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电子党务 提升执政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韩明秋[1](2017)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城市化地区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管理理念需要转变、管理方式需要调整、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挑战,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机制,改善管理方式,探索基层党建的新模式。电子党务把先进科技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形势下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党的各种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民主性、科学性,是一种新型的党建模式,是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叶兴艺,梁娜丽[2](2015)在《电子党务: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文中研究指明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电子党务建设成为新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电子党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达到完善和创新高效党建的目的,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强化高校网络党建的工作理念、加强高校网络党建的统一规划、建设高校网络党建的新型工作队伍、推进高校网络党建的平台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注意网络党建安全保障工作等。加强高校电子党务建设,可以带动加强电子党务平台和系统的成熟和完善,促进党建工作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提高党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组织基础。
蓝伟忠[3](2015)在《电子党务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党务建设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想推动电子党务建设,就需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将党建工作做好,这是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过程,也是对党的相关执政能力与保持对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一方面,主要分析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性,并讨论了党应该怎样才能发展好电子党务。
林玉强[4](2014)在《青岛市电子党务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电子党务是党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党建模式。电子党务建设的健康发展,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它的建设必然要符合中国的实际特点,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来开展,才能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对电子党务的含义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电子党务的发展情况和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找出当前党委系统内部传统的工作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以及电子党务发展在思想认识、领导重视、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电子党务当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和亮点,但国内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注重纯理论意义上的研究,对于应用性的侧重较少,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在国内电子党务研究成果和国外电子党务发展的一些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网络技术条件下青岛市电子党务发展的设计与规划,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着重以技术实现和实践应用为切入点,以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办公信息网为例,按照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对其总体架构、应用模式和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并设计和规划,将信息发布、论坛交流、办公应用、网上学习等功能有效地集成到一起,并能针对各部门不同的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以实现青岛市党委系统内信息交流共享、决策支持、服务保障与综合办公功能的目标。通过网站设计规划的具体实践和实证分析,探讨其破解“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党政机关存在的常见问题对于青岛市电子党务发展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探寻青岛市党委系统改革创新,实现党委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路径。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各级党委领导者对电子党务建设工作的重视,使之能够从组织机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对电子党务建设的保障力度。
邓太荣[5](2014)在《论电子党务与党建科学化》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周边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因此,强化党的建设,打牢执政基础是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领导核心的作用,而党建科学化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信息化社会里,"电子党务"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本文拟对电子党务如何促进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刘森[6](2014)在《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改革创新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党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地位,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要确保改革深化并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党的历史来看,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是通过引领创新,保持自身的生命力来实现的。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够开辟出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完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创新,不断提供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党的建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刘泾[7](2013)在《电子党务应急管理信息服务功能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执政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政党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构建基于电子党务平台的应急信息服务机制,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提升执政党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不仅是执政党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化、网络化条件下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紧迫任务,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马宏,李昂[8](2012)在《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党务可以便捷高效地将党务信息向社会公开,使党务工作深入基层党组织,维护基层党员和民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更好地保障民主政治建设。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党务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子党务保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保密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制度变迁的原则、制度绩效评价的因素等方面对电子党务保密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单超[9](2012)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网络化开启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时代。伴随着物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在信息网络化过程中衍生出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它实现了与现实世界的有机互动。人类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转移到无比巨大的网络中,构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关系形式,对当下社会政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已经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政治生态环境,包括党组织的生存和运行环境、党的建设环境、党的执政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如何趋利避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汹涌大潮,执政党如何依托信息网络条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保证党能够始终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执政党如何管理、应对和适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的正面影响力,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归根结底,就是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全文由导论、正文五个部分和结语组成。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的区别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信息网络的政治功能。本章从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公民政治参与、讨论与协商、意识形态再教育、权力监督五种政治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信息网络化的政治功能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功能基础,单纯把信息网络化看作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手段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第二部分,信息网络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积极影响。这部分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发掘信息网络在这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认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网络化则超越了传统的信息传播、采纳、收集、管理手段,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三部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条件,构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平台。本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以信息网络化的积极方面为基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为目的,构建四个网络平台,即:网络问政、电子党务、网络监督、网络党建。第四部分,信息网络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同样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新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伪民意和网络舆情等网络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滞后于信息网络化发展所造成的第五部分,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对措施。针对信息网络化发展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从加强网络管理和执政党努力提高自身执政素质两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语提出了信息网络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杨志超[10](2012)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党的建设总体思路和部署,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面临的“四大考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全新命题。这一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总结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历史环境而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思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其建设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科学建党的思想,成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来源。同时,外国执政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的有益经验,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在建设中取得成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一大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根据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发展状况,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形成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进入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给执政中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对党的国际视野和处置国际事务的能力带来了挑战;国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自身建设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制约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消极因素依然层出不穷。因此,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命题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向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解决党的建设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现实需要。新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实现理论、制度和方法的科学化,用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用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用现代化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在理论科学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而它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养成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学习管理体系四大体系,形成了科学理论指导系统,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制度科学化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充分认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把握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效提高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方法科学化方面,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党建工作,加强电子党务体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二、研究电子党务 提升执政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电子党务 提升执政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层电子党务的一般理论分析 |
(一) 电子党务的内涵。 |
(二) 电子党务的基本特点。 |
1. 电子党务主体具有交互性。 |
2. 电子党务具有资源共享性。 |
3. 电子党务工作的及时和便捷性。 |
4. 电子党务内容的丰富性。 |
(三) 城市化进程中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的基本内容。 |
(四) 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的意义。 |
二、城市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 |
(一) 城市化进程导致流动党员不断增多。 |
(二)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量的“两新”组织。 |
(三) 城市化进程对基层党组织传统的管理方式产生严重冲击。 |
(四) 城市化进程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理念。 |
三、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各级党组织对电子党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和理论研究不足。 |
(二) 缺乏系统化的统筹规划。 |
(三) 电子党务的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
(四) 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的形式、内容单一。 |
(五) 电子党务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存在安全隐患。 |
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城市化地区党组织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电子党务建设, 加强对电子党务的理论研究工作。 |
(二) 构建规范、科学的电子党务体系。 |
(三) 完善电子党务运行的体制机制。 |
(四) 充实党建内容, 加强与民众互动。 |
(五) 加强教育培训, 培养专业人才。 |
(2)电子党务: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党务建设的意义 |
(一)电子党务建设的必要性 |
( 二) 电子党务建设的积极意义 |
二、高校电子党务建设的特点与问题 |
( 一) 高校电子党务建设的特点 |
( 二) 高校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高校“电子党务”建设的对策研究 |
( 一) 树立高校电子党务建设工作的正确理念 |
( 二) 加强高校电子党务建设统一规划 |
( 三) 建设高校电子党务建设新型队伍 |
( 四) 推进高校电子党务平台建设 |
( 五)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注意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
结论 |
(3)电子党务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党务的概念 |
二、电子党务建设的意义 |
(一)电子党务建设是创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
(二)电子党务建设是加强党务建设的基本要求 |
(三)电子党务建设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 |
三、深入电子党务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一)电子党务建设是实现党务建设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
(二)电子党务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结束语 |
(4)青岛市电子党务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 信息时代的特征 |
(二) 中国共产党对信息时代的认识 |
(三) 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 |
二、选题意义 |
第一章 电子党务的概念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
一、电子党务的概念 |
二、国内外电子党务综述 |
(一) 国外政党对电子党务的应用 |
(二) 国内电子党务研究现状 |
(三) 国内电子党务的发展现状 |
第二章 青岛市的信息化现状和电子党务建设规划 |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 |
(一) 构建技术体系,奠定设施基础 |
(二) 实行集约化模式,造就低成本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
(三) 技术与业务融合,创新政务模式 |
二、电子党务建设规划 |
(一) 网站定位 |
(二) 网站架构 |
(三) 网站功能设计 |
(四) 网站建设的技术路线 |
第三章 青岛市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 规划建设无序 |
(二) 配套制度不健全 |
(三)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
(四) 复合型人才匮乏 |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
(一) 重视程度不够 |
(二) 组织机构不健全 |
(三) 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措施薄弱 |
(四) 技能“代沟”和培养机制缺位 |
(五)理论与实践脱节 |
第四章 青岛市电子党务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对策与思考 |
一、各级党委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电子党务建设工作 |
二、要从组织机制上保障电子党务建设工作 |
三、要高度重视电子党务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
四、要加强电子党务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
结语 |
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
三、对电子党务的未来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参考文献 |
(5)论电子党务与党建科学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党务相关概念 |
二、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
(一)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是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治使命的重大课题。 |
(二)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是更好的适应国内外发展客观环境的需要。 |
三、实现党建科学化的新途径—电子党务 |
(一) 电子党务是实现思想建设科学化的新手段 |
(二) 电子党务是实现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新方法 |
(三) 电子党务是实现作风建设科学化的新路径 |
四、运用电子党务实现党建科学化的主要路径 |
(一) 依托电子党务平台, 不断提升理论指导的力度 |
(二) 依托电子党务平台, 不断提升党的建设 |
(三) 依托电子党务平台, 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制度的科学性 |
结语: |
(6)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改革创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执政党改革创新的动力 |
创新思想推动执政党建设 |
构建网络助推执政党建设 |
(8)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根源 |
(一) 我国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变迁 |
(二) 电子党务保密管理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分析 |
(三) 推进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诉求 |
二、我国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科学发展的制度设计 |
(一) 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
(二)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
(三) 体制制度设计原则 |
(四) 制度效率评价因素 |
1. 保密管理是否具有良好的外在制度环境。 |
2. 保密管理是否具有顶层设计和完善的框架体系。 |
3. 保密管理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
4. 保密管理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 |
三、结语 |
(9)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网络化的兴起 |
1.1.2 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的区别 |
2 信息网络的政治功能 |
2.1 信息传播功能 |
2.2 公民的政治参与功能 |
2.3 讨论与协商的功能 |
2.4 意识形态的再教育功能 |
2.5 权力监督的功能 |
3 信息网络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积极影响 |
3.1 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增强了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
3.2 为党的执政工作提供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
3.3 为党内民主和党外监督开通了更为便利的渠道 |
3.4 提供了对外宣传和树立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平台 |
4 利用信息网络化条件,构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平台 |
4.1 开展网络问政 |
4.1.1 网络问政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
4.1.2 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 |
4.1.3 开展网络问政的对策 |
4.2 开展电子党务 |
4.2.1 电子党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
4.2.2 电子党务与电子政务 |
4.2.3 开展电子党务的对策 |
4.3 开展网络监督 |
4.3.1 网络监督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
4.3.2 网络监督的定位 |
4.3.3 开展网络监督的对策 |
4.4 开展网络党建 |
4.4.1 网络党建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
4.4.2 网络党建的拓展 |
4.4.3 开展网络党建的对策 |
5 信息网络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 |
5.1 网络伪民意的干扰 |
5.2 党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
5.3 领导干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执政能力不足 |
5.4 网络舆情挑战党的执政权威 |
6 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对措施 |
6.1 科学收集网络民意,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6.1.1 科学收集和甄别网络民意 |
6.1.2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6.2 重视网络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
6.2.1 正确认识把握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 |
6.2.2 加强党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建议 |
6.3 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
6.3.1 要提高跟新兴媒体的打交道的能力 |
6.3.2 要提高跟网民的打交道的能力 |
6.4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
6.4.1 规范媒体报道,提高主流媒体的舆情引导能力 |
6.4.2 主导信息网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的缘由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 研究的实践价值 |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
(一) 研究现状 |
(二) 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 |
(三)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党的建设科学化概述 |
第一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定位 |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属于政党政治学范畴 |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概念特性 |
第二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概念分析 |
一、科学与科学化 |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
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维度 |
第三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精神实质 |
一、把握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 |
二、把握政党建设的特殊规律 |
第二章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渊源和有益借鉴 |
第一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建党的思考 |
二、列宁对科学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二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有益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经验 |
一、国外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挑战 |
二、国外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基本经验 |
第三章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程 |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奠定了党建科学化的基础 |
二、土地革命时期开启了党建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拓展了党建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程 |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建科学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程 |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重启了党建科学化的进程 |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实现了党建科学化的全面推进 |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了党建科学化的整体布局 |
第四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 |
一、党建科学化的思想基础: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
二、党建科学化的内在动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 |
三、党建科学化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巩固群众基础 |
四、党建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加强党内民主 |
五、党建科学化的强大助力:始终坚持培育优良党风 |
第四章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紧迫性 |
第一节 应对国际复杂形势需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
一、政治多极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三、信息网络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四、文化思潮多元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第二节 消除国内发展障碍需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
一、经济建设的障碍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二、政治建设的障碍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三、文化建设的障碍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四、社会建设的障碍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第三节 解决党内现存问题需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
一、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二、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三、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四、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五、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挑战 |
第五章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用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体系 |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体系 |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养成体系 |
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学习管理体系 |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党的制度体系,用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
一、充分认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二、明确把握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
三、有效提高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
第三节 加强党的信息化建设,用现代化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
一、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党建工作 |
二、加强电子党务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研究电子党务 提升执政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电子党务建设研究[J]. 韩明秋. 办公室业务, 2017(12)
- [2]电子党务: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J]. 叶兴艺,梁娜丽. 党政干部学刊, 2015(12)
- [3]电子党务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 蓝伟忠. “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决策论坛”论文集(下), 2015
- [4]青岛市电子党务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林玉强.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7)
- [5]论电子党务与党建科学化[J]. 邓太荣.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3)
- [6]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改革创新思考[J]. 刘森. 人大建设, 2014(04)
- [7]电子党务应急管理信息服务功能创新研究[J]. 刘泾. 情报科学, 2013(12)
- [8]电子党务保密管理的制度分析[J]. 马宏,李昂. 保密科学技术, 2012(11)
- [9]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 单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12(10)
- [10]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志超. 兰州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