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益、劳动条件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工论文,生活质量论文,社会保障论文,权益论文,劳动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质量是众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对农民工生活质量关注不足。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数据,检验劳动权益、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权益损害会降低农民工生活质量;冒险作业和工作环境有危害对生活质量有负向影响;社会保障变量中只有是否拥有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社会保障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评估。另外,农民工生活质量存在地区差异,长三角高于珠三角。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其生活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宏观上来看,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主体力量,其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城镇化进程;其次,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拉动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议题。这一群体所做出的贡献与其所享有的待遇极不相称。国外学术界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多关注主观指标,对中国农民工群体适用与否,还需仔细考量;国内学术界多关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而对农民工群体则关注不足。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情形下,单纯套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并不现实。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实证数据初步探索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建构模型,证实了劳动权益、劳动条件对农民工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社会保障的影响需精细化考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以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因变量,并不能涵盖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事实上,学术界对如何测量生活质量尚未达成共识。本文认为,首先,对主观生活质量的测量或研究是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趋向之一;其次,人类作为一个能思考、能对生活赋予意义的物种,其自身的评价应当重点关注;第三,以自评生活质量作为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测量,其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本文作者认为,制定提升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政策必须从国家的视角,转向农民工的视角。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对社会保障的认知,是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可行途径。劳动权益、工作条件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_农民论文
劳动权益、工作条件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