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符桂芳,梁华美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防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20%,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常规组发生率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预防和全程护理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79-01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工髋关节术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关节活动好、下床早等优势,显著提高预后效果[1]。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内部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从而阻塞静脉管腔,抑制静脉回流,阻碍术后康复效果[2]。因此,对患者实施早起预防和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我院治疗患者实施分组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和常规组(70例)。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为34.5~66.3岁,平均为(44.7±2.3)岁;病程为1.5~3.7年,平均为(2.6±0.4)年;股骨头坏死28例,股骨颈骨折42例。常规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为33.6~67.5岁,平均为(43.5±3.2)岁;病程为1.6~4.1年,平均为(2.7±0.5)年;股骨头坏死25例,股骨颈骨折45例。所有患者对于此次试验之情,且主动配合。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宣传教育,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预防和护理。术前预防: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评价,控制发生伴发病,指导和鼓励患者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健康教育培训,使每一位患者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提升治疗信心。术中预防:手术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于神经损伤,避免过度牵拉髋关节,保证血容量充足,术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掌握血流动力学改变,维持良好体位,若出现休克及时给予扩充血容量。术后预防:有效避免术后伤口感染和髋部和腹股沟静脉血肿,减少血管壁损伤,尽量避免在患侧肢体实施抽血和输液。术后患者需根据麻醉方式选择抗凝药物,如患者为全麻需选择小分子量肝素。注射后密切监测凝血酶时间,减少因注射出血。术后需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为主,避免辛辣鱼腥。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两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以及肢体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人数。

1.4 统计学意义

此次试验数据分析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尽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

手术后,研究组中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常规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人数为14例,发生率为20%,两组相比研究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中术后出现患者水肿、疼痛等并发症人数为5例,发生率为7.14%,常规组中发生并发症人数为21例,发生率30%,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科的常用方法,为了有效提高术后效果,需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为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以及凝血因子三种[4]。我院采用预防和护理相结合的方式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使患者减少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摄入,减少血液粘稠度;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性,提高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降低了术后发生风险。术中预防减少了手术损伤血管壁,保证了血容量充足,促进血液循环正常[5]。术后指导患者早起进行肌肉牵引、屈曲等功能锻炼,促进了肌肉功能恢复;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次试验中,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且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常规组为30%,研究组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程预防和护理,有效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缓解了术后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奚卫珍.全髓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川台床护理杂志,2014,9(4):64-66.

[2]魏玉莲,王克芳.全髓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39-40.

[3]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检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38-239.

[4]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3,14(9):1677-1680.

[5]张志,范玉伟,杨艺民,等.髋关节置换后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分组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15(52):9764-9766.

论文作者:符桂芳,梁华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符桂芳,梁华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