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论文_孙坚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论文_孙坚

孙坚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的电力设备也被逐渐的应用到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电力工程中。该工程是以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备为建设基础,将先进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从而有效的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继电保护。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引言:伴随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的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近几年,智能电网的建设也陆续开始进行。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方式相比较,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装置更加的智能、灵敏、迅速与可靠,可以为变电站进行其他设备的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为变电站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数字网络化时代的特征,而且在硬件设备上具有一定的高科技特征,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系统在实践工作中都将呈现一定的通信协议特点和规范化特征。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最大的优势在于智能变电站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实现网络模式的管理,使得变电站的设计不用那么复杂化,进而使得建立和设计变电站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应下降,符合现代发展模式中成本集约化的要求。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1、信息采集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压和电流信息的采集实现了数字化,利用光学互感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并且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针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并且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形成较大的电气隔离,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信息采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信息应用集成化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使用统一的标准,因此可以消除以往由于继电保护系统与建模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导致信息采集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使得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

3、信息传递网络化

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运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系统,便可以解决传统变电站信息网络重复使用同一个接口的弊端,减少变电站中使用的二次回路数量,也可以显著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分散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同步传输到相应的装置结构中,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率。

4、系统结构完整化

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系统克服了传统保护装置体积大于分散的弊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紧凑的系统,将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体积进行优化,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尤其是中低压智能变电站使用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都十分精巧,可以直接与开关柜连接。

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注意的事项

1、注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众所周知,智能变电站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充分整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稳定的对电力资源的输送,进而使得电力资源的使用部门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力供给。但是智能变电站在实践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因素、电池兼容性的因素等等,继电保护设备容易产生一定的干扰,继电保护稳定性问题由此产生。因此,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使得智能系统在运行中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检测,并且能够将检测报告及时的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就是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提高,也是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定量分析。

2、注重继电保护的时效性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中继电保护是否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由于在数字化的信息采集系统在进行信息搜集的实践中,一定会使得交换机、合并器等出现一定的延误情况,这种时间上的差值将对智能变电器的效果发挥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在进行继电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准确的计算出可能出现的时间延误,并且利用有效的科学手段使得时间延误降到最低的程度,进而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时效性。

3、保护时间同步性

由于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使用的互感器设备是不存在保护时间的同步性问题的,所以,我国电力系统在此方面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然而,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数字化的信息采集方式,因此,其配电保护应该与时间的同步性相连接。提高保护时间同步性的方法有:第一,线路差动保护与同期检测。由于这两个装置需要采集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值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的,不仅需要线路的本侧数据,还需要其对侧数据,所以,必须要保证整个电网系统都能够同步的执行正确的保护动作。第二,过流过压保护。对于电流过流和过压的保护十分简单,并不一定需要时间的完全同步,只是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正确的幅值即可。

四、提高可靠性的手段

1、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通过配电线路的电压额度是有限定的,无论电压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对配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在变电站中,能够有效调节的控制电压的重要装置就是变压器系统,这也是变电站进行配电保护的重要装置。因此,在利用变压器装置进行配电保护时,可以采用分布式的配置办法来促使变压器能够有效的实现差动功能继电保护。同时,对于变压器装置的后备保护,则需要采用集中式的配置手段。此外,还可以采用独立安装法对那些非电量进行继电保护。其具体的安装方式为:将电缆直接通断路器连接。

2、保护电压限定延时过程中产生的过流电

当电力系统中的智能变电站处于正常的运行模式时,由于电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外部断路的情况,从而引发过负荷电流现象出现。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过负荷电流,虽然其电流量同正常情况下的电流量无较大的差别,但是却很容易在变电站系统出现外部故障的时候,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电压限定延时的方式,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变电站中各线路通过的电流量,从而在发生过负荷电流现象时,及时的向相关系统发出警报和执行保护的命令,提升其继电保护的可靠程度。

3、线路保护配置

在电力系统中,其主要的装置手段为集中式和后备式两种保护手法,采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及时的处理该配置的各项问题,保证其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之所以要加强该配置的保护,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和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之间间隔的单元,还具有测量、控制、保护和通信监视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为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发电厂和高低压配电等其他修通提供完善的配电线路控制保护方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配电保护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不断增加的需求量,需要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的提升,通过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新,周昊程.智能变电站条件下的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J].供用电,2014(4).

[2]阎忠富.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J].科技视界,2015(16).

论文作者:孙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论文_孙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