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南》实现家园共育论文_李梅

用《指南》实现家园共育论文_李梅

(贵州省观山湖区百花湖幼儿园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 要】 让家长学《指南》、用《指南》,了解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让家长溶于课堂、溶于教研,并通过家长来实现对外的宣传,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关键词】 指南 家长 幼儿 家园共育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075-02

学前教育这个行业,在外行人看来很简单, 特别是家长,甚至我们的家人、同行(中小学教师)都无法理解我们的工作,"你们每天不就是看看孩子,让他吃好、玩好、睡好嘛,又不需要什么高科技、高含量,我都会看",每每听到这样的语言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特别是每年9月份,面对中小学教师的孩子,真的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讽刺,因为他们的孩子几乎都不上大班,直接从中班升到小学一年级。面对这样的事,就会有家长来找我们理论:"让你们教孩子认字、写字、做算术,写拼音,你们不听,人家老师家的孩子都不拿给你们教了"。就连有知识、有文化的同行也不能理解我们工作的实质,我们要如何才能说服其他的家长。

我要告诉他们,让孩子吃好、睡好是很容易,但要让孩子们玩好,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然而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平时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外,还必须在《刚要》与《指南》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做到专业。

自从《指南》的出台,在学《指南》、用《指南》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着重于如何将《指南》运用于教学之中,而忽略了在家长工作中的运用。

家长工作历来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难点之一。农村家长缺乏文化素养,他们无法理解教师的行为,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要如何让家长了解、支持我们幼儿园的工作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各自去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了。

首先,让家长学《指南》、用《指南》,了解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每个学期孩子还未入园的前几天,教师们总认为只要把班级环境做了、将教案备了就没事可做了。可是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家长喜欢来对你指手画脚?老师,你应该教孩子写写字、做一下算术题,可是孩子适不适合做这些,家长并不知道;为什么家长总是选择相信孩子,而不信任老师?昨天孩子回去告诉家长说老师骂自己、又打自己了,可是家长是怎么问的,用什么样语气、什么样的语言问的,出于什么心态,老师了解了吗?为什么家长总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都是憨玩,什么都没有学到?每天孩子回到家里,家长都会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了?孩子总是说在玩,可是玩什么,怎么玩,家长知道吗……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工作难做,正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而不知道教师和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在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必须发挥《指南》的作用,让家长了解3-6岁的孩子在自己的年龄段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中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水平。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家长了解呢?

第一、通过发放告家长书

在幼儿报名时,就发放告家长书,内容包括开学初对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常规要求,另外就是以往告家长书上没有过的内容:《指南》中本班幼儿年龄段五大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将这一内容呈现给家长,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这个年龄段末,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为什么要将教育建议也呈现给家长,目的是让家长了解,怎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这样既能让家长知道教师是怎样来开展活动、教育孩子,又能为家长提供一个借鉴,解决了家长不会教的问题。这一步是针对于能识字,有些文化素养的家长来做的,但是对于不识字的家长来说,他也可以请别人念给自己听,也有些初步的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召开开学初家长会

很多教师觉得开学初家长会没什么意义,总是老生常谈,不外乎就是交代一下作息时间及日常对家长、孩子的一些常规要求,这些告家长书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是在会上再强调一下,增强家长的记忆罢了,至于其他的,就觉得无话可说了,二十分钟就可以结束。

其实在这次会上就可以将《指南》中本班幼儿年龄段五大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重申一下,进行细致的解读,加深家长对其的印象及其理解,同时也让部分不太理解的家长能够进一步的去理解。

在这一阶段,一定要让家长明白,不能把《指南》当成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它只是一个参照,而不是一个标准。同时也要让家长知道:第一,要关注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有些家长不太重视孩子的整体发展,孩子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就特别去关注这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发展不均衡。第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还有些家长学了《指南》后,就会把它当做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达不达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自在沿着相似的进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完全不同,都会存在差异,各有特点,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这一差异。第三,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大部分家长还处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会做,等长大了再学。3-6岁孩子的学习是以一种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家长在家同样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第四,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这一说法,受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把它与于学前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是会把它与中小学教育联想在一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而3-6岁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不容忽略。而"忽视孩子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短视而有害的"。

在会上要解答家长的疑问,但这当然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若是当时无法解决的,可以与家长探讨,也可以告知家长下来查阅资料后再回复。但是教师一定要尽量多做功课,及时解决家长的疑问,给家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觉得这个老师够专业,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

其次,让家长溶于课堂、溶于教研

每个学期业务工作这块都会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到底意义有多大,说到底也就是一种表演,将最好的教学过程表演给家长看,虽然这也是大部分幼儿园展现自我的一种手段,但是表演之后,家长对我们的教学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呢?对教师、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又能增加多少?要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必须让家长深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深入到教学的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将家长吸引,让一些具有代表性家长来参与与教师共同备课,当然其他愿意参与的也非常欢迎。根据幼儿的需求来商讨、拟定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让幼儿感兴趣,能够让幼儿主动参与的教学教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是教师组织,让家长观摩,也可以让家长来尝试组织教学,感受一下教师的工作。课后再来共同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来研究解决方案。为了让家长的参与力度更强,可以将问题发到群里让家长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让感兴趣的家长也来写写课后反思等等。这样,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既能让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又能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到底都在做些什么,也学会了如何在家庭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减省指导家长这一环节。

以往家长总纠结老师怎么不教拼音、算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家长的认同,让家长们认识到什么是学前教育,从应付到认真对待,由嫌麻烦到主动交流、探讨,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看到了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视。

得到家长这一信任,比我们平时向家长说上一百句、一千句的话还要管用。信任你,就会完全相信你,你的一言一行在家长眼里都是行家。

再次,通过家长来实现对外的宣传

家长是一个无限的扩音器,他可以把你的优点放大无数倍,同样也可以把你的优点扩大无限大,至于他要怎样来扩大你,就取决于对你的信任。所以,我们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就要利用这一点来向社会进行宣传。

我们的家长有农民、有公务员、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做生意的,也有无业游民,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群体,要让我们面面俱到难度特别大,可是通过信赖我们的这部分家长来向家长宣传,再由家长来向社会进行宣传,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与支持,这样不但节约了我们的教师资源,而且宣传的力度和效果都比我们自己做要来的快、来得好。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不仅指引我们教师和家长正确的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我们成功的实现了家园共育,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的童年得到全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用《指南》实现家园共育论文_李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