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兼顾施工建设和生态保护,成为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本文以生态景观项目为核心,首先指出设计施工原则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了海绵城市下的生态景观施工技术要点,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原则;施工问题;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一种新型的雨洪管理理念,通过建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将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相结合,提高水体的利用价值。生态景观则是在一个区域内,由不同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整体景观,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多维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生态景观项目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生态景观的设计和施工,应该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人工措施和自然途径相结合,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水体的积存、渗透、净化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景观项目的设计,采用“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理念;施工时则优先利用渗水砖、植草沟、绿地、雨水花园等,既能避免洪涝,又能收集雨水。
1.生态景观设计施工原则
1.1 异质性
生态景观的异质性,促使景观充满活力,其内涵是指景观组成要素复杂、不均质,在空间、时间上具有变异性。景观异质性,一方面能降低稀有内部物种的丰度,另一方面可以能提高边缘物种的丰度,从而增强总体物种的共存能力。举例来说,根据现场环境,将生态景观处理为带状或块状,和周围绿地、植物、动物融合在一起。
1.2 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上,以本土植物为主,适当配合外来植物,丰富景观的多样性。举例来说,利用白木、樟树、秋枫等为主角,利用野草、野灌木进行自然绿化,能吸引多种鸟类、昆虫、小动物栖息在此。
1.3 连通性
生态景观的连通性,指的是生态格局完整、连续,以水系廊道为例,是连接城市空间和生态景观的桥梁,将景区内的各个斑块有机联系起来。具体到景观区域内部,可以利用水流进行贯通,一方面能开放水体空间,实现亲水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用量,实现生态环保目标。
1.4 生态位
生态位就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功能作用、时间空间地位,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物种的生态位,合理搭配植物群落。生态景观内部的空间有限,遵循生态位原则,就是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花草、地被,确保不同颜色、不同高度、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有机结合,构建出一个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自然群落。
2.目前生态景观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沟通交流不畅
生态景观施工期间,设计、施工、监理多个主体参与其中,既要具有实用价值,又要突出艺术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目前施工中,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不畅,没有深入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可能产生误解。在具体施工中,细节部位不满足设计要求,使用的材料不具备节能环保性,就可能造成返工,不仅延误工期,还会增加成本。
2.2 缺乏协调机制
生态景观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施工工序和流程复杂,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协调机制,才能合理规划施工流程,避免专业碰撞或矛盾。然而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缺乏协调机制,施工工序混乱,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的衔接不紧密,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有问题,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因。
2.3 现场管理混乱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生态景观项目规模扩大,经济投入不断增加。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资质问题、技术问题,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举例来说,施工中使用的渗水砖材料,入场时没有进行严格检测,可能导致劣质材料用于施工中,留下质量隐患。
2.4 施工环境差
生态景观施工期间,部分地段高低不平,增加了施工难度;且项目施工集中在城市中心,噪音、粉尘、垃圾容易污染周边环境。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土体变酸变硬,不适合植物生长。栽种植物后,植物的成活率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建设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下的生态景观施工技术要点
3.1 做好准备工作
生态景观施工前,企业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如下:①了解施工资料,熟悉技术规范和施工流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在脑海中想象出工程建成后的画面。②明确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从技术、工序、进度、安全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质量控制目标。③在具体施工环节中,划分主要阶段、次要阶段,深入现场调研,及时识别危险要素,编制应急处理方案。④合理选择大型机械和小型设备,如起重机、运输车、切割机等,依据工程成本确定采买或租赁方案。⑤编制原材料、植物采购单,前者主要是水泥、钢筋、板材等;后者主要是草皮、树木、花卉等。
3.2 规范测量放线
生态景观施工中,规范测量放线作业,能提高施工准确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实践,定点放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方格网放线法,可以大致估算植物的种植间距,仅供施工人员参考。二是平板仪联合法,能获得精准数据,指导施工作业。测量放线完成后,应该组织人员复核验收,确定树种的栽种位置,做出显眼标记,并打上木桩注明树木信息。
3.3 改良土壤性质
生态景观施工中,改良土壤性质,能提高施工效果,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操作上,首先在项目规划范围内,采集土样进行检验,明确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相比较,对缺乏的成分进行补充。其次在施肥时,考虑到土壤的性质,防止土壤酸碱化;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等,避免耕作方法不当引起的土壤退化、板结等情况。
3.4 植物储存保护
在植物的储存上,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植物损伤,降低成活率。对此,施工中要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改变栽种植物就是种花种草的想法。植物的储存,应该做好完善的保护程序,涉及隔热、防晒、洒水、假植等内容。以树种的运输为例,要求对根系进行包扎,且根系上带有自然土;树种在吊运时,设备和树木接触的部位使用防护垫;栽种之后委派专人看护,除了水肥管理以外,必要时设置支撑,提高树木的稳定性。
3.5 选择透水材料
透水材料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路面透水砖,既要满足道路使用要求,又要提高透水性能,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一般来说,透水砖的尺寸应该在300×300mm以上,尺寸过小会影响铺装美观性;透水砖厚度在50-60mm之间,透水率按照4-10mm/s进行控制。面对小雨和中雨,路面能即下即干。此外,还要检测透水砖的性能,可以敲击砖块,听回声是否清脆,从而判断砖块的密度和硬度。二是透水铺装,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适用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透水沥青混凝土适用于机动车道。由于透水铺装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路基、荷载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发挥出净化雨水、减小峰值、补充地下水的功能。
3.6 生物滞留设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生物滞留设施主要是高位花坛、生态树池、雨水花园等,这些设施大多建设在地势较低的位置,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实现雨水的净化、存储、渗透等功能,常用在绿化带周边。具体到生态景观项目中,建设生物滞留设施,可以为苗木浇水、假山供水提供支持,减少自来水用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降低管理运维成本。
4.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以国内某城市生态景观项目为例,该城市依水而生,江水不仅是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纽带,也彰显着城市的活力和魅力。但是,江岸两侧多为居住区,其亲水性较差,遂提出“一江两岸三带”的生态景观规划,将交通疏导、堤岸改造、河道整治、绿化建设等相结合。该工程江水流域长度为15km,规划面积为57km2,制定了拥江发展、枢纽引领、产城融合、山水交融的发展目标。
4.2 设计施工特点
本工程的设计施工特点如下:①空间特色。利用现有的山水格局,突出江水的核心功能,作为生态廊道、滨水景观的引领。一方面,尽量维持江水河道的原始形状和空间尺度,另一方面对生态、绿化、廊道进行打通,实现江水和山体的互动。②功能特色。在江水沿岸,布置了多个功能组团,既能满足民众的休闲、旅游、观光需求,又能开展多种主题体验活动,将健康、休闲、生态理念贯穿其中。③交通特色。该生态景观内的交通线,主要包括水上交通线、亲水休闲步道、自行车和电动车游览道、机动车道。为了进一步突出江岸景观特色,可以举办环江自行车比赛、长跑比赛等,创建积极环保的交通氛围。④生态特色。在原有生态植被的基础上,对竹林、芦苇、荔枝林的群落进行重点保护,遵循美学、功能、生态原则,对植物群落进行自然布局,形成丰富立体的植物群落。此外,利用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将零碎的城市资源连成一片,搭配江水湿地特色,构建淡水湿地景观区域。
4.3 雨水利用方法
该生态景观施工期间,对雨水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雨水植草沟。植草沟主要位于道路两侧,铺装材料以鹅卵石为主,能对雨水产生净化、滤过的功能;同时形成径流通道,对地表径流进行调节。②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功能,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对景观系统中的雨水进行调控。相比于植草沟,雨水花园对雨水的调控能力更强,雨水调蓄量更大,净化效率更高,以此提高景观的观赏性。③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多用于景观地面,能促使雨水透过路面,实现降水、防水目标。透水铺装具体施工中,要对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透水砖进行组合,从而满足行走、透水、美观等多项功能。④人工湿地。从构造上来看,人工湿地是将土壤、填料按照一定坡度进行填充,主要设置在洼地中,并在表层土壤种植水生植物,从而模拟出小型生态系统。具体施工中,首先场地平整改造,开展土壤分析,平整绿地,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通过测量保证绿地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次种植花草,苗木种植按照放线定点→挖穴→起苗→运输→栽植→修剪→栽后管理的流程进行;草坪播种按照播种→覆盖→浇水→栽后管理的流程进行。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求净水效果好、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
4.4 施工成果
该生态景观项目施工完成后,其一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二优化了排水途径,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三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使用期间,强调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能突出和谐发展理念。随着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城市品质品味明显提升,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5.结语
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一大方向,在排水防涝上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景观项目的设计,要遵循异质性、多样性、连通性、生态位原则,目前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文中从做好准备工作、规范测量放线、改良土壤性质、植物储存保护、选择透水材料、生物滞留设施等方面,介绍了生态景观施工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希望为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芳,陈振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设计探索——以福州市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8,(12):264-265.
[2]唐芙蓉.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443-443.
论文作者:马永刚,石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透水论文; 生态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生态论文; 植物论文; 土壤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