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拟从制订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重视问题预设,激发学生提问来论述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依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呢?
一、制订准确三维目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
1.围绕课程的三维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课程应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那么,我们设计课堂问题时,应根据课程标准来衡量各个教学内容所能体现的三维目标,并据此来确定各个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同时也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
如苏教版《化学1》(必修)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1)用侯氏制碱法引课,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化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即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预测Na2CO3的性质,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进行指导;(3)让学生进行Na2CO3的性质实验探究,并让学生描述、表达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有关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点的落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即侧重于“知识与技能”;(4)阅读信息,设计实验区分Na2CO3与NaHCO3,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与方法”; (5)最后总结哪些方法可以实现Na2CO3与NaHCO3之间相互转化,即侧重于“知识与技能”。
2.体现不同的思维层次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可以按照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思考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一节课中,只有低层次思考水平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在一节课中,都是高层次水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计不同思维水平的问题。
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高三复习时课堂可以这样来设计:第一层次问题设计(记忆型知识):(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酚酞指示剂有何现象?(2)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有何现象?——这些关于碳酸钠的性质问题是低层次问题;第二层次问题设计(分析知识的能力):①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的原因?②同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谁碱性强?如何证明?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相互转化方法有那些?第三层次问题设计(知识的创造能力):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未知溶液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②把盐酸分别逐滴滴加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现象有何不同?③在盐酸中分别逐滴滴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现象又有何不同呢?第四层次问题设计(方案评价能力):①侯氏制碱法中先通入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为什么有晶体析出?②为何泡末灭火剂用碳酸氢钠而不用碳酸钠?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而且能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解决难点。
二、重视课堂预设,把握问题生成
课堂问题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
例如:在(必修1)《金属钠》教学中做完钠与水(将投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盛水的烧杯中)的反应实验,让学生总结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时问学生:将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有何有现象?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置换出铜。如果是这样,先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让学生做实验。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现象,与笔者预设的基本一致:该反应比钠与水直接反应剧烈,有无色气体和蓝色沉淀产生。笔者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解释和写出正确化学方程式。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说他做的实验试管壁有红色的固体析出。出乎意料的现象再次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笔者没有急于表态,反问这个同学实验是怎么做的?他说他是将硫酸铜溶液滴入盛有金属钠的试管中?笔者再次按照他的做法做了实验,现象确实如此。在这种悱愤的状态下,笔者让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用,小组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四溅。经长时间讨论最终得出圆满结论:溶液少时,剧烈反应产生的热使产生的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氧化铜在充满热氢气的氛围中,部分被还原成单质铜,因而在试管壁上又有红色的物质析出。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辩能力甚至超过了笔者的预期。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需要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设计课堂问题,有效地发挥课堂问题的路标作用,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支持,使之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挑战的生成性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推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我们教师、家长要学生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去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
[3]肖丽华.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8).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中学 325500)
论文作者:吴文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碳酸钠论文; 学生论文; 碳酸氢钠论文; 课堂论文; 溶液论文; 现象论文; 和谐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