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指导论文,课程建设论文,关键论文,能力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290(2010)0023-0005-04
关键能力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不容易单凭某一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因此,将关键能力的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加以渗透来培养,把关键能力的概念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中,能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它要求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通过各种教学项目的实现以及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将各项毕业生关键能力融入教学内容中,作为一项项教学目标加以实现。
一、关键能力的内涵
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
最早提出“关键能力”概念的是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他认为职业教育应瞄准四种关键能力。具体分析见表1。
关键能力的概念提出后,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各种观点。
1.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认可的六种核心技能
1998年英国政府在文件《走向成功的资格》(Qualifyng For Success)中指出:“关键技能是每个人的起点,关键技能支持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变和过渡。对于那些拥有扎实基础的关键技能以及有能力更新这些关键技能的人而言,他们在工作中将领先和超越别人。”目前,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认可的六种核心技能包括:交流(Communnication)、数字运用(Application of Number)、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Improving Ow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凯泽(Franz- Josef Kaiser)的观点
凯泽等人将关键能力分为五个方面:明确主题的能力(Subject- specific competencies)、独立性与参与能力(Self- responsibility or participative competencies)、团体或社会能力(Team or social competencies)、系统或方法能力(Systems or methodological competencies)、反省能力(Reflexivity)。
3.国内的一些研究观点
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具体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而唐以志认为,关键能力的概念并不是某种具体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是对不同职业的适应性能力,也可以说,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较为认同梅腾斯提出的观点,即将关键能力的内涵界定在一种独立于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与纯粹的专业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是劳动者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强调在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具备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内涵及其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综合已有论述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电话访谈以及发放毕业生关键能力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证研究,列举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关键能力指标20项,每一指标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需要”4个选项,由被调查者确定一个选项,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70份,中值为135。统计结果见表2。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统计,“非常重要”选项累计值大于或等于中值135以上的关键能力选项共13项。13项应重点培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明确人生定位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②争取就业机会的能力。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自我推销能力、把握人脉的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③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胜任某种岗位的意志品质。④适应能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压力承受能力。
2.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对300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分析得到的统计数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自己所具备的关键能力的满意度偏低。其中,较为满意指标选项为实践能力,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适应环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的满意度百分比相对较低,基本满意度之上的百分率尚不足50%,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训练。
三、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
1.就业指导课程区别于专业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培养毕业生关键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贯穿于学生高职学习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职业指导的全程化特点,这有利于培养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其次,就业指导理性化的课程特点,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2.就业导向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是突出毕业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外在要求
社会经济在经历着重大变革和转型,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的变化也随之在加快,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业者变换1-2种甚至多种职业成为可能。因此,个人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具备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素质,即关键能力。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关键能力对于其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就业指导课程和关键能力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关键能力的培养也是基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高职办学特色的需要。
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
当前,关键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加强劳动者适应能力的必要手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入毕业生关键能力的概念,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作用,能更好地培养毕业生的关键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面探讨一下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毕业生的关键能力。
可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与就业训练、职业发展与职业专题讲座。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及如何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划分为4个教学项目,通过对具体教学项目学习目标的分析,试图说明如何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见表4。
2.职业发展与就业训练课程教学内容及如何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
该课程分为两个系列,包括职业训练和工作实践。职业训练的具体内容参见表5。
而工作实践系列则包括企业顶岗实习、校内岗位实习、职业实践型社团活动以及校内勤工助学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职业发展与职业专题讲座及如何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
职业发展与职业专题讲座包括以下四个系列: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求职就业指导系列、自主创业系列、经验交流系列,这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和巩固毕业生关键能力,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