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三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其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1年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干预组SDSS评分为(7.11±2.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2±2.84)分(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干预;服药依从性;康复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各种内外因素而导致的人体大脑机能活动紊乱,进而引起情感、认知、意志及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不受大脑控制的行为,如焦虑、烦躁等不良悲观情绪,甚至自伤、自杀等,严重危害患者、家属甚至社会。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此类患者情绪、性格均异于常人,常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抵抗治疗的情况,导致病情控制及康复不理想。我院高度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针对其症状开展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为更好的分析其效果,本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住院,经临床诊断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2.1±7.4)岁;病程2个月-7.8年,平均病程(4.4±1.4)年;学历: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2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由精神科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出院后给予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纳入管理,由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心理活动较复杂,往往不能较好的适应家庭与社会,且担心受到同事、朋友的排斥而存在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此,精神卫生专科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使患者摆脱精神病患者的角色,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
1.2.2 督促服药 维持服药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防止病情发展和复发的关键,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后需至少维持2 年以上药物治疗,故精神卫生专科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服药,嘱咐患者用药期间不能擅自减量或中断用药,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持续用药能达到的效果及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1.2.3 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为营造全尊重、爱护、关心精神病患者的氛围,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应通过讲座、电视及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宣传精神病相关知识,在小区内义诊查体,并配合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定期组织实施进送健康、送温暖活动,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的社会歧视。
1.2.4 康复指导 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且病情较稳定者,可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实患者的生活,以减少病情的复发。同时,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应组织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周进行一次职业康复训练,如手工操作,每次训练至少30 min,并动员家属参与其中,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1.2.5 家庭护理 为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除了对患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以外,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照顾患者日常生活、饮食方面,鼓励患者多看书、多用脑,强化患者的记忆,并让家属做好督导和监护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出院后随访1 年,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运用双盲法进行评定,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采用SDSS 评分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进行评定,共20 分,分数越低则社会功能缺陷越轻微;③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 年内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感觉、知觉、行为等多种症状的不协调及多方面障碍,且此病病程易迁延、反复发作,患者较容易出现精神衰退及残疾现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其情绪、性格等均表现异于常人,会自认为没有病而拒绝、不配合治疗甚至抵抗治疗等表现,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及康复。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也对家庭、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由于缺乏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际需求的措施,呈现出恢复慢、恢复效果不佳等缺点。而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行为、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的一体化护理服务,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干预组SDSS 评分为(7.11±2.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2±2.84)分(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6-927.
[2]张淑艳,高海英,张继青,等.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3,32(4):67-68,78.
论文作者:宋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病情论文; 社会论文; 家属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