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锋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 河北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对人民的生命、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而导致这一切事故发生的根源就是施工现场存在危险源。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辨识出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如果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若不能及时准确地辨识,不仅会导致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造成返工,而且将延误工期。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场危险源;危险源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不仅环境复杂、条件苛刻,而且人、物、机错综复杂,不同专业又相互交叉,这使得现场存在很多危险源,这些危险源一旦爆发,将引起安全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在分析危险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
1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特性
1.1客观性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因此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主观意识而转移,伴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而它的存在,会因为管控不到位,形成隐患而最终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2不确定性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环境复杂、施工强度高、工期长、参与单位多,危险源会随着工程进度和工作面的开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是动态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让危险源具有了不确定性,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辨识难以做到精准把握和预测。
1.3隐蔽性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隐含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它并非简单暴露在表面,需要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识别,因此它的状态极具隐蔽性。同时,危险源只要存在,就有失控的风险,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4突发性
引起危险源转化为生产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具有极强的随机性,致使危险源具备极强的突发性。在管控失效的状态下,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甚至较小的危险源因为连锁反应而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转化为事故隐患而爆发具有不可预见性,具有极强的突发性。
1.5连锁性
在水利施工现场中,各个危险源并不是独立个体,是具有系统联系的,因此,某个危险源可能诱发生产安全事故,而该事故的发生会连锁触发其他不安全因素,导致连锁反应。又因为危险源具备突发性,一旦发生事故,预警及反应时间极短,应急部门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组织施救,或不当处置时,更会诱发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
2.1优化制度管理
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公示及实时跟踪与整改制度,切实加强现场的各项安全检查及巡逻,对所有存在潜在风险和隐患的现场危险源都要予以仔细辨认,避免对工程的正常施工与施工安全造成影响。另外,还要对辨识出的所有危险源进行登记,确定不同危险源所在位置和数量等参数发生的变化,做好登记与记录后还要将其公示于众,以确保每一位现场作业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现场危险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危险源,要在完成分析、记录和公示后,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议与方法,同时把相应的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对负责整改现场危险源的各级负责人,要对他们的姓名与联系方式进行准确的登记,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取得联系。
2.2加强自然灾害的监管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施工环境比较恶劣,通常会在较为偏僻的山区开展施工,再加上施工过程中需要开展爆破工作,因此,很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自然灾害在山区中极为普遍,同时会容易导致危险源出现。此外,在开展山区作业时,还要注重高原反应引发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处处留心,防止灾害的出现,同时时刻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而保证身体安全。
2.3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系统工程,过程复杂。在做危险源辨识的时候,不仅要辨识出潜在危险源,还要分析危险源存在的条件、触发的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对其危险性和可能性进行仔细研判,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加以控制。为方便辨识,可按照功能、责任、空间等原则划分作业活动或单元后开展辨识,辨识时要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要注意覆盖所有场所和区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岗位和作业内容(含相关方)。
开展辨识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起重设备、临时用电、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水利工程周边环境、大风、大雨、大雾、大雪、高温、雷电特殊极端气候和有毒有害施工环境,以及与施工作业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2.4加大火药、油库等设施的管理力度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自身具备施工工期长、消耗能源较高等特性,有时为了满足施工要求,需要应用一些火药等设施来开展山体引爆工作,因此,在进行危险物品储存的过程中,加强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在进行炸药用量设定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同时做好道路的封闭处理工作,防止在进行爆破时,殃及施工人员或者路人。在开展爆破工作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核查,防止安全故障出现。例如,某市施工团队,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爆破工作时,因为引爆前的核查工作不仔细,山上施工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撤离,致使多人伤亡。此外,在进行火药等物品运送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和烟火类物品放置在一起,并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管,从而将这些危险源进行合理管控。
2.5开展施工教育工作
定期安排组织一些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同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宣传力度。在开展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开展,同时在施工中,设定一些危险源标识,督促施工人员处处小心。同时还要加大施工人员基础知识学习力度,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妥善应对,从而防止因为施工不当而出现的安全故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是一项安全风险很高的活动,在施工现场存在诸多类型的危险源。对此,实际工作中,需要在了解、掌握和辨识现场不同的危险源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此将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参考文献
[1]闫文杰,刘永强,肖俊龙.BIM与RFID集成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05):117-121.
[2]王丹.基于LEC法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安全评价[J].东北水利水电,2017,35(07):19-20+40.
[3]黄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动态识别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49.
[4]杜妮.基于改进LEC法的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防控对策[J].吉林水利,2016(04):159-162.
[5]高东妮.LEC法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安全评价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4):110.
论文作者:高惠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危险源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水利论文; 发生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