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的再思考(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指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组合——集成方式
任何单一指标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个特征的一种度量。为了反映事物的综合、整体的状况,指标采取一定的组合方式,集成地反映事物系统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通过指标的组合——集成方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大致有指标体系、核算体系、数学模型三种方法。
目前,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指标体系、核算体系和数学模型三种方法都不同程度有所应用,指标的组合和集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在世界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核算的代表方案是联合国在1994年提出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临时版本)》,但是全面实施这套方案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统计实践的条件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绿色GDP 的测算需要有充分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否则无法进行相应的估算。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般都包括有关科技方面的指标。虽然科技统计从研究与发展(R&D)统计扩展到技术创新统计, 架起科技通往经济的桥梁,充实了科技统计的内容;但是从整体情况看,科技指标设置上仍有许多空缺,整个科技指标形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子体系尚需时日。因此,目前科技子体系相对经济、自然环境、社会等子体系,显得单薄得多。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完善、健全,尚须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需要人们做大量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真实储蓄率的测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这种方法,是在所收集的有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估算、测算真实储蓄率,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采用这种方法,一部分数据需要具体采集,而有些关键指标的数据是现成的,避免了对产业和中间环节的大量原始数据的采集,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卫星帐户的核算,是一种简化易行的方法。课题组在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率”衡量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有效投资”的概念并贯穿整个统计实践过程中,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指标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严格统计角度看,指标体系和核算体系属于统计范畴的两种方式,而数学模型一般来说属于数量经济学范畴。从指标组合——集成方式或方法论意义上讲,三者都是测度、评价、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不可或缺;无论哪一种方式、方法,都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管理和政策需求,撑不起可持续发展统计的大厦。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的角度看,它们构筑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逻辑框架而必不可少的方法和工具是骨架;数据和信息则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内容,是血肉;它们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和数据一起是构成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四 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及复杂科学方法的引入
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如何测量财富的增长和积累。财富不同于传统经济核算体系和计量经济学所测算的经市场交易筛选的生产产值和增加值,不仅包括生产资本,也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二是如何测度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传统统计所没有涉及过的问题,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研究方法的复杂。可持续发展指标所涉及的方法体系与传统的统计思维方法体系有所联系,更有所不同。
1.传统经济统计和计量通常将人类所有活动都产生正效应作为基本的理论假定,否认或排除人的活动的负效应和经济的外部性。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生产法测算,“有劳动就有收获”, 不管劳动成果是次品或产品库存积压,社会生产劳动所形成的增加值均为正值或0,不存在负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污染、 破坏,更不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之内,国民生产总值(GDP )永远是正值。因此,人们有时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只有加法, 没有减法。可持续发展对财富的测算是将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财富论作为理论基点,财富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要素的结合”“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形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马克思语)”。因此,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不能回避人的活动本身既有正效应和负效应这个现实矛盾,测算是不仅包括加法,也包括减法。
2.自然资源和环境具有以下特征,这是可持续发展测算财富所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①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②自然资源具有不可交换性;
③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
④ 自然环境具有不可或缺性,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
因此,人类活动的负效应使自然界朝着远离平衡的无序状态变化,所造成的损失,是目前人类所具有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无法补救的。传统经济核算和计量方法的叠加性原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测算是失效的,人类活动的正效应的增加值不能与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质量恶化等负效应的衰减值简单相加或相抵销,即局部之和不等于总体。自然环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人类无限制地放纵自己的行为,负效应的恶果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或生态安全的阈值,人类活动的积极经济效果再大,也挽救不了人类灭亡的恶运。
3.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非线形系统。例如环境污染的扩散的连锁反应和污染物的抵抗作用;科技、知识的创新、扩散因因特网的发展逐步形成雪崩效应,这些现象都表现出非线性系统的叠代性变化。在这个系统中,也存在着具有反馈环的混沌现象。由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叠代变化,以及各种事物的变化、演化的频率不同,时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整个系统的“时间记忆”反馈的非线形特征更加明显。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动态过程的描述、度量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模式的表述。
4.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变化不是传统的国民核算体系在一种均衡模式下所描述、刻划、反映的只有规模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其变化也并非是外部的扰动所形成的,而是由于内部某种因素的变动影响整个系统“远离均衡”,促进系统的发展,达到新的均衡,客观事物的绝对均衡则意味着系统的发展的停止和消亡。现实的经济发展证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数量相等,通货膨胀为零或为负,对经济发展是不好的。实际上现实的许多系统始终处于亚稳态,并非存在绝对均衡态,远离均衡的系统变化是系统发展的动力,相对均衡使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某个局域的奇点状况可能是自组织系统出现转变的直接原因,导致系统的原有过程的中断或新的进程的开始。奇点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演化的方式、方向、速率、途径、阶段等),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内、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奇点的出现往往具有突变的特性。传统统计方法着眼于大量的小变化,通常用平均法抹平了事物变化的差异,忽视了对系统的奇点现象的关注;而可持续发展系统变化存在着一些奇点,表现为局部“破缺”“震荡”和“涨落”现象,应按照分形统计学处理这些小量的大变化,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说明局域变化与总体变化的非线形关系。
5.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模糊集合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存在着人类生产劳动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因为两种效应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的,所以二者数值叠加之和即使是正数,也不能够准确表达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故简单用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核算值(dx)的变化表示是否可持续性,即dx>0为可持续发展,dx=0为准可持续发展,dx<0为不可持续发展,则不是妥当的。 模糊集合是复杂系统的原型,通常对这种复杂概念的精确表述为“0—1”之间的隶属度;而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模糊性则需要推广这种表述,可持续性隶属度的区间为“-1—0—+1”。可持续发展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 造成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生存条件丧失,就可能达到绝对不可持续发展,即“-1”;而绝对可持续发展,即“+1”,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理想状态;人类与自然界的现实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游动于“-1 与+1”之间的一种隶属程度。
6.可持续发展不再仅是传统统计所表述的四种时间路径:①波动且稳定,即以递减振幅的波动形式向某个固定的均衡值收敛。②波动且发散,即振幅不断递增的周期。③非波动且稳定。④非波动且发散,而并存在着混沌和极限环等的变化状态,反映出在随机过程中存在必然,必然过程中存在着随机的复杂现象。在可持续发展的非线形的系统变化、演化过程中,线形变化只是一种“特例”。
基于上述的思考和认识,传统的线形统计方法不再适应对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过程的描述、刻划、评价和预测。原有的统计方法体系,例如,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线性模式,还原论的叠加方法,大数法则和平均法,正态分布和主成分等分析方法都不完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统计,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有关的分形统计方法,混沌的分析方法等,丰富、充实现有的统计方法体系。
在构造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时,也必须吸收国民核算体系及其它指标系设计的经验,例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格式化方式。如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置没有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和四重记帐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无法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筑也绝非是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式的翻版。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骨架”难以容纳可持续发展的庞大“躯体”,如何协调线性格式的“骨架”与非线性系统“躯体”之间的矛盾,将贯穿着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过程。目前,依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方式构造《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派生体系,以及人口、环境等卫星帐户,都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组合——集成的过渡性尝试,深层次的理论性和方法论问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不仅涉及理论问题,也涉及方法论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构筑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一个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非线形、非均衡的系统发展,演化过程的科学的、健全的指标体系,将是本世纪社会科学的一项艰难的理论研究课题和统计实践过程,需要科学界和统计界携手才能完成的世纪工程。统计科学不断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所创造的新知识,借鉴现代系统论和复杂科学的方法,改造、修正、充实传统的统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必由途径。
五 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运动的紧迫任务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运动的现状,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总结以往各个部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统计实践的经验,通过有关专家和实际统计工作者共同协商制定统一的可行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为我国各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指导性方案;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调查,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运动深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根据我国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方案,将重要的指标纳入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相关的常规统计调查工作。
3.随着世界各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逐步恶化的状况,建立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和生态安全的监测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并根据指标的设计和实际统计的准备情况,选择一些地区进行相关试点调查,为我国产业调整和防范生态安全的管理、决策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4.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态势作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分析、评价,对我国制定科学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项工作已有部分单位、部门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以在这些评价的基础上,集中一批专家再深入地开展研究、评价工作,定期编辑、出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白皮书。通过这种形式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评价现状,展望未来;评价既可以不断围绕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变换题目,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进行超前的研究、评价。例如,根据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预计达到16亿人的情况,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承受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前瞻性论证,并作出预测;然后再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现实政策研究与制定方面,“未雨绸缪”,使可持续发展指标和评价对我国的管理和决策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