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新型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发展新型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新高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5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1999年起,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专门安排计划,按照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办学体制、办学机制、经费投入、计划管理、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全新改革,因此,人们又把这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称之为“新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富有生命力的新增长点,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新高职两年的试办情况看,这一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高职是一项新生事物,要真正走出一条从招生方式、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环节上都有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特色之路,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就新高职生源问题、教学问题、发展问题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新高职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新高职生源问题

生源问题与新高职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包括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两个方面。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的生源,新高职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生源数量而言,以我省新高职为例,颇能说明一些问题。2000年,河南省进一步扩大高职招生计划,由于生源充足,不少高校多次申请扩招,有的高校高职生录取比例甚至高达1:15。与此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高职学生报到率却令人堪忧。据2000年9月21日《中国教育报》披露,截至9月19日下午,河南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新高职学生平均报到率不足70%;郑州大学计划招生491名,报到395人,报到率为80%;河南大学计划招生809名,报到546人,报到率为67%;而在医学院校非常热门的大好形势下,河南中医学院新高职新生报到率也不过82%①。

就生源质量而言,新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不令人乐观。笔者有幸接触河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第一届新高职学生,与他们朝夕相处了半个学期,对此问题感触颇多。例如一次填写学生情况登记表,某学生在父亲职业一栏赫然填上“大学图书馆馆员”,让人看了啼笑皆非。据笔者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做的简单统计,全学期总共开设6门课程,98名学生中有36人次不及格,共26人需要参加考,有两人甚至出现三门不及格现象。虽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新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新高职生源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其一,新高职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难以承受。特别是我省,由于大部分考生来自农村,农民负担较重、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我省新高职的生源。可以说,经济问题是农村考生放弃新高职的重要原因。其二,社会认同感差。由于新高职招生录取批次靠后,一般与电大等一起参加第五批录取,无形之中让人感到他不过是普通高校的陪衬而已,高职生无疑就成为“落榜生”的代名词,部分考生宁愿放弃高职而选择重新复读。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对新高职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三,生源来源单一。应当强调的是,试办新高职的初衷之一就是扩大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机会,解决高考落榜生过多的问题。有关部门曾明确表示,高职的招生对象应以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对此,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质言:如此下去,高职生源如何优化?职教体系怎样建立?中等职教怎样发展?

二、新高职教学问题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新高职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必须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才能体现出它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尤其是普通高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把它变成普通本科专业的压缩型,更不能等量齐观。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兴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建设问题。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和运作、实践能力强,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教材建设必须相应体现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不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但是,由于新高职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缺少可资借鉴的东西,造成有的专业开设科目与普通本科专业基本雷同,有的教材是普通本科专业教材的翻版,很难体现出高职专业应该具备的特色。因此,有必要根据高职专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大力加强新高职教材建设。

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要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有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双师型”师资。目前,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要。一方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对职业教育本身缺乏应有的认识,职业教育观念淡薄,常常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眼光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表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内容与实践相脱离,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认知”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在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技能状况也差强人意,有的教师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能有效地指导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实际教学也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普教化倾向。这样,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将大打折扣。凡此种种表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已成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最后是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新高职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应用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这一点尤为突出。一是它既重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术,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力;二是它在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标新立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三是它在教育、教学内容、方式上强调社会参与、企业参与,并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运作过程中,能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能否保证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建设诸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提供高职学生较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性因素。

三、新高职发展问题

这里所谈及的新高职发展问题,从宏观上讲是指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涉及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既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内在的东西,又包括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诸多外在因素,如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等等;从微观上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发展问题。它又包括两个维度,其一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其二是学生的继续教育学习机会。就第一个维度而言,教育部曾明文规定,新高职毕业生与其他高校毕业生一样,不包分配,实行学校推荐,学生自主择业。而且对新高职毕业生将不再统一发放教育部印制的毕业证内忒,不再发放带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如果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前景是令人乐观的。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就业现实以及社会对新高职毕业生的认同程度及办学条件,我们对高职毕业生最终的教育质量状况又不能过分乐观。可以断言,2002年第一届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不仅会成为人们认识和评估这一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的重要依据,也必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就第二个维度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不断高移,更多的人希望接受本科层次教育或者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然而,反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是专科层次,缺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政策和措施不能及时到位,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尚未建立起来,与普通高校非高职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继续接受教育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相对少了一些,无形之中,高等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某种魅力。因此,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加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给高职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已刻不容缓。

四、制订政策,深化改革,促进新高职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新高职要摆脱困境,加强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深化内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第一,完善高职教育招生政策

(1)实现生源多元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入学条件,即入学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鉴于这一双重性,高职教育的生源也应是多途径的。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并在新生入学后首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并对新生强化基础文化课程训练。从整个高职招生以及高职教育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打破对中职毕业生的种种限制,突出中职毕业生作为高职生源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具有实践经验、成绩合乎要求的在职人员入学。

(2)采取适当的补录措施。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报到率并不像人们事前预测的那样理想。高职报到率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招生和教学秩序,既造成了高职招生计划的浪费,又使一大批分数上线的考生不能升入大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当深入调研,借鉴成人高招的成功做法,采取适当的补录措施。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一些达到高职录取分数线又未被录取的学生一次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一些高校高职教育资源的无端浪费。

(3)建立资助高职贫困生的配套措施。关于如何资助高职贫困生,目前尚无成熟的做法,基本上与普通高校资助非高职贫困生一样,如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减免部分学杂费、通过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等。在这里,有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供参考,即汲取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的成功经验。社区学院是最具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它在扩大教育机会、适应社会与经济变革以及为本地区的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它所具有的广泛性、地方性、灵活性、经济性的特点和追求大众化、高质量、综合化的趋势,对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目的、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与美国社区学院具有某种相似之处,但是,美国社区学院收费的“经济性”对美国社会的一般家庭,特别是经济拮据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收费标准则正好相反,明显高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并努力去追寻一个合理的诠释。

第二,加强教材、师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材建设上,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缺乏,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又不能体现高职专业应有的特色,更不利于高职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一缺憾,有必要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相关经验,尽快编写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高职专业教材。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先进的科学、文化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面向一定的职业岗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针对性,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高职专业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体现这些要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从学校分配来的一些青年教师应为他们创造顶岗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对现有在职教师,也可以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不同途径,促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上不断成熟、完善。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部分能够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作兼职教师。这不仅可以使高职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而且可以使专业课程易于调整,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首先高校要依靠自身条件,大力建设实训基地。最好办成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可以对本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有偿服务。其次,高校要依托企业或公司,搞校企联合、产教合作。企业、公司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不断地增长才干;学校则为企业、公司输送人才,为其开展调研咨询或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攻关。另外,由于岗位有限,许多学生只能“认识学习”,而不能亲自实践,有必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方便和相对低廉的仿真实训手段,使他们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较好地适应飞速变化的职业岗位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

第三,构建高教“立交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建设“教育立交桥”是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而高教“立交桥”是整个“教育立交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而达成的相互贯通、彼此衔接的一种教育体制。它的建立无疑将有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有利于各类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宜的高等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目前最迫切的一点,就是如何沟通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联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接受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具体讲有下列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一,选拔高职优秀毕业生直接升入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或者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如考试)择优录取。其二,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对于高职毕业生,除理论成绩以外,他们的实践技能也应以学分的形式记载下来,通过一定的学分积累,符合条件者,也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其三,尝试建立转学教育机制。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尝试开设一些与普通高校一二年级相似的学习课程,也可以是学分形式的选修课,学生获得足够的单科结业证或规定的学分后,可以一毕业就转学,也可以工作几年之后再转学,也可以没有读完就转学。由于这是一个既需要科学论证又必须立足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洋为中用。当然,要创造有利于高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仅仅局限于建立高教“立交桥”,使高职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高等教育进一步深造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下功夫,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

标签:;  ;  ;  ;  

关于发展新型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