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家财政审计的目标定位_金融论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国际论文,金融中心论文,目标论文,金融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

1.理论研究层面。关于上海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中心,其目标和定位是什么,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1)对现有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分类,研究各类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特征,并基于我国的实践,确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如陆冠虚(2007)、杨朝峰等(2010)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三种类别,第一类是具有全球主导地位和统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即伦敦和纽约;第二类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如法兰克福、新加坡、东京、香港等;第三类如巴哈马、百慕大、开曼等,无金融管制,一般不发生实际的金融活动。在此基础上,学者分析了上海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并考虑到我国的经济体系、大国地位和强国战略,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走大国模式,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2)对我国各城市的金融发展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在多中心的情形下,各中心的定位以及协调问题。如潘英丽(2011)分析了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各自功能定位及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的机理,认为上海的中期战略是建成综合功能健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内金融中心,而香港的功能定位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即从目前主要为内地经济提供涉外金融服务,转向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离岸金融服务。杨朝晖等(2012)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认为上海可以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全能型金融中心,北京可以建设成为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信息处理和政策制定中心、银行批发业务中心,而深圳则应该利用其与香港邻近的优势发展成为珠三角的区域金融中心。杨浩余(2012)也提出可以考虑建设一个有梯度的金融中心网络,上海作为国家金融中心位于网络的中央位置,而珠三角、环渤海、西部则可各自形成国内区域金融中心。

虽然学者们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研究结论存在共通,即上海建立的金融中心应当是一个综合功能齐全、国际化程度高、以服务国内市场经济为主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2.政策制定层面。在政策层面,国务院的高瞻远瞩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2009年4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国家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随后上海出台《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出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营造环境为重点;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要求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大、发展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金融市场交易量大,但金融产品种类少、金融国际定价权缺失、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发展不适应。我国可以称为金融大国,但还不是金融强国。

笔者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先行先试、推动改革,改变中国落后的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发展,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保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维护中国的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

二、国家金融审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系

1.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实现国家良治的重要内容。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促进实现国家良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是上海的发展趋势,更是我国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的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关系着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因此金融审计必须服务于国家治理,全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审计服务于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结果。根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目前金融审计对象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金融体系中体量较大,不管是总部还是分支机构,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力行者与生力军。金融审计对这些机构开展审计,通过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效率,以“审、帮、促”的观念服务于金融机构,必然会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3.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审计的价值不仅在于揭露问题、揭示风险,还在于完善机制体制、提供决策依据,并最终提高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将审计转化为生产力,金融审计必须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工作,发挥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上海的经济工作重心之一,如果金融审计脱离了这一目标,势必会事倍功半,影响审计价值的提升。

三、国家金融审计的自身条件与环境分析

1.国家金融审计的优势。(1)平台优势: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从审计任务和审计建议来看,金融审计具有高层次性;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来看,金融审计具有广泛性。此外,审计较为灵活的组织方式和独有的技术方法能够适应金融创新和变化,既能对单个金融机构开展审计,也能就交叉性金融业务等事项实施专项调查,及时应对金融市场风险。(2)地位优势:具有独立性和再监管性。金融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督的同时,还承担了行业发展和管理职责。而审计机关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有利于解决监督和管理的内在矛盾。此外,金融审计不仅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而且还具有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社会审计组织等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能,可以对监管当局履行监管职能的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控制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2.国家金融审计的劣势。(1)时效劣势:以事后审计为主,监控预警功能较为缺失。囿于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目前金融审计仍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形式尚未形成,对资金流、业务流、控制流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尚未实现,监控预警功能尚未发挥。(2)方法劣势:以合规性审计为主,风险基础审计、绩效审计尚处起步阶段。目前金融审计主要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关注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的风险基础审计尚未完全开展。另一方面,金融绩效审计是加强宏观金融监督、完善金融体制的迫切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对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但目前金融绩效审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四、国家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

金融审计的目标定位需要充分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金融审计的要求、金融审计自身条件和环境等因素。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家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可定位为:

通过金融审计的先行先试、创新改革,推动金融行业监管体制完善,维护金融安全,提升金融效率,营造公平、有序、可持续的金融发展环境,并促进金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

1.推动金融行业监管体制完善,是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1)部分金融产品的监管权限。目前我国仍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按照行政划分审批管理金融机构及业务范围、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以及制定相关行政法规、规范经营行为(见图1)。

相同的金融产品按交易市场的不同或发行机构的不同划归不同监管部门管理,如债券市场分割为由人民银行管理的银行间市场和证监会管理的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由银监会管理,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由证监会管理等。

(2)金融审计推动监管体制健全的途径。在混业经营、综合经营已经向纵深发展时,仍保持原来的分业监管体制,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合作,势必造成诸如监管标准不一致、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同时存在。金融业务的交叉和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任何一个子行业风控体系建设的滞后都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风险防范体系的低效。相比较而言,只有国家金融审计能够对金融系统进行全行业、全业务范畴的专门经济监督,能够从全面、系统和联系的角度去监督、发现、预警风险(见图2)。

(3)这一目标的确立与金融审计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地位优势紧密相连。对金融机构进行微观层面的审计,发现监管体制漏洞、监管盲区;对多家金融机构的审计,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实现全面性审计监督,全方位防范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开展审计,有利于推动金融监管机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2.维护金融安全、提升金融效率,营造公平、有序、可持续的金融发展环境,是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目标。金融发展的环境是金融业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航运中心建设的文件中,专门提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目前上海正从金融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服务体系、金融人才服务、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扎实工作,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因此,营造公平、有序、可持续的金融发展环境是金融审计的长期目标,金融审计也有平台、有能力为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而努力。

(1)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金融要发展,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金融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国际化开放不断的加快,保持金融稳定、防范好金融风险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揭露重大问题、查处大案要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合法、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审计机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可以保障金融机构合法运营、金融市场有序发展。

(3)提升金融效率、关注民众利益,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活泼、可持续的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的对立体现于效率价值取向与安全取向的不同,事实上两者是金融发展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在于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运用,服务于资金融通,服务于社会经济整体对资金融通的需求。金融审计在以金融安全为目标的前提下,应注重提升金融效率,只有兼顾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才能有效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实现金融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同时,金融审计还要关注民众利益,因为民众经济基础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促进金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现代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倾向,成为诱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此,全球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在深刻反思危机的原因,对金融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以银行业为例,其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实体经济是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也会放大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因此,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金融审计的本质要求。

2008年12月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信贷支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积极发展“三农”保险;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10年以来,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重要决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事业等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等。这一系列宏观政策都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对金融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能发挥多大效果,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情况如何,执行中存在哪些偏差,都需要金融审计积极地关注与重视。金融审计基于自身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审计促使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从而促进金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

五、国家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重点

目前,金融审计已取得了不少成效,如在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上取得了较多成绩。对上海市金融扶持政策开展了审计调查,为扶持政策的规范和执行提供了诸多审计意见等等。但是这些距离金融审计目标的实现还有较长的路程。为达到国家金融审计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金融审计需要先行先试、创新改革,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加强和提高。

在审计理念方面,树立宏观审慎审计的理念,推进金融审计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强化金融审计预警功能,加强对全局性风险的防范。

在审计方法方面,一是逐步开展金融绩效审计,并在绩效审计方式方法上求创新、求突破。加强经营管理绩效审计,对金融机构的效益进行深入评价和分析,并将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提高金融资产的运营质量和运营效率;加强金融管理绩效审计,对金融监管机构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着重从金融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情况进行多环节、多领域开展分析。二是结合社会热点和高风险业务,加大力度开展金融审计调查,以发现具有普遍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问题。

在审计内容方面,一是加强对监管部门、金融办等机构的预算执行和职责履行情况审计,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央行、财政及监督部门形成联合监督,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二是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立足于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出谋划策,有效保障传导机制运作的通畅,实时监督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及时反馈宏观调控工作的成果,发挥预测预警、监督防范、落实效果、政策建议和纽带桥梁的作用。

在审计指导方面,增强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指导。通过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公众的合作,深化金融审计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标签:;  ;  ;  ;  ;  ;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家财政审计的目标定位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