避免责任推诿等情况出现,必须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主体与运维主体,从而促进海绵城市建设与长期维护的顺利开展。

四,块地开发政策有待加强,以促进持续性考核与评估的落实。

五,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采取适当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同类经验,通过雨水费征收制度调整来完善战略储备,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

3.1结合城市特点出发,选定技术路线

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特点出发,科学选择技术路线,以有效应对技术问题。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深层雨水调蓄隧道的建立,来达到防内涝与治污染的效果。可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区改建同步进行,制定科学且可行的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明确具体步骤,确保城市改建的有序性。在全面把握城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找准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点,通过中心城及其以外地区的科学化建造,来营造立体化绿化空间,通过可渗透材料铺装来改善绿地状态,通过水面率控制来实现自然蓄水,通过骨干河道清淤来促进水体调蓄能力的发挥,通过生态护坡建设来强化生态效应等。通过技术路线的明确,有助于找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并结合城市特征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顺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3.2优化管理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要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科学选择管理措施,落实综合径流系数管理、投资融资政策管理、雨水排放费征收管理等,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条件。具体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以城市排水系统防汛能力调查评估相关报告为依据,明确把握排水系统综合净流系数的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城市内涝风险,采取科学措施落实综合径流系数管理与控制,确保城市改造后综合净流系数不可高于改造前,新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不可超宇0.5,在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逐步过渡至0.5,针对综合净流系数在0.7以上的地区,应采取渗透及调蓄等措施,以确保综合径流系数在标准范围内。除此之外,综合径流系数的管理可通过排水影响评价来实现,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在投资融资政策管理方面,要加强重点领域投资融资机制创新,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建立PPP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协调作用,加大力度开展生态效益货币化研究,并从防灾减灾、景观效益维护等方面入手加以科学化应用,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雨水排放费征收管理方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科学应用,规范征收雨水排放费,加大研究力度并落实到实践工作中。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海绵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低影响开发等都存在着密切联系,海绵城市对水资源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在径流污染治理以及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要加大研究力度,统筹资源落实现代城市管理,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李家斌.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7(17):129.

[2]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贺瑞敏.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27(06):793-799.

[3]车伍,张伟.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给水排水,2016,52(11):1-5.

[4]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35(01):102-106.

论文作者:王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论文_王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