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综述_企业兼并论文

企业并购综述_企业兼并论文

企业兼并问题的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兼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兼并的政策

兼并是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几年来,通过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今年,国家把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当前推进国企改革的最重要措施,加大了政策力度,下发了《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务院明确规定,对相当一部分负债率高、亏损严重,但没有完全失去生命力的企业,国家鼓励多兼并、少破产。为此,国家放宽了鼓励兼并的政策,对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内贸、外贸、建筑、安装企业与工业企业一样可以适用兼并政策,兼并和被兼并企业有一方属于国务院确定的大中型重点企业或被兼并方属于试点城市的企业,也适用兼并政策。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兼并连续3 年亏损的国有企业,经银行核准,可免除被兼并企业原欠贷款利息,所欠贷款本金可分5年还清,并给予2年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和计划还款期内,不能按约定计划还款部分,恢复计息。对免除利息造成的损失,在银行提取的坏帐、呆帐准备金中核销。今年用于试点城市破产、兼并的呆帐和坏帐准备金由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试点城市从58个扩大到110个。 为了提高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的积极性,国家还鼓励在国有企业范围内实行跨地区、跨部门合理划转资产。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兼并企业要全部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并负责人员安置,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的“整体接收”或“整体收购”方式。被兼并企业的富余职工也要实行下岗分流,下岗职工进入兼并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二、目前理论界对企业兼并的一些看法

目前理论界对国有企业兼并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企业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相对于破产来说,对我国企业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

2.企业兼并有利于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使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3.企业通过兼并可迅速扩大规模、削减成本、减少竞争、增加效益。同时又比破产容易操作,社会振动度小,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

4.在实行企业兼并的过程中,应该在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中划出一块,作为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基金及被兼并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基金。被兼并企业原有设备(特别是专用性设备)的价值,则应该根据其在兼并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来确定,兼并企业用不上(包括用上后会影响经济效益)又卖不掉的设备没有价值。

5.企业兼并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有赖于相关社会经济条件的完善。而社会经济条件的完善与否,又反过来对企业兼并的发展起着制约或推动作用。从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企业兼并不能成为我国目前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

6.兼并是企业行为,首先应该是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宏观经济目标不等同于企业目标,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应该从宏观角度加以解决。把企业兼并看成“扶贫”,或通过兼并为当地政府部门卸包袱,必然造成兼并企业“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不良后果,败坏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名声。

三、目前企业兼并的主要模式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在企业兼并的实践中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产品为纽带,实现大并小(或叫合并趋同式)。即将趋同产业合并到一个大企业中,以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如青岛政府将青岛汽车厂和青岛拖拉机总厂并入一汽集团公司,由一汽公司将这两个所属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包括债权债务)全部接收,并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1996年实现利税7462万元;1997年预计生产汽车1.5万辆, 利税过亿元。

2.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好并差(或叫兼并控股式)即兼并企业不全额收购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资产,而只出资承担债务和补充必要的资本金,使出资额达到控股程度,从而将被兼并企业改造成为兼并企业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将债权转为股权,将负债企业改造成债权人控股或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如深圳康佳集团北上控股改造亏损严重的牡丹江电视机厂,仅3年时间,该厂潜亏3000多万元转为实现利税6000万元, 年产值由2000多万元增加到5亿多元。

3.以市场为纽带,实现少并多。即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名牌企业兼并若干不具有规模效益的劣势企业,用优势企业的名牌带动困难企业,形成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枣阳市压面机生产企业有30多家,产量达100多万台。通过以巨鑫集团、奔麓集团为龙头进行兼并, 压面机生产走上规模化道路。目前,两个集团的产量已占全市产量的5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4.以管理为纽带,实现强并弱。即通过兼并,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经营人员派到被兼并的管理水平低的企业去,以强带弱,使强弱企业得到共同发展。如枣阳市化学工业总公司在兼并了市卫生物化工厂后,向该企业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举解决了生物化工厂不能正常生产的局面,使这个严重困难企业出现了生机。

四、企业兼并的积极效应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企业兼并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却引人注目。

1.企业兼并打破了行业、地域和所有制形式的界限,改变了长期以来因隶属关系不同而形成的条块分割,调整存量资产结构,实现了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如山东青岛海尔和武汉希岛海尔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又都是在80年代中期靠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起家的。然而在市场竞争中,武汉海尔产品积压、债台高筑,濒临倒闭。相反,青岛海尔却蒸蒸日上,产品供不应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两个海尔实行了兼并联合。不到两年的时间,被兼并后的武汉海尔公司偿还了原企业的到期债务,3.2亿的沉淀资产被盘活了,1000 多名职工保住了饭碗,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2.企业兼并与企业自身积累方式相比,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集中化和经营规模化。如一向散、小、乱的武汉纺织服装业,通过兼并联合,几十家中小企业组成了“冰川”、“江南”、“一棉”三大集团。这样一来,分散的五指攥成了拳头,产业得以升级,设备得以更新,产品得以换代。一时间,“汉派服装”成了盛行中原的新名词。

3.企业兼并解决了劣势企业职工出路和生活保障问题,减轻了社会压力,保持被兼并企业的厂址、厂房、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为优势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产品加工、基本建设、技术工人的招募和培训等方面节省了大量资金。

4.减少生产同一产品的行业内的过度竞争。如武汉荷花牌洗衣机,由于在市场上竞争不过无锡小天鹅洗衣机,于1993年底陷入了严重亏损。该厂产品积压,被迫停产,后与小天鹅洗衣机厂走上了兼并联合之路,由武汉洗衣机厂生产产品,小天鹅公司制定管理、产品标准,并打小天鹅的名品牌销售。此步棋一走,避免了同一产品的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荷花洗衣机厂全厂皆活,第二年完成产值8000万元,减亏1200万元。1995年和1996年两年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5.企业兼并不仅可以实现劣势企业的再生和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活化银行不良债权。如石家庄市啤酒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拥在固定资产7234亿元。 由于长期经营管理不善, 到1995年未累计亏损2288万元,资产损失4520万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142%。该厂在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贷款8944.5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信贷资产,拖尔贷款利息达1550万元。被三九集团兼并后,当年啤酒厂没有借银行一分钱,啤酒产量达5.26万吨,销售5.21万吨,回款率达99.5%,实现减亏582万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 使企业啤酒生产规模扩大到10万吨。一次规范的企业兼并,不仅使三九集团获得了低成本的扩张,为濒临破产的石家庄市啤酒厂赢得了发展机遇,而且银行的不良贷款也真正得以活化。

6.有利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能够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和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的转变。同时,也能够实现和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强化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五、企业并购的难点与对策

目前企业并购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点:

1.关于兼并方的资格决定问题。兼并方必须是三年以上盈利企业,有自己的品牌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否则,有可能出现“假兼并真逃息、假破产真逃债”的问题。

2.关于企业被兼并时机的选择问题。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只是到了严重亏损、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才考虑被兼并,在此之前兼并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都是最有利的。然而,早期兼并可能要附加一系列的“苛刻条件”,甚至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等等。

3.关于兼并资金来源问题。这是目前阻碍企业兼并发展的又一重大难题。企业兼并,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于资金本来就不充裕的兼并方而言,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土地再采取有偿取得的方式,这很可能导致兼并后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或破产。

4.关于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问题。目前,跨行业、跨地区企业之间的兼并要困难得多,这涉及到现行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行业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制度障碍。如果这方面的配套改革不能同步进行,那么将对国有企业跨行业、跨地区企业之间兼并的实际操作性大打折扣。

5.关于社会中介机构发育问题。企业兼并需要一整套成熟的社会中介机构,亦即兼并市场。例如,信息网络,可把被兼并方放信息网络上去,让全国范围内的优势企业来选择被兼并方,从而面向全国市场;咨询机构,如会计事物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等;拍卖机构,存量资产如何变现,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拍卖市场。从兼并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看,急需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兼并市场。

6.谁来兼并特大型、大型国有企业?特大、大型国有企业,其资产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由于债务负担、社会负担、冗员负担沉重,加之运行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它需要别人兼并,而别人又兼并不了。如何对这部分“破又破不了、并又并不了”的特大、大型国有企业存量实现重组,则是重中之重。

7.关于被兼并方的人员分流问题。目前一般是由兼并企业先将被兼并企业的富余人员接收下来,然后由其发给基本生活费、医疗费和养老费;或者由兼并企业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由某一社会机构,由这一社会机构对富余人员实行托管、培训,然后重新就业。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其费用则由兼并企业全部负担,这是目前阻碍企业兼并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

对实施国有企业并购的若干政策建议

1.不仅鼓励强弱兼并,更要鼓励强强兼并,因为强强兼并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旋律、才是全国企业兼并的大趋势。目前,亟须从政策、体制上解决大型优势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2.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集中机制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的融资机制、扩张与重组机制,可使国有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企业兼并以实现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

3.企业兼并完成以后,必须及时进行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注重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长的同步性,不能为兼并而兼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重组,一方面是资产如何兼并进来,另一方面是把不良资产如何分离出去,通过有计划的资产置换,使资产在企业(集团)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

4.充分利用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阻止中小企业的再于进入。否则,将会刺激更多企业进入同一领域,形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

标签:;  ;  ;  

企业并购综述_企业兼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