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静身松”与“艺艺指挥”_太极拳论文

论太极拳“静身松”与“艺艺指挥”_太极拳论文

关于太极拳“心静体松”及“以意导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静论文,太极拳论文,导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为主的运动。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孤形,运动绵绵不断,节节贯通。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肌肉等运动器官都有良好作用。特别是运动中要求“心静体松”、“以意导体”,配合均匀沉静的呼吸,练习之后周身血液流通而不气喘,身心舒适,精神焕发。因此,它是非常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进行练习的项目。

在练习过程中,除了要求姿势正确,还要注意运动方法,尤其对于行动中的精神、心理方面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并练”,更好地提高锻炼效果。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来谈谈。

心静体松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所谓“心静”就是指心理安静,要求思想上排除杂念,专心练拳。自预备式至收式,无论动作繁简,姿势高低,始终保持安静舒畅和从容不迫的状态,使姿势正确而不呆板,呼吸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心静”被许多拳师看作练拳的首诀。

动与静对立的统一,首先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机能的调整。由于练拳时引起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的兴奋,使其它工作在大脑皮层中引起的兴奋状态变成抑制状态,从而消除疲劳。其次,“心静”又是身体放松,用意念引导动作协调和姿势准确的必要条件。

松与紧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如果没有一定紧张,就完不成高难度的动作。同样,没有对抗肌的放松也达不到难度较高的要求。

具体的说,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还有下列原因:

一、人在工作,劳动后,精神和躯体都偏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初练拳的人,身体活动虽然也有一张一弛,但总是紧多松少,练紧容易练松难。太极拳对协调性要求较高,只有消除多余的肌肉紧张,动作才能做得轻松自如,柔和连贯。

二、松对于紧来说是一种休息,神经和肌肉在不工作时放松,能减少机体的生理负担,是延缓和消除疲劳出现,减少能量消耗的有效手段。另外,如果肌肉长时间紧张收缩,神经系统长时间兴奋,得不到休息,容易产生保护性抑制,降低肌肉工作能力。

三、一些快慢相兼的太极拳拳种,要求一定的速度。而松是达到快速度的关键。如果将拳握紧再出拳,就不如松握拳的状态下出拳快。

四、有些病人,尤其是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等慢性病人,精神多处于病理的紧张状态,好急躁。因此,放松对上述一些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特别是高血压病,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促使血压下降。

以意导体

太极拳的动作是在意念引导下进行的。譬如,“起式”这一极简单的动作,也必须在意念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然后下蹲,屈胯屈膝,松腰敛臂,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下按,旦上体保持正直。熟练后也可以进一步随着两手的下按和呼气。同时使上体的“气”下降至小腹,这就是所为的“气沉丹田”。但对初学者来说,只做到“意动身随”即可。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而且更强调用意,换句话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更重要的是神经系统得到锻炼。

太极拳的特殊价值,在于它能将消极情绪变成积极情绪,变焦躁为镇静。练太极拳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兴趣盎然,而欲罢不能。这样的意趣和意境,久而久之对于健身或疾病的防治,疲劳的缓解,紧张心情的平复都有良好的作用。

怎样做到“心静体松”、“心意导体”呢?我认为“心静体松”是前提,“心意导体”是核心。反过来,做到了“以意导体”,心自然会静,体也随之而放松了。这个“意”是有特定内容的,就是要处处符合太极拳的规范。

练拳开始,在预备式时就得把心静下来,如太极宗师陈鑫在拳论中说:“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意想我练拳了,意想预备式的各项动作要领,待身体全部都符合要求,而后以意念引导动作。切不可还没有心静就匆匆练拳,这很重要,对整个套路的练习大有影响,不可忽视。其次,要全神贯注,不断地以意念引导每一个动作,直到收势。

我在练拳和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学练某一套路时,由于动作不熟,要想要记,倒是专心致志,可是套路比较熟悉不必用心去想时,很容易走“神”——即工作、生活中的杂念会冒出来,排除这个,那个又来了。出现这种情形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在练拳过程中,按照太极拳的规范动作,结合太极拳的动作做某种想象,利用心理作用来影响机体的活动,问题就会逐步解决,同时练拳的质量就会随之提高,练拳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标签:;  ;  ;  

论太极拳“静身松”与“艺艺指挥”_太极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