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蓉 周婷 燕炼钢 杨娅 陈幸生(通讯作者)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230061)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项目批准号 2014lc01001 )
摘要: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2周为一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2个疗程后与一个疗程后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芒针透刺法 肩手综合征 临床研究
肩手综合征(简称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本病常发生在卒中后的1~3 个月,发生率为12.5%~70.0% [1],以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进行性疼痛和运动受限为首发症状,伴手背及手指肿胀,呈上下一般粗细,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继之皮肤逐渐变薄,手掌皮肤色泽变红(偶为苍白等),有时下肢亦有类似表现[2]。较典型的表现为患手肿胀疼痛。肿胀严重时,由于重力作用可造成或加剧肩关节脱位,而后者也会加重患肢肿胀,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阻碍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今来我院就诊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芒针透刺治疗,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相对比,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拟选用我科住院部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的住院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其中脱落2例,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60±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6月,平均(3.2±0.43)月。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3岁,平均(62±7)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6月,平均(3.12±0.28)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 脑卒中诊断标准根据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为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和CT 或MRI 确诊。
(2)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依据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肩手综合征I 期的诊断标准: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皮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剧痛。
1.3分期标准:
Ⅰ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肿胀,皮肤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反应。X线可见肩部骨骼有脱钙的表现,手指多成伸直位,屈曲活动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疼痛。此期可持续3~6个月,以后转为治愈或者第Ⅱ期。
Ⅱ期:肩手肿胀和自发性疼痛消失,皮肤和手部的小肌肉萎缩有时可引起挛缩样掌腱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限。此期也持续3个月,如治疗不当可进入第Ⅲ期。
Ⅲ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X线可见骨腐蚀样改变。
2.治疗方法:
2.1治疗体位
患者仰卧位。肩胛骨下方垫一小枕,上肢垫在长枕上,维持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掌心向上或握一毛巾卷,使手指处于半握拳位,手略高于身体;向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直并支撑,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向患侧卧位,患侧上肢伸直、肩胛骨前伸并掌心向健侧。各种体位摆放均应避免腕屈曲。
2.2基础治疗
一般处理:按2004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脑卒中的处理执行。包括降颅压、控制血压、对症治疗等一般处理。
2.3加强护理干预
良肢位的摆放,采用正确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减少患侧卧位的时间,预防患肢受压,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使用肩吊带,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避免患肢过度牵拉。
2.4普通针刺组
针具:选用中国苏州针灸用品厂出品的环球牌1寸,1.5寸针具。
取穴:参照高等医药院校5版《针灸学》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后溪、中渚、八邪。其中,肩髃、曲池用提插捻转泻法,合谷、外关、后溪用捻转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2周为1疗程。
2.5芒针组
针具:选用中国苏州针灸用品厂出品的环球牌29号、30号、3l号不锈钢芒针,长度为5—7寸,根据患者的病情、病位、胖瘦、体质情况等灵活选用。
取穴:取肩髃向曲池透刺,肩贞向曲池透刺,外关向手三里方向透刺,合谷向后溪透刺。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
3.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2个疗程后与一个疗程后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瘫痪侧手足肿胀,多为气血运行不畅,痰湿血瘀留滞于经络肌表而成。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素问?调经论》云:“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古籍中基础理论出发,还是从现代临床研究来看,芒针透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都是十分可行的,芒针透刺疗法有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芒针的异常轻巧,利用钢丝的弹性,缓缓按压,以达到进针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疼痛或无痛,使良好的感应随着针体移动,有的放矢的达到有关病变部位。
参考文献:
[1] 周敬华,梁华忠.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 (10):750-752.
[2] 黄鹏,杨文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 (12):1133-1135.
[3] 郭艳波. 杨兆钢教授芒针在痛证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研究,2013,5:23-24.
[4] 毛林焕. 芒针治疗疾病病谱分析[J].中国临床,2009,22(1):61-62.
论文作者:何彦蓉 周婷 燕炼钢 杨娅,陈幸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疗程论文; 综合征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屈曲论文; 曲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