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美元!解放鞋疯了_解放鞋论文

75美元!解放鞋疯了_解放鞋论文

75美元!解放鞋涨疯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元论文,解放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欧美市场上多了一种名为“Ospop”的运动鞋,Ospop的灵感来自中国工人,甚至它根本就是根据中国的“解放鞋”而设计的,略微改良后,居然成了风靡欧美的新时尚,谁还敢说穿解放鞋就“土”?

Ospop是“One Small Point of Pride”(“一丁点儿骄傲”)的缩写,该公司创办人是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班·沃特斯。2003年,沃特斯前往上海拓展其家族的石化事业,他很快便注意到,中国矿工、工厂工人和农民大多穿一种设计简单,印有一个“工”字的胶底鞋。班沃特斯在上海售货亭买了一双由河南焦作市温县天狼鞋厂制造的中国人俗称的“解放鞋”,并在当地一位合伙人协助下,决定生产这种解放鞋并组织外销,外销价为75美元每双(约合人民币500元)。为什么一双普通的在中国仅卖6.6元人民币的“解放鞋”会在欧美市场卖出500元人民币的高价,本刊记者辗转找到了天狼鞋厂厂长崔华,解开了这个谜。

发现新卖点

记者拿着某媒体的一篇报道《中国“解放鞋”风靡欧美 每双售价75美元》找到崔华。我们奇怪的地方,不外乎两点,一个是价格,中国内地市场上卖的解放鞋,最高的价格也不过6.6元。另一个是改良,怎么改的?

在崔华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天狼鞋业有限公司,试穿了一下他们生产的售价75美元的解放鞋。

“大体来说,这还是解放鞋,但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解放鞋了。它没有强烈的橡胶气味了,穿着不臭脚了,风一吹透气,落上水不湿,更耐磨更舒适。要是用一句话来形容呢,就是穿上它,脚会舒服得懒洋洋的。”崔华说。

在崔华看来,认识沃特斯是老天的安排。

崔华是1994年进的天狼厂,2005年4月,因为亏损严重,镇里把厂连同100多万债务,全给了崔华。

当时的天狼公司,生产的还是老式解放鞋,产品多为建筑工人使用。而这之前,沃特斯则一直在上海拓展其家族的石化事业,从没有卖鞋的打算。

但是2005年9月,这两个相隔千里的人发生了关联。

“这是沃特斯后来跟我讲的,一天,他走在上海的一条路上,迎面来了几个建筑工人,他一下子被他们穿的解放鞋迷住了,有点褪色,看起来淡黄,但是显出了高雅、闲适的韵味。”崔华说。

最终,沃特斯请求这几个工人脱下了他们的鞋,尽情欣赏一番,并记下了‘焦作天狼’等几个字眼,然后,沃特斯找到天狼公司的电话,按下了按键。

正是这一个电话,催生了售价75美元的改良解放鞋。

联手打造Ospop

接到老外电话,还以为碰见了“假鬼子”,说起往事崔华经常要笑出声来,比如沃特斯第一次来电话,崔华就被“搞晕了”,他想不明白怎么会有老外想和他合作,他甚至认为,这是个“假洋鬼子”。

“你的鞋子很好,就是不时尚,你不时尚就卖不上价,如果你能把鞋子做得很时尚,我就能把它卖到美国,咱俩都有钱赚,我不是叫你贴牌,还是你的牌子,我是你的代理商。”见了面,沃特斯是这么说服崔华的。温县距北京逾七百公里,距上海更将近一千公里。和中国大部分内陆地区一样。沃特斯说当地制造业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意味生产的都是些劣质产品。

崔华无话可说了。

沃特斯聘请了一位鞋业设计师,设计出舒适的鞋垫,并对鞋子的制作原料、外观乃至包装作了改良。简而言之,沃特斯创造出一种能满足西方消费者时尚需求的解放鞋。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崔华绞尽脑汁,在一次次“NO”中修改了50余次,终于让沃特斯满意了:更人性化的胶底,更时尚的颜色,看起来有种朴素的美。

2007年1月,沃特斯和崔华签了合同。

合同给了沃特斯很大权利,独家经销北美及欧洲15个国家和地区,对天狼公司今后的新品牌,有优先经销权。

但沃特斯也有很大“压力”:2007年必须销售2.5万双,2008年必须销售12.5万双,2009年必须销售23万双。完不成合同自动终止。

“沃特斯是很优秀的商人,他一个人硬生生打开了美国和欧洲市场,把每双鞋卖到了75美元的高价。”崔华说。

那么,这75美元,崔华能从中得到多少呢?

“其实我们没有生产整鞋,鞋垫、鞋带等是福建一个厂生产的。那是非常高档的,一双鞋垫6元,一副鞋带3元。我给他生产的鞋,按人民币结算,每双22.7元,能赚6元钱。”崔华说。

不过,合同履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他最初的产品,质量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整个2007年,沃特斯才销售了5000双。

经进一步改良,2008年元月,他们重签了合同。

改良后的解放鞋,得到了欧美市场的认可,目前沃特斯已经销售了近万双。依照现在的市场情况,3年内沃特斯年销50万双不成问题。

解放鞋们都火了

现在,崔华的鞋厂已成“国际知名企业”,不断有外企给他下单主要是外包和贴牌,比如,“刚刚给以色列发了4单货,每单2.9万双,给意大利邮了60双样品,正在国际上参展”。

而外销也让崔华尝到了甜头,公司现每年能产210万双解放鞋,其中内销150万双,但这150万双的纯利润比那60万双外销的利润差了一大截。

前段时间加拿大沃尔玛方面还给崔华他们厂下了100万双的单子,崔华没接。还有英国的一些单子,没做。要是接下这些单子今年能生产600万双鞋。没接这些单子是因为今年情况有些特殊:天狼公司位置偏僻,又经常停电,另外,厂房、机器都不够,“只需要再投1000万元,把厂房扩建了,我就能把企业的利润提高到一年上亿元”。

不过,崔华说他不担心,他保证在3年内叫很多人大吃一惊。

在崔华的盘子里,已经打开市场的芬兰、德国、意大利、土耳其、英国、斯里兰卡、墨西哥等地,年销量达百万双;而以色列,今年就会突破100万双;印度,如果加工上得去,能达到150万双……

在崔华他们县生产胶鞋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而Ospop和天狼鞋业合作生产Ospop牌子解放鞋,目前有两个系列,分别是Skywolf(天狼)和Departure,售价都为76美元。

除了天狼和Departure,此前已有回力、飞跃在欧美流行起来。而且,这些当年的“民工鞋”在国外市场身价倍增。“解放”、“飞跃”和“回力鞋”,完完全全Made in China,并且还保留着上个世纪“中国味”的鞋子,而今已作为“很中国”元素的板鞋,登上了欧美时尚界的大雅之堂。但这些却在中国销声匿迹,甚至很难买。

“民工鞋”,在本土和国外的“两重天”,同样是一个牌子,同样的制作质量,我们生产的“飞跃鞋”售价却只有人家的二十分之一,几乎维持不下去。

根据中国劳工穿的“解放鞋”而设计的鞋子改良后变成了75美元;经过策划和包装的新“飞跃”系列价格从50欧元到120欧元不等;在欧洲,回力鞋的身价至少翻了25倍,达到50欧元。

回力鞋创欧美奇迹

在中国有着40多年历史,售价仅20多元人民币的球鞋回力鞋,在欧洲身价至少翻了25倍,达到50欧元。不仅如此,最权威的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还为它“著书立说”,它的“粉丝”横跨演艺圈和时尚圈。报道形容:继中国蛇皮袋被国外时尚品牌克隆后,中国球鞋再度创下时尚界的一个奇迹。

主演过《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的男星奥兰多布鲁姆亮相位于曼哈顿的“纽约,我爱你”片场,脚上穿的则是中国球鞋回力鞋。而且,在奥兰多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好莱坞明星开始穿上这来自中国的球鞋。在巴黎,中国的“古老”品牌回力球鞋也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据报道,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几年前在上海街头无意中发现了回力鞋,并把它推广到海外。当初签署协议时,中方代表还对这名老外报以怀疑的目光,因为在地摊上廉价到12元一双,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的“古董”,一名老外竟然想到国外卖上50多欧元。当时也没人会想到,这双鞋在欧洲会火得一塌糊涂。

很快,这个牌子开始被时尚圈关注。该品牌系列的命名大多来自中国武术,比如经典款叫“少林精神”、“螳螂”、“龙尘”、“猴爪”等,后来还推出高筒的少林系列。

“飞跃”飞涨到120欧元

现在在google上搜索,你已经找不到“飞跃”的中文网站,因为法国人为它建立了一个英法双语的国际网站,称其为“Feiyue”,还特别对品牌含义做了解释“Flying forward”(向前飞)。“飞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只是当它以及所属的“上海大博文鞋业有限公司”几乎要在中国销声匿迹的时候,2005年,它的历史被法国人彻底改变。

住在上海的法国人patrice Bastian(帕特里斯巴斯蒂安)对“板鞋”的追求异常执着。2005年,他不经意中发现了中国这个名叫“飞跃”的胶鞋,正中他在Sneaker(板鞋)方面的复古情怀。于是,他与自己的好友、设计师Charles Munka(查尔斯穆卡)一道,成立了新的“飞跃”创意小组。

经过策划和包装,2006年2月,面向欧美市场的新“飞跃”系列诞生。价格从50欧元到120欧元不等(折合人民币约500-1200元/双),而记者了解到的飞跃鞋在国内的售价却仅仅20-50元人民币不等。现在,飞跃的专柜已经在欧美发散开来,更有日本代理商加入了销售行列。

飞跃鞋在国外走红,与欧洲时尚界热衷复古潮流、中国元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法国设计师对飞跃鞋重新包装,每款鞋子都拥有个性鲜明的名字,其中一双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粉红色款型,被命名为“甜蜜的风”。设计者还专门制作了与消费者互动的飞跃网站,网站上别出心裁地记录飞跃鞋的“个人档案”:“出生地:上海;状况:单身;星座:天蝎。”

善于品牌经营,是法国版飞跃鞋成功的另一把钥匙。法国的飞跃鞋公司规模远不如大博文鞋业,缺资金,就建立互动网站做宣传;找不到销售商,就先在网上开店直销;没有明星代言,就从朋友圈子中找来模特和艺术家穿着飞跃鞋拍照。他们还为飞跃鞋创作了一个故事:它有几十年历史,曾经是少林武僧练功时穿的“功夫鞋”。渐渐地,飞跃鞋在欧洲开始走红。这再一次深刻说明,维护一个名牌,光关门抓生产不面对市场不行。如果说设计是品牌的灵魂,包装是品牌的附加值,那么品牌的运作则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更需“智造”

有一个非洲小伙子叫嚣着要娶一中国媳妇回家,原因是中国女孩“身上的文化感觉特别让人着迷”,这次又见曾经在中国价格低廉的解放鞋风靡欧美,估计中国人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稀罕的东西在外国人的眼里竟成了无价之宝。BBC推出题为“美丽中国”的专题片,发布出来的照片让我们不由得赞叹,原来中国也可以以这种方式焕发光彩。同时却又感到悲哀,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学会不从外国人的眼中就能看到真实的宝贝的自己?

西方掀起的一股“中国热”,这些“草根”国货被大品牌贴上时尚的标签,成为大牌设计新品的时尚元素时,还真有点让国人摸不着头脑了,其背后所透露出的是中国制造更需“智造”。

许多人看到这些天价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外人是“冲头”,但是只要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改头换面的“国货”,你就会发现天价的背后是制造商对于细节的关注。

时尚“解放鞋”并非来自同一家企业,国外制造商聘请了一位鞋业设计师,设计出舒适的鞋垫,并对鞋子的制作原料、外观乃至包装作了改良,并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生产,使得“解放鞋”具有更人性化的胶底,更时尚的颜色,看起来有种朴素的美。再看看欧美市场上的国货,CK的黑布鞋采用了牛筋的鞋底,并且印上了一排排细密的LOGO,至于LV的“蛇皮袋”等,其在销售实物的背后,通过各种包装和宣传手段,更是宣扬一种“极简主义”的典范。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名产品的生产全都放在中国等低价劳动力市场,以提高自己的毛利率。现在一些流行的“草根”国货,经过大牌设计师的设计,经过中国加工制造,回到欧洲变成时尚产品,再销售到中国,价格起码提高了10倍。

曾经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Made in China,已经从前两年中国人的骄傲,开始成为中国人的烦恼。当众多的国际品牌企业开始以创造需求的时候,国内多数企业还是按照需求来生产。“草根”国货在海外的天价销售提醒我们,从制造升级为“智造”,不仅需要提升科技含量,更需要从经营理念和产品设计等细节入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新字,有创新才有所作为。

标签:;  ;  ;  

75美元!解放鞋疯了_解放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