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成果评价标准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成果评价标准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绩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评价标准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胡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障碍。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正确政绩观的形成需要干部和组织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固然是政绩观形成的主要内因,但是上级组织的政绩评价标准也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因此,确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对于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工作中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这就要求政绩评价标准要区别取得政绩的条件和基础。否则,就会诱导不顾客观规律的盲干、蛮干。尊重科学,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就领导工作而言,有两个规律是必须遵循的:其一是地域的差异性,即任何两个即使再接近的地方,其客观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其二是条件与适应性。同一项工作,在主客观条件和工作基础不同的地区,其推进的思路、措施、方法皆不相同,工作的难度也不相同,取得同样成绩所付出的智力、体力也不尽相同。以东方市为例,全市所辖乡镇情况差别很大,特别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沿海汉区,由于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的差异,其工作的环境和基础差别更大。因此,对各乡镇工作的要求就要有所侧重,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和评价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工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难度较大,沿海汉区的难度则相对较小。而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和村级组织换届等工作,沿海汉区的工作难度就要远大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山区少数民族乡镇而言,沿海汉区乡镇的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存在的问题多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沿海乡镇干部为此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一定就少。少数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会在一定时期内落后于沿海汉区,但是少数民族乡镇的干部为此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也不一定就少,有时取得同样一个百分点的进展,可能要多付出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如果在考核、评价班子与干部时,不正视差异性、不区分条件与基础,以同样的指标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就很难作出客观的准确的评价结果,以这样的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地方工作和干部的依据,很容易导致上级工作决策的失误,挫伤基层部分干部的积极性,甚至出现选人、用人的偏差。同时,也极易诱导领导班子和干部做出不顾客观违背规律的事来,从而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因此,考核、评价班子与干部时,必须区别不同情况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一套指标体系一个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对一些班子和干部的政绩及问题作具体的考察分析,以甄别区分客观约束与主观努力在政绩和问题中的成份,从而对班子和干部作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评价。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顾及各个阶层方方面面,特别是农村、基层、困难群体等,而这些工作的成效往往是不易觉察的。因此,政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涵盖“看得见的政绩”和“看不见的政绩”,不能只看到“看得见的政绩”,而看不到“看不见的政绩”。否则,就会诱导干部过分追求能够“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金是优先投入农村、基层、困难群体等这些急需的、但不容易让人看得见成效的地方,还是优先投入那些城市道路、广场等可以立竿见影且视觉所及的地方,这是对一个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和发展观的考量。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考虑那些最急需的地方和群体。这些地方和群体条件最差,自我改善能力薄弱,过去政府欠账最多。因此,改善民生应首先向这些领域倾斜。当然,根据政府财力大小及各地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可以兼顾其他领域,可以根据情况有所调整。上级组织的干部考核指标和标准必须考虑到科学发展观对工作的这种要求,要在对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一总体判断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既要重视那些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非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工程”的“看得见的政绩”,更要充分重视那些“看不见的政绩”。对于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所谓“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则要坚决反对。要通过考核防止和纠正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一些群众急需的领域冷冷清清的现象。只有建立这样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才有利于克服形式主义,真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要求一个地方的工作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全面推进。政绩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应能反映一个地方工作的全部面貌,有重点但不能偏颇。否则,就会诱导干部在工作中只抓“亮点”,不及其余。全面协调的内涵既要兼顾事物的方方面面,力求结构合理、互相适应,又要突出重点,体现地域性、阶段性。我们过去在对一个地方的工作和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时,往往注重特色、注重亮点多,而强调全面、强调协调少。对有一两项工作突出特别是上级组织感兴趣的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即使其他各项工作都很落后,也给予较多肯定与表扬。而对一些工作缺少亮点特别是上级组织感兴趣的工作缺少亮点的地方,即使其他各项工作均衡发展,也会给予否定至少是不予肯定。长此下去,下面各级干部就会按照上级的注意力而把更多精力、财力集中到一到两项工作上。这样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片面和失衡,最终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因此,各级组织在制定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处理好重点指标与一般指标的关系,做到全面而不平均、突出重点而不偏颇。不能以特色代替全面而论成败,不能只凭一两项工作就对一个地方的工作“盖棺定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必须区别“显绩”与“潜绩”、“硬政绩”与“软政绩”。否则,就会诱导干部产生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涉及很多因素,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至少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眼前能出政绩而不利长远的不做。如在一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未做规划就不能乱开发,时机不到就不要搞低水平开发。对于条件不成熟的暂不开发,把有限的稀缺资源保护下来,留待条件具备了再作高水平开发,从眼前看好像没有政绩,但却为未来资源升值、开发效益提高留下了空间。这是更重要的“潜绩”。二是眼前不易显出政绩而有利长远的也要做。例如培育一个地方的正气。风气对于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届班子只注重GDP上升几个百分点,为群众办几件实事,而不注重培育正气,那么这种政绩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正气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一任接一任的默默无闻扎扎实实的努力,这是一种“无形政绩”,一种“软政绩”。因此,政绩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必须既要包括“显绩”和“硬政绩”,又要包括“潜绩”和“软政绩”。而且更要注重后者,因为能够做到后者的干部需要具备更强的“定力”,要克服浮躁心理,经得住各种诱惑。

责任编辑:罗俊锋,E-mail:zydxljf@sina.com,E-mail:xxsbzhs@163.com

标签:;  ;  ;  ;  ;  

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成果评价标准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