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韩国林 郑 涛 王雁军

韩国林 郑 涛 王雁军 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474 医院急诊科 830011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ATP)治疗,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并探讨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一段时间后,研究组的转律成功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9%,转律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采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26-0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是一种快速且规则的阵发性心率异常疾病,临床上该病通常表现为病情凶险、危急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使用快速、有效的急诊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死亡率[1]。本文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为(46.2±3.4)岁;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45.3±4.6)岁。全部124例患者在入院检查的时候都未患器质性心脏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以及心率明显加快,且心率加快的持续时间约为70s~3.5h,平均的发作时间为1.2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进行吸氧治疗,通过吸氧治疗创建一个静脉通道,并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在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轻度的包括颜面潮红、头痛、胸闷、呕吐及咳嗽等,如出现低血压、室颤、持续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2]。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治疗,主要通过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药物,再快速注射10ml的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将35mg的普罗帕酮用20ml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转律成功率与时间的比较 药物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转律成功率为91.9%,对照组的转率成功率为66.1%,研究组的转率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是一种快速且规则的阵发性心率异常疾病,临床上该病通常表现为病情凶险、危急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患者如果在发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甚至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使用快速、有效的急诊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维拉帕米、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等。

ATP是一种以次黄嘌呤核苷酸为根基,经过生物发酵制作而成的高能化合物,可以提供患者体内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还可以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去磷化合成尿酸,对患者的心脏起到一定的负性肌肉力量的作用。但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时间较短,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普罗帕酮是一种广谱抗心率失常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对膜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还同时对竞争性受体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可以有效减弱患者心肌的兴奋性[3]。

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ATP)治疗,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并探讨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研究组的转律成功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9%,转律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叶茂,王天勋,邓小军,杨萍,何运舫,王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2:17-18.[2] 刘同刚,罗克勤.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03:168-169.[3] 税小波,高建军,邹玉刚,税朝东,税朝莲.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06:15-16.

论文作者:韩国林 郑 涛 王雁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6

标签:;  ;  ;  ;  ;  ;  ;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韩国林 郑 涛 王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