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摘要:弃土场是公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附属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弃土场的选址和施工进行控制,弃土场的设置是评价建设工程好坏的一个因素,通过对公路施工中弃土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设置、管理和处治措施建设,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施工;弃土场;土石方;处治
1 前言
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土石方的纵向调配十分困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弃土,必然要设置大量的弃土场来满足弃土处置的需要。弃土场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多年的公路建设中得到了验证。同时由弃土场引发的耕地占用、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2 公路施工弃土场存在问题
2.1技术方面
(1)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弃土场水土流失预测缺乏科学观测数据支撑。
由于缺少对弃土场水土流失的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导致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弃土场土壤侵蚀量预测时,主要预测参数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尤其是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预测时多根据方案编制人的经验估算,致使弃土场预测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相差较大,无法准确地核算公路建设项目实际造成的土壤侵蚀量和对环境的危害。
(2)山区公路弃土场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标准与参数缺乏系统研究与规范,弃土场施工质量控制无章可循。
山区公路弃土场拦挡、截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与参数简单地参照路基工程,主要设计参数如拦挡工程型式、容量、断面尺寸、稳定性分析以及防洪标准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缺乏系统研究与统一规范,导致公路弃土场施工中经常出现容量不足、拦挡与截排水工程防洪标准低、弃土场稳定性差等问题,往往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
(3)弃土场后期恢复设计与施工随意性较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无统一规定。
当前山区公路弃土场后期恢复模式包括植被恢复、复耕以及再利用等,但恢复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土场的表层土的理化性质、肥力状况以及所处自然环境特点,恢复目标的选择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土壤保持、防渗保水、土壤改良以及覆土厚度等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往往导致弃土场不恢复或恢复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路域水土保持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2.2管理方面
(1)弃土场选址图上作业现象普遍,现场调查及设计深度不够。
由于弃土场不是公路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目前尚未有专门的设计规范,部分路基规范中有若干条原则性的选址规定,同时也未出台弃土场施工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由于没有相关标准、规范的指导,加之出于费用的考虑,大多数的设计院在进行山区公路弃土场选址设计时多采取图上作业的方式,一般不进行现场调查,往往导致弃土场在施工过程变更多,水土流失严重。
(2)施工期土石方标段间调配难以实现,乱堆乱弃现象严重。
施工期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承包商缺乏沟通机制以及合同中无相关约定等原因,大多数山区公路建设中不同承包商、各施工标段之间的土石方纵向调配难以实现,基本上各标段自行解决本标段内土石方平衡问题,导致实际弃渣量大大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施工监控力度不够,缺乏针对弃土场施工的有效管理措施,导致山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弃渣乱堆乱弃现象严重,就近弃渣、顺坡弃渣、弃而不管现象非常普遍。
(3)施工完毕恢复工作不到位,水土流失、景观影响严重。
弃土场的破坏作用包括短期破坏和长期破坏。其中短期破坏即弃土场对自然环境直接的、毁灭性的破坏,而长期破坏则是弃土场水土流失造成的多年累积损失。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实践表明,弃土场是山区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部位,也是施工期临时占用土地面积最多的方面,弃土场的后期恢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公路顺利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的突出问题之一。
3 措施和建议
3.1 规划设计阶段建议
规划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的路网容量、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国家和省有关方针政策,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经充分论证后确定。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设置多是从预可和工可阶段就已开始,工可和预可只是对弃土量规模做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对选址的科学合理与否并未做详细的阐述和设计。弃土场的设置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和占地的面积,在工可和预可阶段如果给出弃土量的规模,在后期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就会有所控制。
3.2 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议
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自己本身的施工组织情况,考虑经济、快捷、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本标段的弃土量和弃土场又重新做了一套完整的规划和调配体系。
(1)场地选择要慎重。弃土场地应选择在路基下方的山谷、荒地,尽量避免占用农田,条件许可时应远离村庄,避免在水塘和湖区等保护性地区设置。
(2)避免软弱面,引出地下水。坡体层间软弱面是导致坡体失稳的内因,地下水也是影响边坡坡体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弃渣之前要对软弱面和地下水进行处理,避免形成滑动面,影响渣体的稳定性,对泉眼和地下水要形成完善的排水通道。
(3)清表处治。应进行场地清表,并视地下水情况设置盲沟。清表厚度根据植被情况取0.3~0.5m。若有软弱表层,应根据盲沟的设置情况确定清表厚度,甚至全部清除换填透水性材料。若地面横坡较陡,应适当开挖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
(4)合理堆渣。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并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应合理调整路基开挖、弃土调运的施工顺序,将大粒径、透水性好的弃渣置于弃土场底部。
(5)加固坡脚。在弃土场坡脚设置挡渣坝,可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其尺寸应根据场地地质、弃土体边坡情况经稳定性计算确定。
(6)认真碾压。弃渣体是人工坡体,为避免沉陷、坍塌、滑坡等病害,还应进行碾压以提高其强度。一般地说,弃渣体的压实度不得低于85%。
(7)截排水处治。弃渣结束后,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设置合理尺寸的排水沟,以整合、排放地表迳流;同时应上覆耕植。
(8)防护工程。弃方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及时防护工程,避免水土流失,影响周边环境。应加设支挡或采取其他措施。
3 结语
弃土场虽然是高速公路中的附属设施,然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弃土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弃土场的设计将更多的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生存环境,通过还地于民,使弃土场能为人民所用,维持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研.高速公路弃土场处治方案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12):187-189.
[2]杨正军.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设计与处治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6(03):36-37+39.
[3]陈羽,冉磊.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选址和设计原则综述[J].四川建筑,2012,32(02):66-67.
[4]蒋成海,彭立,李宏泉,李世慧,方理刚,黄伟伟.高速公路建设弃土场存在的问题及处治措施探讨[J].公路工程,2011,36(03):47-50.
论文作者:李廷辉,代金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公路论文; 山区论文; 标段论文; 土壤论文; 施工期论文; 土石方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