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技艺与发展论文_林江波

浅析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技艺与发展论文_林江波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乡土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小木作承载着乡土建筑的重要精髓,长期以来,雷州半岛小木作技艺的成就与价值一直不怎么被认知,事实上,雷州半岛的小木作有着独特的文化历史,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对雷州半岛小木作专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文物,保护地域文化。本文就雷州半岛小木作的特点与小木作技艺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探讨传统小木作在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与发展。

关键词:雷州半岛,小木作,技艺

引言

在古代中国,多数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师徒关系明显,木作技艺也一样,随着传统建筑的不断发展,很多相关的技艺也不断的传承并发展着。正直当下,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不断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技艺的冲击,在慢慢遗失,甚至失传,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并为之重新发扬,为之传承而做努力,积极探索传统小木作技艺,挖掘地域文化,有助于推进现代地域建筑的创新与发展。

1.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的概况

探究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的概况,能够对雷州小木作的发展现状作较为系统的论述。雷州现存多数传统建筑,受地区天气的影响,人为的破坏,多处年久失修,没有被人们使用和修缮,已破败不堪,大多的小木作消存的速度非常快。目前传统的木作技艺逐渐失传,人们不愿再干担斧抬木的活,多数被破坏的建筑也无从修缮,不少的小木作早已消失匿迹,门窗等等只剩下赤裸裸的空壳。在新兴建筑领域中,小木作几乎很少见,新文化的趋向,现代主义引领着全球化进程,新材料以及高技术的普及,传统小木作及技艺将面临严重的威胁,人们慢慢的疏远旧文化旧技艺,这是目前雷州半岛小木作乃至全国各地传统文化面临的现状。

2.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的类别与特点

根据雷州半岛的地域特征,小木作自身的特点,在榫卯技艺、构件方式、制作安装等共同的方面的总结,再参考前人对《营造法式》解读中小木作的分类。在此将雷州半岛的小木作按其功能特点大致分为三类阐述,分别为:建筑类构件,类神龛与轿子,其他木雕。

2.1 建筑类构件

门窗、内檐格栅、封檐板等建筑构件作为传统建筑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小木作组成部分,影响的整体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地域特色。以雷州半岛雷州祠为例,其雷祖像大堂前的隔扇门,六扇整齐排放,上部为雕花加格心多处镂空,雕有蝙蝠、房屋、植物等图案,寓意人们的生活多福多寿;其下部为裙板,不透光,刻有花瓶、桔子、祥云等纹样,显得十分优雅文艺,体现了当地人对平安大吉生活的追求;东林村古民居的木雕槛窗,由对称的卷草纹样组成,中心为双喜字样,其构图精美,雕刻细腻,线条流畅优美,且透光性良好,即能美观建筑,又能使建筑内部得到良好的采光;雷州多数古民居的内檐格栅,设计严谨,线条相交而有韵律,棂条疏朗、通透,既起到装饰室内的功效,又能通风透气,给密闭的建筑带来了通透明朗的感觉;雷州潮溪村朝义弟的封檐板,雕刻有鹿、鹤等吉祥动物,并配以腊梅、竹、松及各种花卉,鹿通“禄”,鹿本身性情温驯,寓有福禄多寿的含义,鹤乃珍禽异兽,显示出建筑主人高贵的身份地位。朝义弟的封檐板,在装饰上精美华丽,为建筑增添了华丽的一笔。

2.2神龛与轿子

在雷州半岛,由于祭祀活动在当地的重要性,从而影响神龛和轿子等小木作的发展。神龛由龙柱、匾额、花板、挂落等木构件以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每个单独的木构件都刻有华丽的图案,神龛前方两端多为刻有蛟龙浮雕的柱子,两柱子的内测为刻有各种吉祥图案的花板。雷州地区近现代用于游神活动的轿子与古时候传统的代步轿子不同,所用的轿子内部空间较小,一般以神像大小量身订做。常见的做法,底座由四个刻有狮子纹样的轿脚托起,底座四周花板均用榫卯结构与骨架相连,花板整个边做榫,骨架中开槽做卯,花板多雕有草龙,卷草,花鸟,等吉祥图案;桥身多以刻有蛟龙的柱子为主要骨架,有四条,六条,八条不等,由轿子的规格决定,龙身直接贴金箔装饰。轿顶,多为仿传统建筑中的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等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轿子与神龛一样,做工繁多,雕刻精湛,榫卯结构的完美运用被充分表现,凸显了雷州传统匠师的高超技艺.

2.3 其他木雕

这里描述的木雕技艺,主要是讲雷州传统建筑大木作上的木雕。雷州半岛的建筑大木构件一般不做过多的雕刻,仅在柱头,梁头做连花纹,或其他花草纹的雕刻。起主要联系作用的木雕构件常见的有垂花、托木、束随、梁引等,很多都采用透雕,技艺精湛、内容生动,雕刻的样式有仙人、力士、螭虎、鳌鱼、花草等。雷州三帝庙的番鬼托梁木雕与南田天后宫的番鬼托梁木雕,其雕工精美,生动,能栩栩如生的把人物形象写实的突显出来,从而看出了雷州民间匠师的惊人技艺。

3 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的制作技艺

雷州的匠师通常在初次开料得到板块后,要对木材进行防腐,把木材置于药水中浸泡,一般要浸泡24小时以上,从而达到灭虫杀菌作用,最后还得将木材放置多时等其干透才使用。因为刚开采出来的木材水分较多,直接使用容易导致木材变形。等这一系列措施完成后方可进入小木作木工制作阶段。

进入木工制作阶段,借助锯子、刨刀、凿等工具获得光滑平整的木材后,把图案绘制在木材上或直接在木材表面贴雕刻文案,然后开始文案的精雕细琢。雕琢完成后便进行打磨,打磨的细致及次数,影响着雕刻最终呈现的效果,打磨后可以初次涂以油漆,然后再进行精细的打磨,打磨工序不断的重复,次数越多,可以使雕刻显得更平滑、逼真。最后再陆续上漆补漆,这里根据特定的个例稍许变化。

木工加工过程结束后,接着就是为木雕文案着色了,当地常在吉祥吻兽,人物等图案贴金,而花草,祥云等文案用相应的颜色绘制。需要贴金箔的位置一般留出,待其他颜色绘制完成后,对整块木作涂以清漆,待清漆晾干后,对需要贴金箔的纹样涂上金箔油。一般涂抹金箔油后要等约五六小时,快干时贴金箔效果最佳,受到天气潮湿干燥的影响,匠师要时常观察,以便抓住最佳的时间。在完成金箔贴制后,才进行最后的安装。

4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小木作相对大木作而言,更难抵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极易被岁月所更替。人们对现代物质文明的追求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慢慢淡化,这样容易导致传统文化保护不力。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于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雷州人民在营造中的智慧与经验,可深入探讨小木作技艺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小木作技艺的延续和继承是保护雷州地区传统文脉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眼光不能停留在仅依靠发展新技术来推动雷州文明的进步,也需要关注传统文化技艺的本质精髓及其如何适应现代城市化,通过适当的调节把小木作融入现代建筑中,即把传统文脉输入到新生的城市脉络中去。同时要吸收现代文化中关于新技术对于传统技艺的启示,从而创造出雷州地区传统文化相适应的新力量,这样对于雷州传统木作技艺的发展才显得更有意义。

结语

在研究中常会发现,一个建筑,基本框架良好,但建筑中的小木作已大多受损脱离,或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却很少看见有小木作维修的案例,雷州半岛小木作是雷州半岛传统文脉有力的见证,是独特的文化遗产。本文对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作了简要的概述,从而分析探讨当地小木作的文化特征,最终研究其技艺在当代社会下的继承与发展,从而起到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使得传统小木作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雷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康县志》,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陆琦《广东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叶彩萍《雷州半岛古民居》,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4]李海勇《雷州邦塘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视觉经验

[5]黄 战《论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6]杨莽华,马全宝,姚洪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林江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析雷州半岛传统小木作技艺与发展论文_林江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