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主要和两个基础:构建和谐共生思维范式_系统思维论文

一个主要和两个基础:构建和谐共生思维范式_系统思维论文

一主二基:谐合共生思维范式的确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思维论文,一主二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呼唤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1.新的世界图景要求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当新的世界图景较之旧的世界图景发生重大变化时,新的世界图景就会促生一种新的 思维方式。与过去以对立斗争为特征的世界图景相比,当今世界更多表现出的是和谐共 生、协调并举的图景。这种新世界图景主要由时代的变迁、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自然科学 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构成。

从时代背景看,当今时代已由以革命与战争为主题走向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这是一 个世界大转折的时代。在过去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比较盛行且占主导地位的思 维方式是“造反有理”和“两极对立”。这样的时代奉行的是斗争哲学。当今我们这个 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和平,内在要求寻求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共同点以及结 合点,寻求协调矛盾各方且使矛盾各方和谐共处、彼此双赢共生的纽带;发展,内在要 求合作,要求各方都得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积聚一切积极力量。显然,两极对立的思维 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迫切需要确立一种反映时代精神且能促进和谐共处、双 赢共生的思维方式。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一主二基”。

从中国社会的历史方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总的趋势和主题就是由过去 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强调的“造反有理”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注重的“发展才是 硬道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比较注重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性质上的 对立,注重“姓社姓资”的身份和出身。它蕴涵的是注重“定性、划线、贴标签”的思 维方式。其特征是:事先设定,凡事总是预先问其性质,归类排队,贴上标签,上纲上 线;抽象争论,热衷于争论事物在性质上的对立;两极对立,把两极对立看成是观察一 切事物的思维方法和高于一切的惟一标准。这种思维方式排斥和打击了一批群众,不利 于集聚力量,因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当今我们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此,第一,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 上是把人们都拉到平等竞争这个平台,因而它强调人的社会地位是靠主体自身的后天努 力奋斗和实力而确立的,而不是靠先前外在的因素和前定的出身而确定的。这实际上意 味着我们已进入实力决定地位、功能先于性质的时代,因而我们应由一味注重性质对立 走向注重功能整合,由一味注重制度对立走向注重实力较量,由凡事预先一味注重“定 性、划线和贴标签”的抽象定性思维转向注重“客观实际效果”的功能思维。第二,必 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积极动员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现代化建设,至今,各种因素和力量竞相 迸发,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出各种要求;因而,我们应进入整合这些力量和要求的新时 期,给它们以合理的地位,从而使这些因素和力量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这时所面临的 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要素和力量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 用。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就会增强我们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解决得不好,就会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消极影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确立有利于促进双赢共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潜能 以及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为发展增添新力量。第三,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 关系,注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的局面。第四,必须吸收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第五,必须把一切矛盾都统一到有利于推 进发展上来,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看做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切入点,一切矛盾以及一切事物 都要视其是否有利于发展而判定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就是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 事物都看做是有价值的,因而应放手让它发展。

实际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就是要求我们要从“两极对立”的思维 方式中解放出来。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想,更加深入地注重由两极对立走向注 重“双赢共生”。那么,有利于促进“双赢共生”、“互利合作”、“和谐相处”、“ 协调各方”、“功能整合”、“凝聚力量”和“共同发展”的新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 呢?通过深入思考,我们认为是“一主二基”。

从自然科学方面看,20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对论、量子力 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超循环论、协同学、混沌学等新的理论学说相继出现。 这些新的理论学说在给我们展现一幅新的世界图景的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原有哲学思 维的最高成果即辩证思维在解释这幅新的世界图景方面的某种局限。现有的辩证思维无 法从高度和广度上对这些理论及其所概括的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也无法从超前预见的 高度给予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基因解读、生物工程等以操作性指导。(注:这里的现 有的辩证思维,主要是指从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来看待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信息论、系统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超循环理论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系统性 、自组织性、自协调性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而现有的辩证思维对事物的这些性质却 难以解释清楚,对立统一的事物是怎样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为什么可以自我组织、自我 协调?对这些问题,我们缺乏一种着眼于事物的系统性并解释事物自我协调机制的思维 方式。“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具体说,信息论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 任何事物的联系、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一个中介,接收 不到信息,思维将无法反映存在,不发散信息,事物将无从表明它的存在。这就提出一 个思维、存在、信息三者间的关系问题。三者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需要我们研究对 于两者相互作用必不可少的“第三方”与“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一主二基” 正是研究这三者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系统论、协同学指出,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系统中至少有两个因子,且不同系统存在着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稳定走向稳定以及 具有相似目的性特征的现象。我们需要了解那个使不同系统逐步走向稳定和表现出相似 目的性的原因是什么,现有的辩证思维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仅认识到向对立面 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事物自身实现协调的机制。“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正是这种 探索,它论述的正是矛盾是怎样实现协调的:系统是与中介不断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 的交换而实现协调的。在超循环理论中,最简单的循环是反应循环,其机制至少要求是 三元循环相互作用。为什么是三元循环?现有的辩证思维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二分法是 无法理解自我协调的。“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则是一种三者协调的思维方式:三方在不 同的方面各自为另外两方的中介,主导着矛盾的发展,从而使每两者之间都相互补充, 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整体。

总之,时代变迁、中国社会转型和自然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把这样一个共同的重大问 题推到了前台:如何才能使不同甚至矛盾着的事物达到“双赢共生”、“和谐相处”、 “协同并举”和“共同发展”?如何才能把不同甚至对峙着的力量向着一个方向统一和 凝聚起来?事物为什么具有自组织性?现有的辩证思维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这些问题。这就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诞生。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主二基”。

2.现有辩证思维的局限及其扬弃。

为什么现有的辩证思维不能分析和解释新的世界图景提出的新的问题呢?这与现有辩证 思维的局限性有关。

人类思维方式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在旧的思维方式仍然可以解决人类已经发 现的问题和矛盾时,新的思维方式就不会产生。但是,当旧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对新的 问题做出合理解释时,新的思维方式就要出现。但新的思维方式对旧的思维方式不是敌 对和否定的,它是旧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深层递进或扬弃。在现有的思维方式中,辩证思 维是最先进的,但辩证思维也需要发展。现有辩证思维的“先进性”是相对而不是绝对 的,就是说它也具有某种历史局限性。这主要在于:其认识的制高点即“两个方面的对 立统一”,对新的世界图景提出的问题未能给予完全合理的解释,对矛盾着的事物如何 达到协同并举和共同发展并不能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合理的解决策略。由此,我们对待现 有的辩证思维的态度是:不能完全否定辩证思维,而是沿着它继续走下去,超越现有辩 证思维的局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由正确走向精确,把直线辩证 发展为交叉辩证,把双方辩证发展为多方辩证,把矛盾辩证发展为中介辩证,从而把现 有的辩证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就是在现有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深层追问而提出的,是一 种更高层次的辩证思维。以“对立统一”为核心内容的辩证思维告诉我们,事物是既对 立又统一的,事物的对立表现为斗争性,事物的统一表现为对立双方互相渗透和互相转 化。那么,矛盾双方的统一性是否隐含着使对立的双方走向统一的具体路径呢?这一点 ,对于我们解决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解决矛盾的过 程应该是使事物走向统一的过程。如果我们了解事物是怎样走向统一的,就可以按照事 物实现统一的规律去思考问题,考虑解决的办法。矛盾本身具有统一性,这决定了其在 某一方面是可以调和的。但这只是静态分析,说明矛盾双方具有统一的条件。而当我们 动态地来看待这一点时,就会想到是否存在一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是对立双方共同需 要的,也是有利于解决双方矛盾的,矛盾双方为了最终获取这个第三方必须与对方融合 。如果存在这个第三方,那么,我们只要寻找到它,按照这个第三方的发展方向来指导 矛盾双方,矛盾自然会被解决。这无疑给解决矛盾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这种解决矛盾 的思路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着眼于事物的发展,用全程历史的眼光来解决矛盾,它着重 对矛盾进行历史、现实、未来三方面的全程考察,也力图在矛盾向第三方运动的过程中 解决矛盾,因而它是从动态过程中解决矛盾。以往人们的解决方式总是习惯于在现存静 态中来解决矛盾,而有些问题在现存静态下是难以解决的,或解决的措施是复杂的;其 次,矛盾双方因为共同的需求——要发展,因而会积极主动地向这个第三方靠拢,且努 力追求双赢共生的积极状态,这有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以往人们则很少从顺应矛盾双方 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导矛盾的角度考虑矛盾的解决;再次,因为双方矛盾的解决点是建 立在符合矛盾双方共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它必然更符合事物发展的事实,因为事物总 是朝符合自身发展趋势的方向发展。这就避免了所引导的方向与事物发展方向不符的问 题,从而使矛盾能够得到正确解决。所以,对于这个第三方的寻求,值得我们尝试。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第三方呢?恩格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辩证的思维方法…… 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 亦彼’!并使对立通过中介相联系。”我们是否可以从中介入手呢?中介这个概念,人们 早已提出,但没有作专门深入的研究。西方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变,其中最重要 的一点,就是从客观的“场外观”转入到了以主体因素为中介的“场内观”。过去,我 们并没有把“中介”更普遍地应用于对其他具体事物的考察上,更没有把它作为解决矛 盾的一个必备要素来看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深刻、清晰。自 然科学的发展促进着哲学的进步。现在,当我们认真思考问题时,便发现几乎任何事物 的联系、发展、变化都是需要通过中介的。正如列宁所讲的,一切事物通过中介而联系 。如果没有信息作为中介,万物便无法实现联系;如果没有能量作为中介,事物的发展 便无法实现;如果没有意识作为中介,人类世界的千变万化是不可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 来的。中介现象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在自然界,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是靠不断交换介子来维持平衡的;在人类社会领域,仲裁是人们利用中介解决问题的很 好例证;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双方出现矛盾时,人们也很容易想到找一个第三 方作为中介来帮助解决。而且,中介自身的功能也与我们寻求的第三方近似。所以,把 第三方放在中介的位置上,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这个第三方对矛盾双方的发展起促 进作用,是对立双方的结合点,是其中介。按照这种思路,对矛盾的解决就转化为对矛 盾中介的寻找。这样,在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过矛盾之后,继续寻找矛盾 双方中介的“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便诞生了。

“一主二基”思维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1.“一主二基”思维方式的内涵。

“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是一种立足于系统观,以多赢共生、协调发展为目标,协调三 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思维方式中有三方:矛盾双方与介方。其中,介方为主 导方,矛盾双方为两基点方。介方,指驱使矛盾双方联结在一起而和谐共处的那个中立 化、具有矛盾双方双重属性的方面;矛盾双方,是指两个性质对立、立场对立、功能对 立、方向相背、作用相异而又相互联结的两个方面。在“一主二基”思维方式中,两基 点方服从于主导方,靠主导方而统一和协调共处,主导方为两基点方的发展指明方向, 协调双方的矛盾。同时,两基点方之间相互作用,两基点方与主导方之间也相互发生作 用、相互影响,即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 相互间作用力度不同,使整体呈现出两基点方服务于主导方,主导方指导两基点方发展 的态势。主导方之所以对两基点方作用力度不同,是因为主导方处于对立统一的两基点 方相互向对立面发展过程中的中介地位。在动态状况下,介方“一分为二”地融入矛盾 双方,使矛盾双方之中各有一半介方;矛盾双方“合而为一”地养护介方,使介方得以 张扬,矛盾双方与介方“三位一体”地协调共存。介方把矛盾双方联系起来,为二者的 协调发展建立桥梁,并最终通过三方的并举,来实现矛盾体的协调发展。同时,三者所 形成的整体的发展方向表现为中介主导方的发展方向,在整体上具有鲜明的指向。

“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具有三层内涵:“从三辩证”,“主介基反”,“一元三半 ”。

“从三辩证”,即把矛盾双方的中介方作为相对独立的一方来看待,介方既是矛盾双 方联系的纽带,又是双方发展的条件,也是矛盾双方变化的前提,更是矛盾双方共存的 基石。如果没有介方存在,如果没有介方的纽结,矛盾双方便会成为只对立不统一或只 统一不对立的关系。中介融于对立双方之中,使二者表现出统一的趋势。中介是矛盾双 方共同拥有的因素,由于中介自身要完整,要发展,处于矛盾双方中的中介的两个部分 便具有合二为一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使矛盾双方表现出统一性。同时,在中介方的作 用下,矛盾双方体现出互相补充的性质,因为矛盾双方各自只含有中介的一部分。但由 于矛盾双方毕竟是两个不同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矛盾双方体现出既对立又统一且互 补的性质。对于互补性,我们以前没有充分注意到。对于中介的研究,使我们发现了这 一性质。介方是矛盾双方联系的纽带、互补的基础,也是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根本原因 。作为中介方,它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共用性。这种共用性是矛盾双方协调的缔造者 ,代表对立双方的共同需求。正因此,矛盾双方的发展才离不了它。在中介与矛盾双方 构成的整体中,任何两方之间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时中介又在三方所构成的整 体中处于主导地位,指导两基点方的发展。中介的出现,使我们的思维由两方辩证上升 到三方辩证。

“主介基反”,是指在中介和矛盾双方所构成的整体中,在中介主导方的作用下,基 点方具有叛己性,各自向对立面发展。这里的“反”,指矛盾双方各自的叛己性,矛方 叛己而向盾方发展,盾方叛己而向矛方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矛盾双方都不以介方为敌 ,同时都以“舍己护介”为发展动力向对立面发展。介方是因为它的中立、中性、中介 地位,因为矛盾双方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介方,才使它处于主导方。从静态来看,矛方、 盾方与介方是各自独立的,不分主基;但从动态看,中介所以为“主”,是因为正是中 介的出现,使矛盾得到了解决。这个中介可以是独立于对立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也可以 是矛盾双方转化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有的状态(实质上也可以称为第三方,因为它已与矛 盾双方有所区别)。在结构上,这个中介即第三方,立场是独立的,处于对立双方的中 间,不附属于它方,介方既不是矛方的“奴”,也不是盾方的“仆”,介就是介,介是 自身做主;在功能上,介方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间媒;在作用上,由于介方是矛盾双 方共同需求的对象,所以介方是对立双方共同的养护对象。在原有辩证思维体系的固有 观念里,人们通常认为介方是矛盾之外的,因为介方通常把自己融于矛盾双方,所以我 们不易发现。但我们没有认识到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事物内部的协调机制只有在动态 下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所以,也许当我们研究解决矛盾时才能看清矛盾的真实面貌。基 于介方在解决矛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应给予介方以合法的地位。

在这一模式中,作为主导方的介方对于矛盾双方有三种境况:第一种,介方高于矛盾 双方所处的层面,是矛盾双方发展的共同目标,介方通过对矛盾双方的引导,促使矛盾 解决。第二种,介方与矛盾双方处于同一层面,是矛盾双方向对立面发展的中间状态, 通过对矛盾双方的联合,促使矛盾解决。第三种,介方低于矛盾双方所处的层面,是矛 盾双方发展的必需要素,通过与矛盾双方的结合,促使矛盾解决。由于万事万物都处在 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处在矛盾双方中介地位的介方也处于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对于处 于某一具体矛盾中的介方来说,它可能经历以上所论及的一种、两种或全部情况。

这种思维方式之所以能够体现协调并举、多赢共生的特性,在于它的内在机制:“主 介基反”。这种“主介基反”的机制使由矛盾双方与介方所构成的整体的主导方向显得 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两个基点方始终服务、服从于主导方,使整体表现出以主导方为主 的发展方向。两基点方服务、服从于中介,是因为中介总是一分为二地处于对立的两基 点中,基点方要想补充和完善自己,就需要获取中介方在对方的那一部分。双方都因为 缺乏中介的一部分,就要追求,就需要服务于它。对立面的统一是以介方为发展契机、 从介方起步并以介方为桥梁的。在“主介基反”的机制中,作为中介的主导方在促使对 立的基点方共同服务于自己的同时,也使矛盾双方各自实现向对立面的发展,从而实现 三方的协调统一。

“一元三半”,指一个完全的整体是由三个相互区别的元素共构而成。这与“一分为 二”的观点并不相悖。“一分为二”是从系统的高度来看的:一个系统分为两个相对的 整体。“一元三半”是从具体的角度来分析的:一个整体分为三个部分。把“一元三半 ”和“一分为二”合在一起看,则是“一元、两点、三半”:一元分两点,两点相交叉 ,重叠的部分为第三方,从而两点变三半;反过来看,则是三半合两点,两点合一元。 因此,“一元三半”不是对“一分为二”的否定,相反,是对“一分为二”的补充。称 之为“半”,是从矛盾发展全程而论的。矛盾是“一分为二”的,但矛盾又需从三面来 协调、解决。半,既包含二分之一,也包含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占三分之二古称“太 半”,今称一大半、一多半。同时用半而不用点,是为了避免被误认为是一元两点的对 立。因为这三半是从两点相叉而得来的,三半是两点下的三半,新增的这一部分与原来 的两点不一定是同一级别。之所以要二叉为三,是因为这个第三方虽然可以蕴含在矛盾 双方之中,但我们发现在矛盾双方运动发展过程中,双方正是通过不断交换蕴含在自身 内部的一部分而向对立面发展的。这个被双方不断交换的部分既属于此又属于彼,正是 双方的中介。中介在矛盾双方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使我们有必要将中介作为单独 的一方列出,将二相交叉成为三。以“一元三半”的观点来看待矛盾,矛盾由三方构成 ,即矛盾双方与介方,介方是矛盾双方纽结在一起的纽带,这个介方是独立的第三方, 是矛盾双方的公共中介,是对立双方的共同需要。介方是一分为二的:介方的一半属于 矛方,另一半属于盾方。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方与盾方的对立,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方 中的半个介方与盾方中的半个介方的统一,矛盾的“亦此亦彼”是指介方。“一元三半 ”观点提醒我们:矛盾自身存在一个“共用”的媒介,正是这个“公共媒介”把矛盾双 方“纽结”在一起。这种使事物实现统一的“共介”是否存在呢?这个答案只有通过人 们的深入探索才能给出。但“共介”这一设想却从根本上解决了矛盾双方为什么会“纽 结”在一起,既对立又统一以及对立面为什么向对方发展,而不是向其他方向发展的问 题。

由此可见,“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不是对“一分为二”辩证思维的否定,而是对“ 一分为二”思维方式的动态的深化和发展;它不认为“一分为二”的观点是错误的,而 是认为它对事物的分析不够深入细致。“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是把矛盾双方看成既相 区别又相联结且相互转化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矛盾双方构成一个整体,它把整体分为 矛方、盾方两个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中介方单独列出作为独立的一方,因而“一分为二 ”是“从二辩证”的辩证思维方法。而“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在内涵上与“一分为二 ”思维方式的最大不同,是多出一个中介方,是“从三辩证”。由“二”相交叉而形成 “三”,并不是对“二”的否定,而是在肯定“二”的基础上,将“二”进一步细化为 “三”,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从“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深入到“事物为何是既对立又 统一的”。

“一主二基”与现在人们所讨论的“一分为三”有所不同。虽然在现象上,两者都是 三个部分,但在根本理论上,“一分为三”是把介方看做与矛盾双方处在同一层面的第 三点来看待,介方与矛盾双方必定处于同一层面;而“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是从矛盾双 方运动发展过程中,需通过介、离不开介这个角度而提出中介为主、矛盾为基的观点的 ,介方是矛盾双方相交叉而来,它可能与矛盾双方不在同一层面,即高于或低于矛盾所 在的层面。

2.“一主二基”思维方式的特征。

一是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历史阶段来讲,“对立统一”及以前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针对 “世界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认识世界,而“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则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深入到“世界为何这样?”这个问题上。在实际操作上,它不再满足于知道世界是怎 样的,更要探究世界为何这样,并怎样据此控制指导事物的发展,实现事物的和谐。现 有的辩证思维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定律,在看到事物对立的同时要考 虑到它的统一,在考虑到事物统一的同时又要注意到它的对立。“一主二基”思维方式 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争夺中介,存在差异的矛盾双方才表现出对立性 ,由此双方都力图更多地拥有中介;同时,也因为中介的存在,才使得矛盾双方又表现 出统一性。

二是从这种思维方式所分析的对象的数量来说,它是一种分析三者间关系的方式。随 着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我们遇到的多者关系也越来越多,人们迫切需 要从思维方式上得到指导。其中,首先就是怎样解决三者关系。“对立统一”的思维方 式主要是用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对于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得不到 明确具体的指导。“一主二基”这种解决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条件下 应运而生的。当然,这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解 决“两者”矛盾的方法。以“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来看,解决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在 于使其中之一成为另外二者的中介,来实现三者的协调。

三是从这种思维模式所体现的整体旨向来看,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协调并举的态势。由 于三方中主、基分明,使得整体呈现出明确的发展方向,解决了矛盾双方的混乱,也使 整体呈现出有序的状态,实现了三方的协同并举。这种思维方式弥补了原有思维方式的 不足,为实现事物的协同并举指出了一条新路。现有的辩证思维虽然既讲对立又讲统一 ,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影响,人们过多强调了“两极对立”。这在注重和平与发展的今天 ,当然有所偏颇。我们应在寻求矛盾的统一上下功夫,“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正是这 样一种探索。“一主二基”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协同并举的“协举思维”,它与强调 “统一是相对的而斗争是绝对的”的“两极对立”思维有以下区别:(1)“两极对立” 思维是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淘汰为前提,“协举思维”则是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 展为前提,注重的是一种双赢共生的效果。(2)“两极对立”思维是一方的先进以另一 方的落后为根基,“协举思维”是一方的先进以另一方的落后向进步的转化为根基。由 于“两极对立”思维是两点论,兼容不了非敌非友的第三方立场,故总是把先进与落后 对立看待,己方为了争先进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对方处于落后地位。在“协举思维”中, 己方为了争先进总是想方设法使对方转向自己方一边,或使对方转化到与己不敌对的第 三方。(3)“两极对立”思维是一方的创新以另一方的守旧为必需,“协举思维”则是 一方创新以另一方的辅助为必需。由于“两极对立”思维认定发展就是你死我活的过程 ,故当认为自己是新生事物时,就以为对方一定是旧事物,所以要把对方打倒批臭。而 在“协举思维”中,创新是从借鉴对方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开始的。(4)“两极对 立”思维是一方的胜利以另一方的失败为代价,“协举思维”是一方的胜利以另一方的 奉献为动力。由于“两极对立”思维认定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故总是把异己当 做对立面而打倒,以异己的失败作为自己胜利的代价。而在“协举思维”中,把异己理 解为竞争对手而非敌人,竞争对手可直接促进自己的持续发展,故而,“协举思维”认 为损害竞争对手就等于损害自己的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它乐意奉献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对 手胜利的动力。

“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存在的合法性与解释力

“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具有自己存在的合法性。

1.“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存在的合法性。

在微观领域,质子和中子靠相互交换介子维持平衡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如果没有介子 作为中介,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矛盾将难以调和,也就没有原子核的稳定状态,自然也 没有原子的稳定状态,而且物质也将难以保持平衡状态,世界将难以想象。正是作为中 介的介子的存在,才避免了这一切的发生。作为现代科学重要内容的信息论、系统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也为“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提供了基础。在关于信息的论述中 ,维纳认为: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 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由此可见,信息表明主体与客体之间互相交流,存在 着某种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关系,而这一特征正是中介融于主、客体之间时 的表现。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发现,思维之所以能反映 存在,正是因为信息的存在,人的思维是通过信息这个中介来反映存在的。事物即使存 在,如果人没能接收到事物的信息,思维就不能反映存在,人如果接收到错误的信息或 不完全的信息,也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所以,“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也适用于思维通 过信息反映存在这一过程。再来看系统论。系统论揭示了复杂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 的。系统作为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由平衡结构向耗散结构、再由低级的耗散结构向 高级的耗散结构发展。系统与系统之间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层次发展,仿佛内在地具有 一种合目的性。系统发展越高级,合目的性就越多,它对环境就越具有适应、调节和控 制能力。如果把矛盾双方看做一个系统,矛盾的中介就是其存在的第一环境,中介与系 统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促使系统向更高级状态发展,逐渐增强系统 的合目的性,促进矛盾的解决,最终实现协调。再看耗散结构论。耗散结构理论得出了 与经典理论截然不同的结论,指出物能耗散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级有序系统的形成 和发展都依赖于物能的耗散。所以,使矛盾系统与其中介进行联系,形成开放系统,释 放多余的“负熵”,最终达到系统的有序和协调。还有协同学。协同学的研究成果指出 ,任何一个巨系统,如果它的子系统各行其是,互不合作,整体上必定是无序的。只有 当子系统之间相互合作、协同,才能在整体上形成有序的结构或行为模式。矛盾双方正 是通过中介使彼此发生联系,形成互补,进行合作,而使整个系统呈现出有序状态的。 这些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都为“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 的论证。

2.“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合法性。

首先,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正是兼具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的一种文明形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一于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之中,生态文明的缔 造需要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来实现,而且生态文明应融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物质文明时,要符合生态文明的大方向,不能以对自然平 衡的破坏来发展物质文明;在发展精神文明时,也要符合生态文明的方向,不能把人与 自然的对立作为前提,而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指导。有了生态文明的出现,就使我们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致在大方向上偏离正轨,对我们的文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 用,这实质上是“一主二基”思维方式在整个社会文明领域的应用。

其次,在我国经济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股份合作制作为解决国有制与私有制矛盾 的中介,兼具了两者之长而更富活力,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了一条新路。国有制能 够积聚雄厚的资产,企业规模较大,但往往制度呆板、灵活性差,员工积极性不高;私 有制虽缺度灵活,员工积极性高,但一般资金不够雄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 效益。股份合作制集两者之所长,几个人共同出资,按股分筹,既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又不影响企业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也正因如此,股份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不可替 代地充当了主力军,使经济体制改革顺利的进行。这也是运用“一主二基”思维方式的 典范。

第三,在政治领域,十六大报告中的许多思想充分体现了“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一主二基”思维方式。“三个代表”形成一个整体但 又主、基分明。中国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那就要 求它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 个代表”中,处于主导地位,属于主导方。但一个政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就必须通过实际措施来实现,这就是“三个代表”中的另外两个基点——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通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实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 目标。一个政党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使它能够看清楚与之相适应的先进 文化是什么,从而确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能够促 使人们不断接受和创造先进文化,进而激发出更大的热情去创造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者的关系中, “人民根本利益”为主,“两个先进”为基,两基点方服务于主导方,以主导方目标, 主导方依靠于基点方,以基点方为手段,主导方与两基点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者所形成的整体以主导方的方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整体方向。这意味着在规 定整体方向的同时,也规定了两基点方的方向,即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应指向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文化前进方向必定不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必定不是我们党所代表的发展要求。这对于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界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直接的指导 意义。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的理论也蕴含着“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 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当我们运用“一主二基”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时, 主体是其环境和服务对象的中介,党处在其所处环境与其服务对象的中介地位。我们把 党作为主体来看待他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可以看出,党本身构成一点,党所处的现实环境 是一点,党的服务对象是一点。党的发展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党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我们研究党的发展时,就必须把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使其发展符合历史的 发展,与其现实环境相适应。同时又必须密切关注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广大人民。而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 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正是从这三者关系上来进行论述的。坚持与时俱进, 明确了党与所处的现实环境的关系;坚持执政为民,明确了党与其服务对象即广大人民 的关系;坚持党的先进性,明确了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站在党的发展角度上看,又应 以坚持党的先进性为主导方,以与时俱进和执政为民为两基点方。要想保持党的先进性 ,首先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历史大环境相适应,不能与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相适应的党根 本无法保证其生存,更不要提及保证其先进性。其次,要想保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 执政为民。任何事物,只有服务于它的服务对象,才能保证它自己的存在和兴旺。对于 一个政党更是这样。只有坚持为民服务,才能保证其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一个政 党要想做到执政为民,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保证它的先进性。这是一个优秀政党所具 备的一种内在品质,没有这一点,它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也没有能力去执政为民。同 时,执政为民和与时俱进也是相互促动的。执政为民保证与时俱进的顺利进行,与时俱 进能提高执政为民的水平。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 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样的提法有其思维方 式的根据。“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是针对主体而言的;“一切束 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是针对主体作用其具体作用对象而言的;“一切影响发展的体 制弊端”,是针对主体作用其对象时的外部环境而言的。这些都是围绕主体、主体所处 的环境和主体作用的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的。主体是其所处环境与作用对象的 中介。在人认识社会这个事实中,人,即主体,处在主导方,主体所处环境与主体作用 对象处于两基点方。当我们从主体本身的性质或要求,从主体与其所处环境以及主体与 其具体作用对象三方面来看待问题时,我们就在运用“一主二基”的思维方式。而对于 两基点方的结合点,即主体适应环境的要求与主体作用于具体对象的要求的结合点,正 是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或努力方向。当我们明白了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和 努力方向时,我们便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矛盾的结合点和解决点也就找到了。同时主 体内在的品质也只有通过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主体作用于其对象时才能表现出来。 主体所处的环境与主体作用的具体对象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环境可以影响主体对具体 对象作用的方式,具体的作用对象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使环境发生局部变化。

我们可以运用“一主二基”思维方式来解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要把经济建设搞好, 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作为中介第三方,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 改革开放的矛盾统一起来,既解决了两者的矛盾,也实现了三方的协调发展。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是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坚持改革开放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 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没有这两者做保证,经济建设将难以进行。

标签:;  ;  ;  ;  ;  ;  

一个主要和两个基础:构建和谐共生思维范式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