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改造贫困文化的作用
张达文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 我国农村具备着非常丰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精准扶贫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精准扶贫;作用
引言
我国农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进而沉淀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主要表现在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仅仅具备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有消极的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精神追求,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要想清楚地认识到农村传统文化,那就必须得重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并且大力进行弘扬和普及,以此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一)爱国爱乡的精神,勤劳俭朴的美德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很多农民子弟都积极地参与到党领导下的军队中,为国家建设、民族解放等都贡献了极大的力量[1]。并且,自古以来我国农民都具备着勤劳俭朴的良好美德,在古代,农村注重尊师重教、耕读立家,进而培养了很多的读书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也是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且重视爱国爱乡、尊师重教以及勤劳俭朴等的发扬。
(二)重视家庭和睦、孝敬父母以及邻里互帮互助的传统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存在着孝敬父母的传统,并且还流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例如“闻雷泣墓”“卧冰求鲤”等,所以积淀了十分深厚的孝文化。此外,农村还有注重家庭和睦的传统,然后还有邻里互帮互助,这一点从“远亲不如近邻”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看出。我国农村家庭十分广泛,而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的加强这一传统观念作用的发挥。
所以由广藿香和猪胆粉配伍而成的中成药藿胆片剂,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本课题以藿胆片辅助治疗,评价其对慢性鼻窦炎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的效果,可以认为该制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西药及手术能达到较高的总有效率。
(三)农村的传统节日和礼俗
我国农村古代社会礼仪十分发达,而这些在当前的农村中都有着一定的保留。就礼俗方面来说,有着相互拜年等礼节,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对于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推动社会和谐有着较大的作用。从节日的角度上来看,我国有着中秋节、春节和清明节这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之中春节和中秋节的时候子女需要回家看望父母,而在清明节的时候也得回家扫墓,这样有助于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的发扬。这些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遗存,不仅仅能够为中国节日文化和古代礼俗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对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四)农村民间艺术
观察组31例中,治愈1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31例中,治愈0例,好转20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为64.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农村民间建筑文化
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贫困文化诞生的土壤。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闲散无业人员,这些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低,聚在一起久了自然形成了一些不良嗜好和价值观念,例如赌博、拦路收费以及聚众闹事等,还有部分人员完全不想工作,而是等待国家的救助和其他人的救助,而这些行为的存在加速了贫困文化的散播,进而严重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3]。张世定的《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的思考》中明确指出,民众因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状态所以逐渐形成了导致贫困的固定心理和思维习惯,而这种扭曲的文化又接着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进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放牛娃悲剧。同时还摧毁了当地人们脱贫致富以及自理更生的信念,而这顽固扭曲的贫困文化严重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那首先就得消除贫困文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我国的主流文化,其具备着历史性民众认同、传承文明以及感召民众的作用。所以,可以积极进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可以采用曲艺表演以及优秀电影展播等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通过这些积极的影视作品来有效地改造贫困户的依赖性和不思上进的思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遏制贫困文化进一步的传播,冲淡贫困文化对贫困户的影响,最终促使精准扶贫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改造贫困文化的作用
我国的精准扶贫要求必须得精准的对对象进行扶贫,结合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抓住平困关键点来精准地进行扶贫工作。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和淬炼,是有效保障中国特色的重要源泉。而在贫困地区合理进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将爱国、诚信以及友爱等合理的渗透进贫困地区,以此来逐渐提升扶贫对象的思想觉悟和自我发展能力,遏制贫困传递和返贫情况的出现。
(一)有利于改造贫困文化
现在,在农村还能够看到清末时候的建筑,不过数量不多,但是研究和保留价值很大。随着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很多农民都将这些老建筑给推倒建新房了,而这也就到最后农村旧建筑越来越少。如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保留一些有特色的建设,那不仅仅能够提升村子的文化底蕴,甚至还具备着旅游参观和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农村民间艺术有很多,例如音乐、扭秧歌以及戏曲等,在鲁西南有着以唢呐为代表的音乐,在农村演出或者是红白喜事等方面极为受欢迎[2]。扭秧歌在农村也是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传统,并且非常盛行,特别是在特殊节日的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活动,同时还能够很好地锻炼身体,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
(二)有利于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内生动力主要就是指因为事物内部生存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动力。要想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那首先就得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上的脱贫,使他们能够从接受扶贫转变成为自发脱贫,而这一点也是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开展的关键所在。有的贫困户觉得精准脱贫并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而是直接等着国家的救助就可以,依旧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这一情况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得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思想改造和转变。而合理地进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则是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其不仅仅有助于塑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脱贫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够驱除之前顽固的贫穷思想,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科技兴农来促使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的发展来带动一片区域地方人们富起来,最终实现贫苦户脱贫的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2017)确立的课程教学改革总体目标[3],结合我校的培养定位,明确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从而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管理规范;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分类分层次落实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各专业的学生能够广泛接受计算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就是积极地推进精准扶贫,有效消除我国的贫困人口,而这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在贫困地区合理地进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扶贫对象的思想觉悟,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扶贫对象的思想觉悟以及自我发展能力,这样也就能够很好地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动力,进而有效地遏制贫困传递和返贫的情况出现,最终促使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明玉庆,明陆陆,贾鸿伟,等.新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4(14):128.
[2]刘春怡.论农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之融合[J].长白学刊,2017,11(3):134-138.
[3]薛柏成.论《周易》“生生”之学对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意义[C].2012国际儒学论坛,2012,13(26):164-165.
[4]吕振任.论中小型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7(19):105-106.
【中图分类号】 G123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山西省农村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TMTXYKT2018006)。
作者简介: 张达文(1969-),女,汉族,山西怀仁人,讲师,大学本科,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