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论文_范杰海

探索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论文_范杰海

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研究混凝土的各方面的性能对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有很大的帮助,而研究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人们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做好准备,对提前预防混凝土破坏带来的影响以及当灾害发生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检测;影响因素

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物的主要组成体,它的质量决定着结构安全,在工程验收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的混凝土工程是由施工方将其他项目合并后全部承包,当然其责任也是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而现在全国各地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大多数都是以商品形式由搅拌站供应,那么其工程质量就应该由施工方和商混站共同负责。正是因为这一关系的存在,混凝土质量受多方面影响。

一、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技术的定义

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是利用超声波、射线和成像技术对建筑混凝土项目进行现场的强度检测,达到对建筑混凝土项目内部不合格部位的确定,帮助制定整改和处理的方法,以确保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质量。如果强度检测安排在建筑混凝土项目完工后,则势必会引起工期的延宕、资金的浪费,因此,只有在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不断展开强度检验,才能提高建筑混凝土项目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资金,可见在实际的建筑混凝土项目中应用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技术的重要价值。

二、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的方法

应用于建筑混凝土项目强度检测的技术有很多,有的利用超声波,有的利用射线,有的利用造影,而在现场施工中检验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回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现场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检测需要,且检测的数据具有精确性,不但能够对建筑混凝土项目强度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对建筑混凝土项目进行整体检验,是当前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中应该掌握的技术种类。

三、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要点

1、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强度检测计划

应该看到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因自身的特点、周边的环境不同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应用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必须制定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这样才能够确保现场强度检测的质量。在制定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应该对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整体而全面的信息和数据,有利于强度检测计划的设计。第二,要考虑强度检测计划的可执行性,要结合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检测人员的组织和能力,这样所制定的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才能够更加富有适应性,能够得到实际的有利支持。第三,要对强度检测计划进行科学验证,要考虑影响检测的各类因素,使计划制定得更为科学而严谨。

2、做好强度检测技术的应用

以回弹法为例,在整个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过程中,对于回弹仪器的依赖比较大,而提高检测数值的精准性,关键是要采用具有一定生产信誉和使用标准的高精度回弹仪器。在实施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时,要对工程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详细了解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物材料、结构形式与名称等,为检测工作奠定基础。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一般可以进行多次的测量检测。

3、多批次进行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

由于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气候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散性较大。如单纯地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将导致工程的不合格。因此,必须将具有共同检测标准的混凝土项目划分为一类,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分开检测,将检测的结果与其相对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比对。通过分批检测与评定,确保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精准性,有效提高检测精准度,给子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反馈信息。

4、工程验收过程中,如何对混凝土作出确切的评定

一般验收都是按国标来评定强度,首先是对试块强度评定,如果对试块强度有异议,再按国标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对结构实体进行检测。现在因诸多因素,需方认为试块不能够代表结构主体,为了更安全可靠,直接对结构物进行实体检测。有的县市针对实体检测下发文件。这种做法虽然更安全些,但暴露出很多复杂的矛盾,不能统一,我们应该用正确的分析来评定结构实体的安全。

(1)试块与结构实体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虽说是同一材料、同一工艺拌成的物体,严格来讲只能叫同材料的混凝土,而不是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是在标准的环境条件下(对温湿度、龄期等都有要求)成长的;而结构实体却处在自然环境中,在温湿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因为这些环境的变化而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试块能达标而结构实体不能达标的现象在工程中时有发生。虽然设计者规定了强度等级,但是对结构实体而言,要使结构上的混凝土达到和标养一样的强度,需要等到其后期强度发展,二者才能基本接近。根据我们长期工作经验得来数据,一般自然养护的强度值也只能是标养强度的90%左右。(这一数据与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D.0.3条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时,可将同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乘以折算系数1.1"基本相吻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自然养护中的湿度(水份)远远不够,因此设计者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在设计中对混凝土的计算采用了材料分项系数,系数大小根据各种情况而定,如常用的1.4(即强度等级中标准值要大于设计值的1.4倍)。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荷载是遭受破坏时的荷载,不是计算的荷载,更不能作为使用荷载。为了结构物的安全,满足设计要求,商混站应将配制强度适当提高。现在已发布了新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比原来标准略有提高。

(2)对试块的检测方式和对结构实体检测的方式所得的结果不能对等。试块的抗压强度是试块遭受到破坏的压力,结构实体检测用回弹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结构物所显示的反作用力,以此力来推断强度,检测人员用力姿势和角度不同,回弹仪回弹值就显示小同,一般工程回弹点均在几十至数百个,多是高空作业,且操作时间过长会导致检测人员精疲力竭,所测数值的准确度也下降了。

(3)钻芯法是反映结构实体强度最实质的方法。但受混凝土振捣浇筑密实度、以及自身的沉降收缩特性影响,所得的结果离散性大、均质性很差,每个芯块只能代表某个区间的强度。所以要取很多的芯样,但这对结构大大不利。所以现在多用回弹加钻芯综合法,对所测数值进行修正。

(4)在钻芯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若芯样不垂自于芯面,稍有一点偏,其抗压值是随轴偏值的平方而降低:在取芯过程中,常有损伤芯块,有些裂纹经过打磨就没有了,而芯块内部仍有,所得的强度值大大降低,尤其在钻取高层建筑中的大面积楼板的芯块时,常常钻取到这种有裂缝的芯样,因为大流动性混凝土浇筑出的大面积楼板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事。施工人员在抹面收光过程中就将它抹平了,外表看不见,但内部裂纹依然存在。

四、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因素

抗压强度在混凝土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却不尽如人意,这是显而易见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在0.06~0.12之间,这对于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的。这其中混凝土的抗拉劈裂强度根据公式 f=得混凝土的劈裂强度仅为0.673 P/a2。其中P代表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最大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a为实验时所采用的立方体混凝土物件的边长,单位为毫米(mm)。目前已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远高于它的抗拉强度(主要是抗拉劈裂强度),因此在设计的一般混凝土中对于这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给与忽略。但是某些建筑物的抗拉强度不能忽略,这一类的建筑物(比如路面的建筑和大桥的建筑)对于混凝土的抗拉劈裂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和在对其施工时必须将混凝土的抗拉度抗裂度列入考虑之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要将这种混凝土的抗拉度列为首要考察指标。根据大量的实验与实践经验可以知道有许多因素均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水泥石(混凝土的主要原料)的强度

作为混凝土的最主要原料,毫无疑问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泥石的强度。但是水泥石的强度影响因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矿物组成(这是自然条件与出产地等自然条件有关)另一部分是孔隙率(这是人为在配置水泥时所调节的灰与水之比)。

2、对混凝土的振捣程度与混合程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还与混合的程度有关。对于混合均匀后的混凝土我们不难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不仅较大,而且混凝土混合后的各处强度较为均匀甚至一样。这种情况在配制水泥混凝土时的水灰比较低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假使这个混凝土的水灰比很大时,这个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将不会得到体现(这是显而易见的,水灰比如果很大,那么这种混凝土必然会很稀松),就算不怎么进行振捣,这个混凝土的流动性也会非常好。另外,必须说明的是机器的振捣频率与混合效率均要高于人工水平。

3、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制成后的养护措施也会对日后使用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当周围的空气温度或地表温度很高时会加速水泥中吸水这一进程的加速,可称之为水化进程,这一进程会帮助水泥石的形成,而且此时如若制成混凝土那么该混凝土的强度会发生急剧变化,向强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水泥石所处地域气温较低时,混凝土就会以一个较慢的速度变硬(需要说明的是,若在0℃以上,不论气温或高或低,混凝土均会越来越硬,强度越来越大,只是强度变大的速率有所不同罢了,可以近似认为混凝土强度变大的速率与气温成正比)。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气温大多在零度以下,这时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孔缝,内部结构也会变为疏松多孔结构,这甚至对于接下来要讨论的耐久性都是极为有害的。

结束语

混凝土检测的应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采取各项措施,按照规程进行实践操作,并注意规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经验的不断总结,技术上的不断实践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促进其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韦云志.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影响因素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06)

[2]王静.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08)

[3]刘晓航.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J].华东公路.2017(01)

[4]张阳.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分析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11)

[5]陈璨.施工期混凝土材料特性对其后期耐久性能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8(06)

论文作者:范杰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探索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论文_范杰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