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建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通过“搭积木”的预制方法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这种流水线式的施工方案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渐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由于装配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一体化施工的难度较高等原因,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对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提升建筑质量与项目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和铝膜施工两种施工工艺都属于高难度的施工工艺,两者相结合就能大大提高建筑质量,因此其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其成为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而在现阶段,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与铝膜一体化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两者结合导致现场施工难度增大、墙板浇筑质量存在问题等。通过剖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铝膜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工艺能够得到大力推广。
1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流程
PC+铝模一体化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剪力墙钢筋绑扎、安装管线预埋→隐蔽验收→PC墙板安装→墙模板安装→梁模板安装→PC叠合板安装→铝模楼板安装→模板验收→梁板钢筋绑扎、安装管线预埋→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快拆体系拆模→转运下一层。尽管在铝膜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的工艺流程都相对固定,前后顺序大致相同,但是实际施工环境中仍然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装配式建筑进行墙板吊装的同时,可以进行墙、柱钢筋绑扎作业。
(2)在气候或者前一天混凝土浇筑过晚等因素的影响下所导致的楼面强度不足、吊装墙板难以进行时,可以首先进行墙、柱绑扎施工,待楼面强度达到指定标准后在进行墙板吊装作业。
(3)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可一次或多次在墙、柱铝膜完成过程中进行模板复查。
(4)可根据工期的长短,决定叠合板吊装和楼板水电管线预埋、梁、楼板钢筋绑扎等步骤是否同时进行。
2PC+铝模技术推广意义及施工难点
2.1铝模与PC构件处理精度要求高
(1)PC构件和铝模易出现尺寸偏差和露缝,特别是平台板和墙板阴角地带节点偏差现象更为严重。(2)铝模墙体接缝处需要预留2cm的K板,部分预装工人因技术漏洞导致墙底烂根现象。铝模在浇筑过程中螺钉紧固程度不符合质量标准,背楞间距超出接缝需要,脱模后会引起漏浆和错位现象。(3)楼板下垂问题,铝模墙内阳角下端时常出现脱模、爆模现象,楼板在阴角仅依靠横向支撑,进一步加大了接缝处理的不稳定性。此外,实现免抹灰、薄抹灰的技术难度高,精度要求苛刻,而目前PC市场产能严重不足,且产能增速远远落后于市场对PC构件需求量的增加,部分构件厂缺乏技术人才积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PC构件质量逊于我们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施工难度。
2.2施工层工艺斜撑较多
铝模一体化施工过程中,由于PC端和铝模设计均采用双排斜撑工艺,PC墙板的斜撑幅度和铝模斜撑幅度为互补关系,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PC墙板的斜撑幅度占据了铝模斜撑余地,使铝模斜撑空间变小,降低了铝模一体化的操作空间,造成爆模和斜撑密集区的墙板碰撞现象。拼接过程中,PC构件的预留螺栓孔洞尺寸和铝模板对接设计标准不一,为完成拼接只能再次开孔,由于铝模板的尺寸存在构造误差,导致已经开孔的铝模板在对位过程中需要再次进行测量和打孔作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因加工精度差,工厂未将螺栓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清理干净,增加了预留孔洞尺寸的误差,压扣螺栓不能顺利安装,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对接难度。
3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3.1设计阶段
(1)在图纸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需要解决的就是装配式建筑PC板中的安装偏差问题,首先结合铝膜的加工尺寸,为其预留出足够大的调整间隙,例如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来说,0.2%的直线度最为合适。在具体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项目的标准层层高,来确定具体的误差大小,进而再对构件与铝合金模板相连接时的间隙加以确认,并用合适规格的橡胶条在安装模板时进行填充。
(2)在装配式建筑与铝模之间,一般采用的是可调式连接压扣,实现硬连接时应确保两者之间的间距在400mm以内;应用套管来进行螺杆外侧的加固工作,同时应在套管处安装防止漏浆的橡胶垫片。
(3)对于铝模板支撑的加密和碰撞进行优化和加固。一方面对铝模板的斜撑进行加密,并在模板的底部进行拉杆加固,之后对于墙阴角处的楼板模板进行竖向支撑的增设处理,可以在多个方面都有效降低外墙爆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优化铝模斜撑的数量、增加墙板底部固定连接件,来有效解决斜撑多和空间碰撞问题,将传统的斜撑双排更新为斜撑一排;最后,还可以通过BIM碰撞分析来更正斜撑碰撞的位置。
3.2施工阶段
3.2.1加强一体化中PC板与铝模的接缝处连接
(1)在PC板与铝模的拼接处,可以在PC墙板上粘贴双面胶,这样做的目的是等到之后构件与侧模通过压扣进行加固时可以利用双面胶将拼缝挤死,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混凝土浇筑中漏浆现象的出现。当然,如果借助专业铝模公司,在铝模施工方面配备专门的密封橡胶条(替代双面胶)和专用压扣,阻止漏浆现象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2)在装配式建筑构件与铝模接缝处渗透问题的处理上,针对铝模和预制构件拼缝较小的地方,可以直接在接缝处增设防水胶带,将砂浆密封;针对两者之间拼缝较大的地方,则采用铝板与木模拼接加固的方式,以铝模背楞或木方的方式来保证组合体的稳固。
3.2.2加强一体化中预制墙板的强度
爆模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浇筑混凝土时PC墙所受到的水平约束力不足。针对经常发生爆模现象的墙体下半部分,可以通过设置防爆模墙箍的方式,该墙箍以角铝来连接2个PC外墙,在拉钢筋螺杆穿过预留孔洞后在螺杆上加垫片,随后用螺栓拉紧加固。为了提高墙板底部的整体刚度,可以利用竖向紧固片,确定固定的距离后用竖向紧固片在该距离内拉结上下预制墙板,对于墙阴角处的楼板当然也要增设竖向支撑。最后,通过高频振动棒来降低激振力也是降低爆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3.2.3加强一体化中构件铝模的质量和安全检查
对于预制构件和铝模等的施工过程,要对其加工尺寸、平整度、预留洞口和预埋件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由专人负责统计相关数据。在发现出现PC板和铝模上有损坏、尺寸与标准规范不符,要立即上报并进行退场修补处理。对于PC板上的预留钢筋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不符合要求就要立即进行更正。在安装完成后检查工序仍不可或缺,这时主要针对施工的工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严格按照符合具体施工环境的工序进行精确的安装。为避免阻碍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展开,在浇筑前应派人对斜撑、销钉等进行二次看模。
结语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控制和施工周期上的优势,未来必然成为政策重点扶持和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建筑项目。PV+铝模的配套使用,响应了目前“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企业“降本增效”的初衷,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进度。希望本文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严格控制工艺精度,为后续作业中减少墙面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积累技术经验。
参考文献
[1]马跃强,石震东,成炜等.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7,39(6):825-827.
[2]夏江波,郑圣国,庞二波.铝合金模板在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7,43(27):121-122.
论文作者:高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模板论文; 墙板论文; 楼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