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人民医院 贵州毕节 553100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室收诊疗的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磷酸肌酸钠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窒息心肌损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l值分别为(27.98±4.51、0.06±0.01),均优于对照组(41.34±5.64、0.13±0.02),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疗效肯定、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1](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受到抑制,导致出现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的情况,是新生儿主要死因之一。研究表明[2],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本文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磷酸肌酸钠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日龄全部小于24h,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均为0~3分,其中实验组患儿男30例,女20例,平均出生体重(2880±501)g,胎龄(37.1±2.4)周,对照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出生体重(3011±396)g,胎龄(37.5±2.8)周。将两组的上述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4]根据第 3 版实用新生儿学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诊断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护脑细胞、改善心机代谢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用量1.0 g/d,1次/d,5~7 d为一疗程。均于出生后18~24 h采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于6 h内测试完毕,且行心电图及左心功能测定。
1.4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l(cTnl)、左心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的指标主要是LVEF和SF。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K-MB和cTnl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l)水平
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K-MB、cTnl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CK-MB、cTnl水平分别为(27.98±4.51)、cTnl(0.06±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4±5.64、0.13±0.0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疾病,据报道[5],40%~73.3%的患儿在窒息后会导致心肌损害,而重度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可达92.8%,心肌损害严重影响窒息新生儿预后。由于窒息缺氧会造成心脏、脑、肾脏及肺等多脏器损伤,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以心肌损害最为多见。研究显示[6],新生儿的窒息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息息相关,窒息越重心肌损伤就越明显。因此,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和营养心肌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关键所在。
新生儿窒息会使心肌出现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损害,使血清中CK、CK-MB、AST、LDH 升高。CK-MB是CK四种同工酶形式中的一种,为特异性心肌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而cTnI是只存在于心肌中,因而CK-MB和cTnI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判断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追踪研究。有报道,在判断新生儿窒息时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中,血清CK-MB具有100%的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Tnl水平分别为(27.98±4.51)、cTnl(0.06±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4±5.64、0.13±0.0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7],cTnI水平越高提示心肌损伤程度越重。因此,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如果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有助于受损心肌的恢复。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心肌保护药物,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新生儿窒息早期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cTnI升高,随窒息程度的加重,CK-MB和cTnI升高就越明显,这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早期给予及时治疗,对改善窒息新生儿的预后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闫爱霞,沈文莉.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9,03:396-397.
[2]王璇珠.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疗效评价[J].航空航天医药,2010,06:839-840.
[3]利丹,黄晓利.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6:832-834.
[4]秦应菊.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67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20:49+51.
[5]董健,刘娜,马宝成.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初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150-151.
[6]赵塔娜.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9:1043-1044.
论文作者:胡道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心肌论文; 新生儿论文; 磷酸论文; 损伤论文; 肌酸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