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_秦素英

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_秦素英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650000

摘要:目的:对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选择50例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者死亡6例,系脑外伤死亡,死亡率为12%。结论: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中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症创伤;急性呼吸窘迫;护理观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发原因是肺毛细血管在各种外部原因的作用下其中的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引发弥漫性肺间质;或者肺泡上部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引发肺泡水肿,从而表现出呼吸窘迫或者进行性低氧血症等综合征[1]。该疾病的死亡率高达35%~46%。我院对60例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系统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系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选择50例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5.7±1.3)岁。重症创伤原因:交通创伤42例,高空坠落10例,挤压8例。创伤表现:脑外伤、血气胸、颈髓损伤、肋骨骨质、肺挫伤、盆骨骨折、腹部外伤、四肢骨折等。此60例患者均经过确诊,符合ARDS的诊断标准,在入院接受治疗的72h之内,均无ARDS发生。

1.2 护理方法

1.2.1病情观察(1)护士对ARDS的病理改变和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重症创伤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数量在2条件以上,及时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对患者的血压、尿量、心率和CVP进行严密的监测,尽量缩短血压的恢复时间[2]。(2)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理,对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积血进行清理,保证患者的呼吸可以保持通畅,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对治疗结果要及时的进行反馈。

1.2.2 呼吸系统的监测与护理(1)以患者的病情、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和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2)以PICCO技术为基础对PICCO和CVP的测量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对PEEP参数进行适时地的调整。(3)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遵照医嘱注射适量的镇静剂来降低患者的氧耗,将因机械通气造成的不适感减轻,避免发生人机对抗。(4)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胸部起伏度、双侧呼吸音进行严密的观察,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呼吸道管理(1)保证气管插管的固定质量,或者将导管切开;(2)对肺部的呼吸音进行听诊,对其对称性做出应用的判断,对气囊压力要进行定时的检查,将气囊压力控制在25cmH2O~35cmH2O[3];(3)进行声门下吸引,保证其持续性,防止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流入气管,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4)对肺部患者的肺部进行听诊,对患者的血气结果和血氧饱和度进行及时分析,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在吸痰之前要对其进行预充氧,保证预充氧的充分性,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性,吸痰时间要控制在15s以内[4];(5)加强气道的湿化,防止气管粘膜过干导致分泌物过于黏稠引发痰栓;(6)如果患者的情况良好,可以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拍背,对患者加强肺部物理治疗,将痰液吸出。

1.2.4 循环系统的护理和监测(1)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意识变化和尿量进行严密的监测;(2)要通过静脉通路进行及时输血、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防止患者休克,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要对输液量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肺水肿的发生。(3)对患者液体的出入量进行24h监测,要对患者每小时的尿量进行特别关注。

1.2.5 神经系统的护理和监测 对患者的瞳孔变化和神志变化进行监测,尤其是脑损伤患者要对其意识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原发病情况进行观察。

1.2.6 心理护理(1)在治疗期间护士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镇静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2)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要减轻其精神负担,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2 结果

此50例患者,通过护理有6例患者死亡,系脑外伤死亡,死亡率是12%,其其余患者通过护理治疗均康复出院,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3 讨论

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因此,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做好相应的监测和护理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50例ADRS患者通过完善的护理,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为88%。在此次护理中应用了PICCO监测技术,这种监测技术具有风险低、创伤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获取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动态性和连续性。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有效的监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提高了救治效果。因此,在对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PICCO监测技术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楼英,程中贵.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43-44.

[2]杨礼莲.呼吸机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252-254.

[3]张利芝.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8):977-978.

[4]李永华,杨玉波,厉为良,等.应用肌松剂治疗严重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1):771-772.

论文作者:秦素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重症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_秦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