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政策的理论模型与现实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政策论文,模型论文,现实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0)11-0104-04
目前,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的有效或无效论,或是政策在某种经济环境下的政策效应度,所采用的经济学方法为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近年,张许颖(2004)等通过博弈方法来分析产业政策效果,证明产业政策的失效。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产业政策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已有的对产业政策研究较少关注政策与宏观的经济体制背景以及供需平衡联系起来,未与产业微观主体本身的竞争力、组织自发能力、市场环境联系起来。本文在理论模型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的途径和机制。
1 产业政策理论模型
一国经济部门的总供给(S)恒等于总需求(D),S≡D。
总供给S由一国不同产业部门提供,总供给
产业政策理论模型可以解释为供给和需求的产业管理模型。
从供给方面来看,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生产组织者,负责向社会各部门提供社会产品。由于外部性、成本竞争压力、市场不发达等原因,政府需要按照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产业政策解决市场失灵和市场环境等问题。节能、排放政策是经济组织外部性的约束条件,落后产能或先进产能政策是产业投资规模的引导、控制政策,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政策是产业高级化的引导、控制政策,企业规模(兼并重组)、区域布局政策是对产业组织的政策引导,创新政策是对产业组织提高竞争力的产业政策。
从需求方面来看,总需求由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组成。总需求的提高与国内国外居民购买力直接相关,购买力的提高由居民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组成。当前总需求的产业政策管理主要任务是总需求适应总供给的稳定或增长态势,总需求的产业政策是促进消费启动,即提高居民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
供给和需求的产业政策管理手段有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根据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产业中观管理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性引导和调控。
2 我国2009年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政策分析
美国2008年次级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当前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从两位数增长降至9%,2009年整体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为有效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国政府在2008年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先后出台汽车、钢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调整振兴规划是国民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
2.1 产业政策整理
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主要政策梳理见表1。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涉及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侧重资本密集型产业。
2.1.1 产业结构分类
按照三次产业结构分类,其中汽车、钢铁等九大产业为第二产业,一项产业物流业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中心内容。
2.1.2 产业经济地位
调整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这些产业涉及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战略产业、现代综合产业、先导性支柱产业,在确保国家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经济总量看,2007年九行业(除房地产)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三分之一。2007年我国税收4.56万亿,其中以九个行业为主的企业上交的税金达到了1.7万亿,约占37.4%。
2.1.3 产业资源密集程度
调整振兴规划十大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汽车、钢铁、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石化业、有色金属六家产业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纺织业、轻工业、物流业三家产业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电子信息产业一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占绝大比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小部分。
2.2 经济背景分析
从国内经济整体来看,可谓“喜忧参半”,“忧”的是经济增长的迅速下滑,“喜”的是国内销售的持续旺盛。其整体表现为:
2008年我国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趋缓,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下行明显,城镇失业率上升,新增就业压力加大,企业停产限产现象逐步凸现,工业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下跌,企业库存产品迅速上升,企业经营亏损和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尽管我国出现明显的经济增长压力,但国内市场销售持续保持旺盛,银行信贷资金限制逐步放宽,企业流动性不足矛盾逐步减少,政府刺激经济的财税政策依次出台,为缓解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针对这一“喜”和一“忧”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2.1 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第三、四季度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下滑。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比2007年,第一产业加快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回落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回落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幅度回落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小幅回落。其中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
本次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中九大产业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一家,为物流业。从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工业增长速度回落达4.1个百分点,下滑速度远超过第三产业回落1.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在我国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稳产增产措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类对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主要问题是,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48.6%的第二产业增长幅度快速回落,严重拉动整体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因此,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第二产业振兴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和扭转占据国内经济半壁江山的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下滑。
2.2.2 国内市场销售
2008年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2008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城乡之间消费品增长幅度差异不大,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总体68%,按照2007年城镇人口59379万人、农村人口72750万人计算,2008年城市和农村年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24万元和0.48万元,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国内市场的持续旺盛和巨大潜力,与国际市场的迅速下滑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本次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国内购车减税、对农民报废更新农用车财政补贴、家电下乡等振兴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提高农村的消费品购买水平具有推动作用。但整体产业政策偏“重”工业,对于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刺激和产业发展政策不足。
2.2.3 进出口
2008年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农林牧渔业出口103.8亿美元,出口比上年微跌;采矿业出口147.8亿美元,出口比上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出口13794.5亿美元,出口增势良好;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进口增势强劲,制造业进口增势平稳。
根据海关总署2009年1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除原油出口比上年同期保持增长,钢铁、焦炭、电动机、生猪等所有商品出口数量均大幅下滑,1月份出口总额90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5%。我国外贸出口在2009年初遇到严冬。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的严重下滑,对于经济增长幅度回落具有拉动作用。从2008年我国出口行业来看,第一产业出口量微跌,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出口量快速增长,但价格有升有降。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3822.3亿美元,增长10.2%,出口价格下降6.9%;电气机械、纺织鞋帽价格上涨幅度平均为3-5%。对于国际市场,我国海外市场份额不仅要稳定,更要进一步发展。我国2008年第二产业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量的96.6%,因此,我国第二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发展国产自主品牌,对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2.4 城镇新增就业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按照蔡昉、王德文(1990)的观点,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2008年经济增长下滑不仅产生涉外部门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同时对非涉外部门劳动力的失业率上升产生影响,面对我国每年1000多万新增就业,我国2009年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目前,涉外部门古典失业增加,并在非涉外部门产生了凯恩斯式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因此,解决就业问题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从涉外和非涉外两方面考虑,发展优势出口产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2.5 工业企业商品价格和库存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国内房地产、汽车等部分行业低迷的影响,使钢材、有色金属、原油、石化等产品价格“高台跳水”,原油价格最高曾达到137美元每桶,今年最低达到31美元每桶,下跌幅度达77%,氧化铝、电解铝价格下跌50%左右,铜价最高下跌70%左右,国内工业生产企业库存迅速增加,效益严重下滑,流动资金极度紧张,减产停产范围不断扩大。
商品价格和库存的“一降一升”,对于企业经营影响极大,因此,出台刺激市场的财税政策对于振兴汽车、钢铁等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消化库存,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2.3 产业政策分析
2.3.1 产业竞争力政策
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我们用创新能力、品牌优势、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来衡量一个产业所具有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反映产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进步水平,品牌优势反映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高附加值,产品质量反映产品的生产和工艺水平,产品结构反映产业的技术加工能力。创新能力强、品牌优势大、产品质量高、高端产品多的产业将获得更多竞争力,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水平。反之则亦然。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汽车、钢铁等七大产业政策中,突出强调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政府明确在汽车产业安排100亿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改变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电子信息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轻工业、纺织业等产业部门,很多企业集中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业、食品、五金、玩具等。在这些企业中贴牌生产十分普通,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主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盈利水平受经济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企业内功修炼,做强企业自主品牌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经之路。在轻工产业部门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加快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的产业政策。轻工产品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家具、玩具和装饰装修等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业尤为重要。石化产业、纺织产业产品结构亟需改善,提高高端产品的生产水平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3.2 产业规模政策
产业规模政策是指对一个产业的产量、产能引导和控制的政策,产量政策引导和控制产量向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量收敛,产能政策是增加或压缩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防止出现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以及产能不经济现象。
汽车、石化等产业提出了今后三年的产量目标,汽车产业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石化产业到2011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24750万吨、1550万吨,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钾肥产量达到400万吨(折纯),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产量政策目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具有保障作用。
钢铁、船舶产业提出了限制产量和产能的政策,防止出现产能过剩、产品滞销问题。根据worldsteel Association统计,全球2008年钢材总产量13.3亿吨,中国以5亿吨产量位于全球钢材产量第一。200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比上年下降5.5%。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仍在不断扩大,2008年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完成投资2859亿元,增长27.1%。而与此同时,2009年国内钢铁需求将比2008年下降10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对钢铁等行业的产能投资需加强控制,淘汰落后产能以应对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下降所引起的需求不足。
2.3.3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对同类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中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产业政策,产业的集中度越高,通常规模经济递增,但市场形成垄断后有效竞争减弱,社会福利受到损失。
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均强调了兼并重组和优化产业布局的政策,根据《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出4家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汽车、钢铁、船舶等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下游产品销售量的提高,对于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具有放大效应,有助于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和扩大社会就业。产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通过规模效应,提高产业市场占有率,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产业存在经济总量大但规模经济不高的现象,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体和产能规模,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对于我国产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3.4 外部性约束条件
企业生产具有外部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生产对社会和自然具有不良影响,产业政策对企业外部性规定约束性条件,可减少企业生产的外部性。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具有强烈的环保信号。1.6排量的汽车购置税减按5%计征、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等政策,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转变单纯以GDP为考核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发展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产业政策的制定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较高关联度,无论是在产业振兴阶段,还是产业结构提升阶段,产业政策应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适应。
2.3.5 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针对消费所采取的刺激、鼓励和调整政策,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管理政策。目前,国内、国外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在国内市场,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私人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力下降,同时消费信心受到较大冲击,持币待购情况有所增加。在国际市场,受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造成我国生产企业开工不足,停产限产现象使企业盈利水平迅速下降。因此,培育和开拓市场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内需求政策有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产品收储、金融信贷、国家采购等,国外需求政策有关税政策、信贷政策等。在汽车产业国内需求政策中,提出了减免汽车购置税、支持汽车下乡、鼓励老旧汽车报废、汽车消费信贷等政策措施。在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等政策措施。在船舶产业,提出了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政策,有利于国外市场的稳定和开发。
2.4 产业政策机制分析
产业调整和发展的资金支持、财税政策扶持,对于产业振兴具有推动作用。
2.4.1 政府资金重点项目支持
我国工业目前正处于产业战略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产业的产能总量大幅提升,但是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思想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任务,重点资金支持一批核心项目和关键技术,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有利于我国产业战略升级。
2.4.2 政府财税政策培育市场
财税政策调节是通过市场手段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减税和补贴政策,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压力,提高企业产品销量,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1月份我国实现汽车销售73.59万辆,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获得全球销售冠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月份我国汽车生产65.68万辆,环比增长4.75%,同比下降20.46%;销售73.55万辆,环比下降0.77%,同比下降14.31%。汽车产业财税政策的出台,在今年1月份使企业减少库存7.91万辆,并环比增加销量2.5万辆。
3 结论
产业政策作为国民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是对产业供给和社会需求协调的管理政策,产业供给要满足社会需求,同时社会需求能够消化产业供给。从产业供给满足社会需要角度来看,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竞争力政策、产业规模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从社会需求消化产业供给来看,产业政策有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产品收储、金融信贷、国家采购等。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分析,首先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其次要根据国民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再次是根据具体产业状况。
标签: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第二产业论文; 钢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