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提高广东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加快发展论文,综合竞争力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是广东省委和省政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广东经济进入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客观要求,对于巩固和增强广东的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要进一步认识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把流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流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在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决定着流通,流通业只是国民经济的末端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特别是近些年来市场形势由多年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现代流通业,由于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经营组织、管理形式,使流通规模日益扩大,流通效率日益提高,对生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仅仅强调了生产决定流通。而对流通的反作用认识和强调得不够。因此,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以来确实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流通就是重视市场导向的原则,就是重视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流通不仅满足即期需求和开发潜在需求,而且创造未来需求;不仅决定着生产价值的实现,也对生产的内容和组织产生重要影响。重视流通发展现代流通业,对我们当前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也有更加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还体现在流通方式变革对生产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小流通促进小生产,大流通促进大生产,落后的流通只能阻碍生产,现代的大生产一定是由现代化的大流通来推动的。如果我们长期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流通方式上,推动的只能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生产、科技要实现现代化,流通更要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一步加快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步伐,以先进的现代大流通引导和促进现代化大生产。
其次,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是广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了40%,高于全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主要是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层次和水平也不高。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市场主体存在着“小、乱、散”的问题,不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发展现代流通业潜力很大。所以,省委、省政府确定以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尽快把现代流通业建设成为广东新的支柱产业。
现代流通业不仅仅是新的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也有重要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型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广东大多数产业进入剧烈竞争的状态,靠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竞争已经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流通环节。能否快速进入各种分销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已成为企业夺取市场份额、获取利润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们的第三产业不发达,流通业效率低,所以生产企业的资金大量压在储备资金和产成品资金上,造成全社会流动资金占用量大,资金周转慢,流通费用高,经济运行质量低。发展现代流通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畅通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实现“零库存”,大大压缩企业的储备资金和产成品资金,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是广东实现体制创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信用和法制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运转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加强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制体现,但实践证明,仅仅靠监管和法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通过流通体制的创新来增强市场本身的约束和市场主体的自律。现代流通业通过有机联系的大流通系统,把市场各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依存,而维系这种联系的是信用和规范。任何不讲信用的行为和不规范的做法,都会损害这个大系统。现在广泛地存在着的适应小农经济的流通方式,如集贸市场,由于监管跟不上,有的已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成了逃税漏税的“特区”,甚至成了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成了行政执法机关个别工作人员的“腐败源”。长期停留在这种落后的流通方式上,增加再多人搞监管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些监管者也被腐蚀了,问题的症结就是流通体制落后。现代流通业与传统流通业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流通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而带来的经营行为的规范化、经营作业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必须走现代流通的路子。当然,我们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决定了流通业业态的多样化,我们强调在大中城市不要继续发展集贸市场,要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通过提高其在零售额中的比重,逐步淘汰集贸市场。至于在农村,还是要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发展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片面性,方向要弄清,具体工作上要分类指导。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是广东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和增创地缘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我们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放开外商到国内开办各种流通企业在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份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可以预计,不久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流通业巨商抢滩登陆我国,流通领域的竞争必然十分激烈。只有加快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促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才能使广东的流通业有能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发展现代流通业对改善投资软环境,巩固和增创广东对外开放的地缘新优势十分重要。近几年来,外商投资我国的战略有所调整,如果说过去外商投资侧重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产品打向国际市场,现在则逐步转向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标。基于这一战略目标的调整,外商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出现了新变化。过去珠江三角洲是外商投资的首选目标,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其对全国市场的辐射优势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这使广东固有的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增创广东地缘新优势,在新世纪继续使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走在全国前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创造新的地缘优势,必须增强广东的辐射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辐射力,不能光靠制造业来实现,要更多地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体现在商流、物流上。物流环境好,可以使企业节省物流方面的软硬件投资和人力投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扩大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配送范围,提高配送效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到广东投资。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是增创广东地缘新优势的战略措施。必须努力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现代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能够通达和广泛覆盖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发达区域,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一道,成为国内最理想的投资场所之一。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要重点抓好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业、中高级批发市场的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变。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广东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发展连锁经营,重点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国家《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大型连锁企业,逐步建立起与广东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体系。要从广东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要为连锁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发展综合性、仓储性超市,引导连锁企业向社区发展。到2005年左右,大中城市连锁超市的经营额要达到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0%。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改变陈旧的管理办法,努力扶持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一些小城市和农村仍以提高集贸市场和供销社等的服务水平为主,方便农民。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使之成为广东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我们要采取积极态度,加以引导和扶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要从政策、体制、法规等方面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保障。要尽快清理过时的政策法规,制定鼓励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正确引导、倡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生产制造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或重组,或者委托专业物流公司承担,扩大物流服务需求。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打破传统物流模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海陆空运输和口岸等综合优势,重点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物流园区。要善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尤其要加强与香港方面的合作,这是改善广东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广东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
3、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中高级批发市场,构筑广东的大市场格局。广东的市场数量多,但现代化的中高级批发市场极少。今后要按照少而精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个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现代化中高级批发市场,同时努力提高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水平。与此同时,在县和镇域经济中,继续办好各种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并通过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它们不断提高档次。除了传统的批发形式以外,要积极引进展览批发、拍卖批发、代理批发和网络批发等新型贸易批发形式,促进资源和业务向有品牌、有经营管理和网络优势的企业和市场集中,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品牌化经营的路子。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流通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流通业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深入学习现代流通知识,处理好流通和生产的关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发展现代流通业不仅要有紧迫感,更要有科学态度。要重点突出,合理规划,防止一哄而起,搞得面目皆非,影响形象和推广。超市连锁各市都可以搞,但要讲规模经济,有规模才有效益,才能体现连锁的优势。中高级批发市场的规划要省市结合,以省为主,搞好全省的规划布局,重点区域是广州、深圳,适当考虑粤东、粤西的平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要以广州、深圳为重点和龙头,其他有条件的市从实际出发,搞分支机构或发展一些单项物流业务。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的阻力也不可低估,要组织好社会宣传和推广活动。如果不搞宣传和发动,这个潜在的市场很难变成现实的市场。省经贸部门要组织规模大的工业企业搞现代物流业学习班,让他们参观搞得比较好的物流企业,请物流企业和专家搞讲座,让先走一步的工业企业介绍自己的体会,使他们切实认识到走这条路子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促使大家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入世过渡期要求我们的流通业必须在两到三年内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强化大家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搞现代流通业,人才是决定因素。实践证明,传统的商业和物资流通工作者,不学习、培训和提高,就不懂得如何搞现代流通业。要充分利用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等培训机构,为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培训专业人才。大学也要抓好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但要从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不一定另铺摊子。
要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抓好工作落实。各级领导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企业的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坚持民主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