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_农产品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_农产品论文

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从整体和长远来看,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利益。

一、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及农业现状分析

农业资源禀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因,是综合国力的基石。

——土地资源 丰富多彩

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耕地为13004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次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内陆水域面积为1747万公顷、草地面积为40000万公顷、森林面积为15894万公顷,均居于世界前列。国土面积的74%可以用来发展农、林、牧、副、渔五业。

——水资源、生物资源均十分丰富。植物资源使用价值较大的就有上万种,动物资源种类也有上万种。如此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总人口自90年以来,每年以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人均耕地只有1.2亩,世界人均是3.75亩。而且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大量兴建的科技园区、开发区等占用的都是良田。

另外,水资源与耕地分布不均衡。长江流域以及南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而耕地不足40%。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不足20%,但耕地却有60%以上,我国水浇地占耕地总量的39%,保证不足的中低产田占61%。导致农产品出产率和剩余率严重削弱。特别在环渤海经济区,大多属于资源缺水型地区,降水先天不足,而水资源开发已达到70%。全国人均水资源是2400立方米,环渤海地区是人均400立方米,加拿大是人均108900立方米,美国是9913立方米。从全国来看,每年农业缺水是300亿立方米。

此外,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家投入严重不足,整个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从现状来看:

——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率低,经营分散。我国现有农户2亿多户,平均户均耕地0.41公顷,平均农产品商品率约为50%。带有明显的半自给性质,与世界农业大国相比差距太大。如美国农业人口不足2%,耕地面积达1.9亿多公顷。美国一个农民能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外国人。谷物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农产品出口值每年约40亿美元。

——现代化生产能力低,粮食生产还远未达到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的程度。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还非常低。

——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价格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近十年来,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的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20%-70%,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尤其是98年起,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推行“统一收购、封闭运行、顺价销售”的统购统销政策,粮食部门经营亏损,国家每年的粮食补贴多达400亿元。

二、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加入WTO一方面是机遇,一方面是挑战。

(一)机遇方面

1、可享受世贸组织现有成员已享有的权利,出口环境。如享受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待遇、利用有关机制解决争端等。这样就可以减少谈判成本,并获得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规范的渠道。如中国向欧盟出口土豆,欧盟给我们的份额很少,但由于我们不是WTO成员,无法与之论理,再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东北大米理应进入,但我们不是WTO成员,也无法向日本出口。经常受到歧视。加入WTO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边开放的贸易体系,可以凭借成员国的身份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将有效地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在没有加入WTO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把最惠国待遇同人权、宗教、留学生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挂钩,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贸易要挟。如美、欧盟、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常以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人为制造反倾销案件,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我们加入WTO后,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我们可以依靠WTO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比较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纠纷,维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从而大大改善我国的农产品的出口环境。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2、获得下一轮世贸组织谈判的参与权和制定新规则的发言权、表决权,参与世界经济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扭转被动接受和承受别人谈判结果的不利局面。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争当龙头。我们成为WTO成员后,可以争取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们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不仅可以争取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则,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政治地位,树立我们在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形象。并在建立国际市场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入世谈判中,我国政府坚持以发展中国家地位为前提,能够享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和特殊利益。如入世后,我国对所有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可以享有“普惠制”待遇。普惠制,也叫普遍优惠制,农业协议规则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单方面的减免关税的特殊优惠待遇。(现世界上有27个给惠国,主要是发达国家)

3、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总体而言,中国土地资源不足,而劳动力充足,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粮食的自给自足,而粮食的高自给率是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因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具有紧迫性。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进口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从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有利于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入WTO后,可使我国的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平等竞争,这对发挥我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十分有利的。据分析,我国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和水产品、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主要油料品种在世界油料生产中名列前茅;苹果、鸭梨、柑桔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均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也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相当的竞争优势;我国已步入世界肉类生产大国的行列,猪、牛、羊肉价格都较大幅度地分别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产养殖资源也很丰富,其中对虾出口每年为国家创汇数亿元。入世后,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必定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5、有利于拓展农产品的贸易空间。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主要局限在港澳地区和日本,只有少量进入欧洲、北美市场,对中东和独联体国家的出口微乎其微,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还有待于开拓,国内农产品出口还有很大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加入WTO,我国将真正成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的一员,平等地与130多个成员国享受多边最惠国待遇,使我国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开展国际竞争,将冲破现行的、相对单一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为我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改变由于过去贸易空间太集中而容易遭受市场风险的不利局面。

6、有利于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入WTO,我国将与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国内与国外农业技术信息、技术人员和高科技产品的交流将更加自由,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信息以及管理经验也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我国。这能促进我国尽快形成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高效体系,把我国农产品生产真正溶入全球大市场中,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将彻底改变以往过于重量而忽视质的状况,从而不断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7、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加入WTO,我国必须遵循国际常规,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允许外商独资银行逐步开展银行零售业的全部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业务。并使其享受国民待遇和在发达国家享受不到的“普惠税”利益。优越的投资条件,必然对国外投资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目前,欧美企业都十分关注中国加入WTO的种种让步及市场开放措施,世界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也都在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这就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外资流入热潮,使我国农业外资来源从传统的港台侨资,拓展到国际金融机构的财政援助。这将弥补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8、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流通体制的改革。我国贸易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市场化,而世贸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加快农产品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大流通的要求。

总之,入世对我国存在着很多的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多,体制上机遇多,沿海地区机遇多,劳动密集型产品机遇多,这些机遇是潜在的,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好。

(二)影响方面

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世贸规则的约束,特别是《农业协议》中的规则,与我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奉行的农业政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的调控政策采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制度”为主的非关税措施,配额内进口的农产品税率很低,除大麦征收3%关税外,其余如小麦、大米、玉米都是零关税。《农业协议》规定,我国入世后所有非关税措施均转化为相应的量化值,而量化值的计算,取决于1986-1988年基期内国内市场平均价格和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差额为标准。但在那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非关税措施量化后的关税等值为“负”数,我国实际上无法通过这种合法的“混合关税”来保护农产品贸易。

(2)有关国内的价格支持方面

我国现行的农业支持政策,一般都属于“绿色补贴”,且国内支持总量也为负值,不承担减让义务,同时,《农业协议》规定各成员国的国内支持总量不能超过1986-1988年基期内农业平均生产总量的10%,我国折合总值仅为485亿元人民币,与美国的191亿美元、日本的283亿美元的欧共体的769亿美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3)有关农产品出口补贴方面

《农业协议》规定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必须削减和约束,但因各国在基期内的基数不同,按规定削减后,一些发达国家仍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出口补贴,如美国和加拿大在削减36%以后,还分别留有6亿和3.6亿,而我国过去所实施的出口补贴在94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已全部取消,如此一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必将受到影响。

(4)有关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标准方面

我国对动植物的卫生与检疫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是不统一的。入世后将带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课题。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规定,对美国小麦的“矮腥黑穗病”和柑桔、肉类的检验标准上,我国必须在农业技术和防疫水平等方面迅速提高,才能适应面临的新情况。

除了上述宏观政策和管理上受到的影响外,近期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种植业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民的勤劳和精耕细作的传统生产方式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与美国这样的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农产品以“量大、质优、价低著称的国家相竞争,一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规定,我国在5年过渡期内,将逐步降低农产品关税和增加进口,但由于我国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即使按规定的关税配额量全部进口,其比例也只是占我国目前国内大农作物消费量5亿吨的3-5%,按最大量计约2500万吨,其余95%仍是自给。退一步讲,如进一步扩大粮食进口,不管如何总可维护90%左右的自给率,不至于出现让人恐慌的程度。当然,承受较大的压力是难免的。先以小麦而言,目前占我国小麦产量80%的北方冬小麦产量,维护在1.1亿多吨水平。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小麦实行保护价政策,并由国家专控经营,使小麦价格一直比较坚挺,国内市场批发价格比国外小麦进口到岸价格高难度10-30%,而且国内市场是供大于求。入世后,2002年我国小麦进口配额量为846.8万吨,2004年以后为963.6万吨。由于美国小麦质优价低,将会对我国小麦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再就玉米而言,玉米目前国内供大于求,2002年进口配额为585万吨,2004年为720万吨,由于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11.5%左右,加上玉米商品率高,多为加工饲料用粮,多年来一直是主产区在华北和东北,而南方省区以玉米为饲料,故我国一向是北粮南运。入世后我国玉米面临价格上的压力,与美国相比仍居较大劣势,很可能是南方大量进口国外玉米,而北方玉米却大量积压。为此玉米主产区应早谋对策。关于大米,由于主要用作口粮,国内与国外价格比较接近,近期看冲击不会太大。

关于棉花。目前国内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供大于求约4700万担。2002年进口配额量为1637万担,占国内生产量的15%-20%。由于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23.5%,进口配额有可能成为实际进口量。

总之,入世后吉林的玉米、黑龙江的大豆、新疆的棉花、广西的糖料、黄淮海地区的小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籽将面临较大的进口压力。

(2)畜牧业

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除羊毛外,大多具有竞争优势,猪肉、牛肉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低50%左右,产量也在世界总量的50%左右,目前国内猪肉平均价是11元/公斤,美国市场批发价是1.17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1.3元/公斤),我国比美国低近50%。牛肉国内市场价12.9元/公斤,美国市场批发价为1.58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8.78元/公斤)比美国低55%。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55%。载国禽肉总产量1207.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精加工后,我国价格每吨比国际价格低50美元,具有价格优势,每年创汇近10亿美元。

(3)水产品

2000年我国水产品总量4278万吨,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产值28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4)我国人均占有水产品33.8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0多公斤。2000年我国水产品出口162.6万吨,出口额37.8亿美元,成为第一位的出口农产品,出口金额仅次于泰国和挪威,居第三位。

(4)园艺产品

园艺产品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其国内价格一般要比国际价格低20-70%,是我国出口的主打产品。现已成为我国第三位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其中苹果、梨的产量为世界之首,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3%和44.4%,柑桔产量占世界10%,居世界第三位,这些水果价格比国际价格低4-7成,花卉售价也低于世界各大洲,只有日本的1/5,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农产品质量面临严重的挑战。当前,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正在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竞争。农产品的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营养的、卫生的以及消费心理等方方面面。如对使用化学物品的限制要求,对使用生长激素的限制要求,对使用生物技术的限制要求等,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增到142项,欧盟把进口茶叶的安全标准提高了100-200倍,德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多达1800多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安全等方面都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要求,致使走不出国门。在生产经营方面。由于关税降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质量高,必然要大量涌入,我国农业市场份额会被部分挤占,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加剧农产品卖难,促使部分农产品经营萎缩,给国内农产品带来实质性冲击。

(5)对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加入WTO后,近期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九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逐年递减:96年为9%,97年为4.6%,98年为4.3%,99年为3.8%,2000年为2.1%。在“九五”后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4%,尚不及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7.2%的1/2。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97年的2.47:1,扩大为2000年的2.79:1。这种状况很可能还要进一步加剧,其原因一是农产品“卖难”的矛盾会更严重,国外农产品进口增加,将会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沿海调整结构腾出粮食市场空间有部分可能被进口粮食填补。二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将会受到的制约,由于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而品质一般低于国外农产品。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口增加必然加剧供需矛盾,打压粮价回升。在农民就业方面,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是世界总人口的18%,我国农业部门占全国就业50%,而目前我国4.33亿农业劳动力约有1.3亿剩余劳动力,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入世后,我国当前尚有2亿多文盲和半文盲,其中三分之二在农村,再加上农村信息、交通闭塞,农民转置成本太高,因此农民就业压力很大。农民不能就业,增收会受到直接影响。

三、我国农业入世后的应对策略

我国现在12多亿人口,粮食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1/5,预计30年后人口将达到峰值16亿。美国人莱斯特·布朗预测到时中国缺粮3.7亿吨,并说如果养活中国人,势将饿死全世界。布朗的话固然是危言耸听,但却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农业,切实制定好应对策略。基本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实施“四大战略”。一个中心,即围绕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这个中心,我国目前农业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低、成本高、加工程度低,品质、规格和卫生标准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均衡供应能力差;二是农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效率低,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中介组织落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三是农业的支持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体制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入世要求。四大战略,即实施结构调整、科教兴农、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扶持与鼓励竞争并重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加速农业科技革命,加快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立足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对生产成本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实行“建立基地、形成规模、提高质量、扩大出口的方针;对关系国计民生、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粮棉油等到大宗农产品,实行“基本自给、适量进口、提高效益、抵御倾销”的方针;对国内资源稀缺、需要进口的农产品,在适当进口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实行“利用外国资源、建立生产基地、降低进口成本、满足国内需求”的方针。四是实施加强扶持与鼓励竞争并重的发展战略。合理利用WTO规则,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的保持力度,大力支持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参与国际竞争。

从我国的农业实际出发,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综合对策措施:

1、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

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把优势农产品做大,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子,也是增强我国农业整体产业体系竞争力的突破口。我国农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国内生产条件较好、需求量大,但在国际上竞争力弱、进口压力大的农产品,主要是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把这类产品质量搞上去,成本降下来,满足市场需求,可以顶替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和地区经济。另一类是有生产传统及劳动力密集型、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大、具有潜在出口竞争力的农产品,主要是猪牛、羊肉、禽肉、水产品、蔬菜、花卉、水果,以及牛奶、果汁等这类农产品。要进一步提高优势产区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可以巩固和提高竞争扰势。前一类产品总体上无优势,但不等于没有或不能形成优势产区,后一类产品总体上有优势,但不等于每个地方都有优势。因此,我们说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主要靠集中力量把优势产区的农产品生产搞上去。一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商品农产品在优势产区进行集中生产,能够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从而增强竞争优势。选择一些上述产品的优势产区,建设质量高、规模大、成本低的商品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创立产地名牌;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这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质量问题的核心是产品的品种和内在品质、卫生安全和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我们要下大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加大“种子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农产品将逐渐显现出国内市场潜力。如牛奶、果汁等。目前,我国奶类年人均占有量仅有7.2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2公斤,发达国家为277公斤,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公斤。入世后,国外的乳制品有可能乘需而入,因此,我们应未雨绸缪,抢占先机,加快发展。果汁、橙汁和苹果汁是目前果汁市场最主要的品种。我国的橙汁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苹果浓缩汁主要出口欧洲,出口潜力很大。国内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我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为1公斤左右,而发达国家为40公斤,世界平均为10公斤。仅以我国城市人口计算,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将有约400万吨的消费量,而我国目前生产总量仅有150万吨。美国等主产国都看好并想挤入我国果汁市场。我们应当早作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

2、要把龙头企业做强

国际农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型的、跨国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的农业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就得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通过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把我们的优势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带进国际市场。肉鸡饲养、加工分割、出口,是我们的一个大宗出口产品,走的就是这条路子。我们的农业企业与国际上同行业比较规模太小,我国是农业大国,应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型农业企业。为此,一要鼓励发展各种所有制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联合,组成大型企业集团。二要搞好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积极引进开发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扩大提高加工企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制定相关政策,从投资、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四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关系,增强带动作用。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市场主体。五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要清理和修改现有法律法规,加紧制定和出台有关法规,建立既适应WTO规则、又能有效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依法支持保护农业。

3、要把管理体制搞活

一是进一步搞活外贸体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取消对农产品计划管理和出口经营权的限制。二是按照国际惯例采取控制进口,支持出口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产品进口调控水平。尽快建立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能够迅速启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健全技术法规、标准和检验检测手段,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三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重点改革粮棉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四是加快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扭转农村资金外流状况,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五是农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也要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加快改革,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内外贸之间、产学研推广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分割,建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运转协调、灵活高效、政策透明、管理科学的农业管理体制。

4、要把“绿箱”和“黄箱”政策用好

入世后,国家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这也符合国际惯例。一要充分运用WTO协议免除削减的国内支持措施共12项,对应起来分析,我国尚有6项还是空白,其它的艾持量也还有限。96-98年,我国三年平均“绿箱”政策支持为1375.95亿元人民币,其中还包括城市防洪投资、粮食流通补贴等。若按WTO的规定再扣除农业税180亿和农业特产税140多亿,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空间将更大。要增加对农民的一般性服务支出,如对农产品实行无偿检验、检疫,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等。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轻赋税政策,让农民休养生息。关键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然后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再减免农业税。二是调整和加大“黄箱”政策支持。我国入世承诺“黄箱”补贴不高于农产品总产值的8.5%,目前我们的补贴不到2%。按目前的补贴水平计算,还有约1500亿的补贴空间,而且原有的补贴还可以调整结构,由主要补贴流通环节转向生产环节和农民,可以采取补贴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等办法。三是要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和补贴,帮助农民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标签:;  ;  ;  ;  ;  ;  ;  ;  ;  ;  ;  ;  ;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