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货币汇率制度_大西洋银行论文

澳门货币汇率制度_大西洋银行论文

澳门的货币汇率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制度论文,货币汇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门自1906年发行自己的货币——澳门元以来,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发展,逐步形成了现行的类似于香港的货币发行局类型的货币汇率制度,这种货币汇率制度对澳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澳门的货币汇率制度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澳门货币发行的历史沿革

澳门发行自己的货币,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此之前,从1535年澳门开埠到18世纪末,澳门主要使用中国货币,包括银元、铜元等。从19世纪开始,墨西哥银元逐渐在澳门大量流通,成为澳门主要的商业汇兑货币。同时,各银行发行的凭单也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到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并发行港钞。由于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深具影响和得到市民的信赖,港元钞票迅速在粤、港、澳广泛流通,并取代墨西哥银元成为澳门的主要流通货币。

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葡萄牙政府从1901年开始即企图改变外地货币在澳门流通的局面。1901年11月30日,享有在葡国海外属地设立及经营银行、发钞等专利权的大西洋银行与澳葡政府签订合约,在澳门设立分行,并拥有在澳门发行钞票的特权。1902年8月8日,大西洋银行正式在澳门设立分行。1905年,澳葡政府正式授权大西洋银行发行钞票,以澳门元为单位,面值分别为1元、5元、10元、25元、50元和100元6种。1906年1月19日,首批1元和5元纸钞开始在澳门流通, 从而开始了澳门元的发行历史。

澳门元发行初期,不大为澳门市民接受,只能在日常交易中充当小量流通的支付货币,市民每逢收到澳门元钞票,大多会到银号以“贴水”形式兑回银元,故直到1914年,澳门元发行量总共才约9.2万元。

直到后来,受中国内地战乱的影响,流入澳门的银元、港币渐减,通货一时紧缺。在这个情势下,葡萄牙政府又于1929年颁布第17154 号法令,禁止外地银元在澳门流通,并确定澳门元为澳门的法定支付货币。1943年,澳葡政府更进一步立例废止银毫。在这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澳门元不被接受的局面才逐渐被改变,发行量、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逐步确立了其法定货币的地位。

1980年,澳门政府为加强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成立了“澳门发行机构( IEM)”将发钞权从大西洋银行收回。之后澳门发行机构又与大西洋银行达成协议,指定大西洋银行为该机构的惟一代理银行,负责澳门元纸钞的发行和回收,而硬币则由发行机构负责发行。

由于澳门发行机构只是一家“公共企业”,而非澳府的行政机关,因此,在IEM运作期间,虽然澳门元的信用地位得到提高, 但澳门政府对澳门元的发行与流通的控制能力仍然很弱,为改善这种情况,1989年,澳门政府再度改组金融体制,将澳门发行机构改组为澳府的直属行政机关“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AMCM)”,负责监管货币发行。同时,改由澳门政府通过合约直接授权大西洋银行为代理发钞银行。

至1995年10月,随着1999年澳门主权回归的临近,澳府与中国银行和大西洋银行签定新的代理发钞合约,授权两家银行从1995年10月16日(1999年12月20日起由特区政府授权)至2010年10月15日分别代理发行澳门元纸币,打破了以往一直由大西洋银行独家代理发钞的局面。依照合约规定,两家银行各自承担一半的货币发行量,而硬币则由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代理政府发行。目前,中国银行发行的面值分别是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的5种钞票已在市面流通。

二、澳门货币汇率的演变

自澳门货币发行以来,其汇率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从1906年到1977年的士姑度(Escudos)固定联系汇率制时期; (二)1977年至1983年的港元联系汇率调整期;(三)1983年到现在的港元固定联系汇率制时期,由于在这期间港元与美元也采用联系汇率,故澳门币突质上亦等于间接同美元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汇率。

1906年澳门币发行流通后,即采取与葡萄牙货币士姑度挂钩的方式,以1澳门元兑换5士姑度的汇价为基础,再与其他货币兑换。与此同时,澳门元和港元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官方的1∶1汇价。

到70年代,葡萄牙因政局动荡,士姑度疲软,受其影响,澳门元币值也不断下降,1974年4月3日,澳门币下跌至104.7元兑100港元;1976年更一度跌至121元兑100港元。由于澳门经济对香港的依赖性日高,澳港货币间的汇率与澳葡货币间的官方联系汇率相比越来越显重要。由士姑度疲软引起的澳港货币间汇率的混乱,使澳门市民纷纷抛售澳门元购入港元。1977年初,由于士姑度持续贬值,更迫使澳门元停兑40多天,至3月,士姑度又大幅贬值达15%。迫于形势,澳门政府终于在4月7 日宣布澳门元与士姑度脱钩,改与港元挂钩,规定每107.5澳门元兑100港元,并允许上下浮动1%。此一改动,使澳门元相对于士姑度升值38 %,更重要的是,宣告了以士姑度作联系汇率时代的终结。

70年代后期,随着澳门出口加工业发展,出口增长,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澳门政府积聚了较多的外汇储备,而同期港元则开始在外汇市场上由强转弱,在这种情况下,1978年12月30日,澳门政府突然宣布将澳门元与港元平兑,汇价调整为100.25澳门元兑换100港元, 从而诱发了一场货币的混乱,市民纷纷将澳门元兑换成港元,形成一场挤兑风潮,银行在巨大压力下,不得不暂停澳门元兑港元业务。政府被迫将汇价再调整为每104.25澳门元兑100港元,风潮才告平息, 之后经过多次调整,到1979年1月2日,澳门政府把官方汇价实际钉在103.75 澳门元兑100港元的水平。

这个汇价为市场接受,并一直稳定了四年,至1983年,由于香港投机者利用香港前途问题不明朗而大肆炒卖港元,港元币值大幅下跌。 9月24日,港元汇率跌至9.4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位,整个货币制度动摇。9月26日,澳门政府宣布将澳港货币汇价调整为99.9澳元兑100港元,结果再次引发一场挤兑风潮。市民大规模抛售澳门元兑换港元,银行没有足够港元现钞供兑换,兑换业务仅半日时间便告中止。9月27日, 澳门发行机构宣布重新恢复原来汇价,挤兑风潮才再次平息。但这样已令大西洋银行损失了澳门元200万元。

之后,澳门政府吸取两次平兑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维持和稳定澳门元兑港元汇率的重要性,澳门元兑港元的官定中心汇价一直维持在103澳门元兑100港元的水平,加上,1983年10月17日,香港宣布实现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元与美元挂钩,汇率为每7.8港元兑1美元。自此,澳门元的汇率制度进入与港元的固定联系汇率制时期,并因港元与美元也采用联系汇率,故澳门元实质上亦同美元建立固定联系汇率。

三、港元在澳门货币流通中的特殊地位

港元虽然不是澳门的法定通货,但在澳门,港元的流通量长期以来一直超过澳门元,是澳门地区流通量最大的货币,实际上拥有法定货币的地位,尽管自1992年起,在澳门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澳门元流通和提高澳门元信用的配套措施的作用下,澳门元在货币供应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不断提升,但即使这样,1998年10月份,港元在澳门货币供应量M[,1]和M[,2]中的比重分别是46.6%和53.2%,仍比澳门元在M[,1] 和M[,2]中分别占的比重43.1%和29.4%要高。

这种独特的货币替代现象的形成根源于澳门经济对香港的高度依赖性。一是澳门最大的支柱产业——旅游博彩业,其消费对象以香港市民为主;二是作为小岛性经济的澳门地区,其生产和生活都高度依赖于进出口贸易,而香港又是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如近年经香港进口货物占澳门进口总值约七成。这些,使得港元在澳门的商业交易和支付中大量被使用。加上,澳门元自1977年以来均与港元挂钩,事实上也为港元在澳门的大量流通创造了便利。可以预计,由于澳门经济对香港的高度依赖性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改变,港元在澳门仍将维持较高需求,继续成为澳门的一种主要流通货币。

四、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与澳门的货币汇率制度

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类似香港金融管理局,是一个具备“准中央银行”性质的机构,成立于1989年7月,其前身为成立于1980 年的澳门发行机构。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直接隶属于澳督,其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总督任命。与管理委员会并行的是稽查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部门包括银行业务监理处、货币暨汇兑处、保险业务监理处,此外还有7个不同层次的辖下部门。

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的职责为负责统筹和监管澳门的货币金融事务。按照澳门政府1990年颁布的第27/90/M号法令,其职能确定为:

(1)协助总督制定及推行货币、金融、外汇及保险政策;

(2)指导、协调及监督本地货币、金融、外汇和保险市场, 使其平稳操作及监管有关运作;

(3)监察内部货币之稳定及确保本地货币之可兑换性;

(4)充当本地区黄金、外汇及其他海外资产的储备总库;

(5)提供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澳门现在的货币发行实际上采取的就是近似于所谓的“货币发行局”的发钞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

(1)实行与港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 现在官定的固定汇率为每103澳门元兑100港元;

(2 )由澳门政府授权的两家发钞银行——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按官定固定汇率将等值的外币(主要是港币)存入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货币暨汇兑监理署收取等值外币后向发钞银行发出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凭负债证明书发行澳门钞票。

(3 )所有银行均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持有一个以本地货币结算的流动资金帐户,以便货币暨汇兑监理署进行以本地货币兑换港元的交易,同时亦作为以本地货币进行同业市场拆借之用。原则上,该帐户具有一定外币背景性质,随着对外支付余额的增长而将外汇吸引到银行体系,转交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以作为保证。换言之,银行的货币和流动资金帐目均有一定的外汇资产担保,从而保证货币的对外支付能力。

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在澳门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中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承担着确保地区货币与外币的可兑换性和汇率的稳定的重任。从实际运作看,则与香港的外汇基金的角色十分类似。

由于在澳门的货币汇率机制下,货币发行量是直接受国际收支所决定,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盈余时,才能因为外汇的流入而增加货币发行。因而,充足的外汇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具备充分的外汇储备,澳门元的信用和可兑换性才有保障,才能确保固定汇率的实施,才能维系与港元的挂钩关系。因此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一向十分重视维护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

澳门的外汇储备,除来自发钞银行为发钞需要而缴付的等值外币之外,主要是来自政府当局通过向博彩专营公司征收博彩税而强制规定交付的港元部分,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兑换澳门元,慢慢积累了相当部分的外汇储备。而吸纳这部分外汇储备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来自货币暨汇兑监理署发行的澳门元金融票据。据统计,1991年至1997年底,澳门外汇储备由52.14亿澳门元增至202亿澳门元,增加了149.81亿元,年均增长25.3%。至1998年10月,澳门外汇储备为199.42亿澳门元。相当于货币供应量M2的80.54%,是流通中货币的13.34倍。充分显示了澳门外汇储备的强劲,使澳门元维持了相当高的清偿力和对外的兑换能力。

五、澳门现行货币汇率制度的利弊

澳门现行的货币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容易受到外部影响。澳门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经济,主要的食物、日用品、原材料均需进口,由于澳门所采用的是港元——美元联系汇率。在这种汇率安排下,澳门主要贸易伙伴的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容易通过进口品价格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由于澳港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通货膨胀各有不同,长期维持与港元的固定汇价,也会造成澳门元汇价的扭曲,这种扭曲有可能对澳门的内部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在需要对经济调整时无法通过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达成稳定经济的目的。如利率政策,澳门的利率政策必须与香港和美国保持一致的步伐,故无法运用利率政策收紧或扩张货币流通。

澳门现行的货币汇率制度的好处则主要表现为给澳门提供了一套简单而易于管理的货币发行和监控机制,保证了货币的可兑换性和自由流通,有利于货币的外部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投资和贸易的信心,这对于属于微小而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澳门地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澳门是一个完全依赖进口的地方。工业则依靠出口为主。所以,外贸是澳门经济的关键,保持外贸的稳定是维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固定汇率能使工商界容易计算原材料和商品的价格,避免因汇率波动受影响,实在是大大便利于进出口贸易。而且,美国和香港是澳门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元又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交收结算货币,因此,选择港元——美元作为挂钩货币对澳门对外贸易有着稳定的作用。另外,外资是澳门主要的资本来源,稳定的汇价对于确保外来投资者的信心也十分重要。

由此可见,尽管澳门现行的货币汇率制度尚有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这个货币汇率制度对澳门经济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坚持这个货币汇率制度,对澳门的平稳过渡以及回归后澳门经济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原则,《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8 条明确规定:“澳门元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澳门货币发行权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货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澳门货币的发行制度和准备金制度,由法律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授权指定银行行使或继续行使发行澳门货币的代理职能。”可见,澳门回归之后,其现行的货币汇率制度将继续发挥作用。

标签:;  ;  ;  ;  ;  ;  ;  ;  ;  ;  ;  

澳门货币汇率制度_大西洋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