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在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是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论断,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各级党委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二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这两方面要求,既集中体现在《决议》的第七部分,又渗透在各个部分,贯穿于整个文件始终。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必然由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和指导地位。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封建社会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和指导地位的。正因为占统治地位和指导地位的思想体系不同,就把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执政的共产党维护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政治上领导地位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容许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多元化,容许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取代或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迟早会人心大乱,天下大乱。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蜕化剧变,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因。

改革开放18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之所以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排除各种干扰,经受住了国内国际风波的严峻考验而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六中全会《决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些都是从根本上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要求和措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一理论博大精深,其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决议》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进行了概括,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正如《决议》所指出的,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一定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时代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这样,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我们在发展国家关系包括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妨碍国家正常关系的发展,这是我们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原则,是完全正确和必须长期坚持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要放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之间将长期存在着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他们对中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鼓吹私有化,宣扬腐朽的思想文化,传播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几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都有这种渗透和影响的背景。在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义主残余的思想,存在着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以及几千年小生产土壤上滋生的一些落后思想。《决议》鲜明提出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我们应当按照《决议》的要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对传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都要进行科学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简单排斥,又不能盲目照搬。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须坚决抵制。

二、必须把宣传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思想、文化、道德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必须把宣传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根据《决议》精神,加强党对这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把握好方向,二是管好干部。

把握好方向,就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正确的导向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促进团结;而错误的导向却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瓦解斗志,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不稳定的严重后果。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和支持正确的东西,坚决反对和制止错误的东西。

管好干部,就要选好用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干部。没有这一条,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就没有可靠的保证。这些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的配备,特别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守政治纪律、熟悉业务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那些坚持真理、勇于负责、作风正派的同志应当多鼓励、多支持。对那些不注意政治方向、不负责任、作风不正的,要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应当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是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性的事业,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不可能搞好的。同时,一定要有一支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宏大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宣传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化艺术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等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根据《决议》精神,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素质。特别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真才实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教授、教师、记者、编辑、文学家、艺术家、出版家、理论家和其他方面的专门家;二是热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三是思想政治水平较高,熟悉业务的领导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在工作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邓小平同志热切期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方面专家。他精辟地指出,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各地各部门应按照《决议》的要求,在分析现有队伍状况的基础上,适应未来15年的发展需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规划,作出工作安排,不断完善有关的政策和制度,把培养专门人才这件大事做好。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才大有希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作为工人阶级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是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无论革命还是建设,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知识分子的积极参加,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应当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为广大知识分子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积极投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在不同领域里做出越来越大的成绩。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希望所在。在中国,只要共产党内部不出大的问题,国家就不会出大的问题,即使出点问题也有力量解决。国内外那些敌视共产党的人,稍为现实一点的,也知道无法从外部攻垮共产党,他们寄希望于共产党内部出问题。这也从一个方面告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把党进一步建设好。

在党的建设中,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兴衰成败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江泽民同志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现在,全国人民正看着中国共产党,看着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今天更成为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提高中国华民族精神文明素质的决定性环节。《决议》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突出了对党的领导干部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提出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内教育等等,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害和关键问题。特别是《决议》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这对于加强党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的名称之所以叫做共产党,就是因为她从诞生时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的。这个崇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早在民主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就明确讲过:“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在民主革命阶段,需要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到了社会主义阶级当然更需要宣传这种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他在1980年10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没有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种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他重申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思想,要求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大力弘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他说:“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决议》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这个重要思想,提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当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我们不能把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同执行现行政策混淆起来,不能把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同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混淆起来。但对共产党员则应当提出比普通群众更高的道德要求。共产党员既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自觉遵守党章,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这二者是统一的,也是能够在实践中统一起来的。

共产党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党的这一宗旨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也要体现在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和工作之中。现在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变了,但党的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有助于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在我们国家,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岗位有不同,职务有高低,但只要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道德观并坚持实践,就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人。孔繁森、徐虎、王延江、李素丽等一大批先进分子的事迹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呜,最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共产党人从入党时起选择了献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事业,也就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就要去忠诚地实践党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处理好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对待“我”字、“钱”字、“乐”字。正确对待“我”字,就要既承认合法的个人利益,又要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正确对待“钱”字,就要既承认正当的物质利益,又不能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正确对待“乐”字,就要既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活动,又要反对追求吃喝玩乐、反对低级庸俗的东西。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当以身作则,在各方面做出好的榜样。

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事在人为。只要领导重视,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那么有困难就可以找到克服的办法,没经验就可以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够逐步得到加强。

能否做到两手抓,首先取决于各级党委和党政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否到位。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型的,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大局,这个政治、这个大局就包括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18年来,我们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有坚持这个方针不一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沉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越要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当按照《决议》的要求,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有规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努力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来讲,实行什么样的考核,考核什么样的内容,使用什么样的干部,这对于落实两手抓的方针尤为重要。如果“以经济数字论班子、看干部”就会给一些干部以错误的导向,造成一手硬一手软。因此,应该象重视考核经济工作那样重视考核精神文明建设,对两个文明建设实绩的考核要同等看待。搞不好物质文明建设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决议》明确规定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并且强调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这对于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实两手抓的方针,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单是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共同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社会性的工程。《决议》提出:“必须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常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今后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把这项关键性工作抓好了,就会促进、带动其他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处理好政策导向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具体政策导向与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导向、道德导向要统一起来,不能背道而驰,不能管经济的部门和管精神文明建设的部门各唱各的调。否则,社会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靠宣传教育,仅靠精神文明建设本身,是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比如,我们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起来,但如果对非法暴富的人不依法进行经济制裁,这种倡导就会是软弱无力的。再比如,我们倡导全民族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但是某些媒体大肆渲染并诱导人们寻求什么“皇室享受”、“帝王气派”、“贵族作风”、“公爵品位”等等,这些东西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潜移默化,就会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采取行政、法律、教育、政策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各地方、各部门制定政策和法规,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都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不仅要有利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中国在大步前进。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决议》提出的“三个如何”,即: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三个历史性课题,既是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精神文明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主要客观依据在这里,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希望也在这里。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这三个带根本性的、起制约作用的矛盾和问题的具体体现,或者是由于这三个矛盾处理得不好而产生的。正确地解决这三个课题,就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就能抓住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症结,就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一项根本性要求,“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

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和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既充满希望又非常艰巨的开创性事业,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国家也没有干过,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是一项既充满希望又非常艰巨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要求我们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深化对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对外开放的健康发展。这是应该做到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

标签:;  ;  ;  ;  ;  ;  ;  ;  ;  ;  ;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