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唐庆兰

谈乡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唐庆兰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松山小学,678314)

摘要: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乡村小学教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象比较突出,所以教师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学困生转变对数学知识的错误看法,从而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基于此本文对乡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师还要尊重学困生,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上的训练,从而帮助学困生掌握好重点与难点知识。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帮助数学“学困生”重树学习的信心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教师应该积极分析寻找“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长时间跟踪调查显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有如下几点:

(一)资源管理能力差导致学习差距拉大

数学“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比较懒散贪玩,在课堂上经常搞小动作,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体现出“学困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努力管理能力不强,而学习差距一旦拉开,“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淡薄。

(二)自卑心理养成与恶性循环

“学困生”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常委胆怯,不敢直视老师,经常是把手举起来一点又悄悄的放下。对“学困生”的访谈显示,他们想学好数学但是又总是遇到困难,放弃数学的学习还又不舍。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是渴望得到肯定与表扬的,但是由于不够自信和一种自卑的心理作祟使他们不敢发问,不敢回答,怕出丑。与此同时,多数数学“学困生”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他们尤其不喜欢和成绩好的同学做朋友,害怕被嘲笑或蔑视。因此,他们不能得到来自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难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好的学习方法。

(三)环境的不利性

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造成小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十分溺爱,另一方面,家长的能力和水平十分有效。这两个方面原因都导致家长无法起到良好的督导效果。

“学困生”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轨,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校外的优良的学习环境。另外,由于大多数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习为主,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使得一些成绩不够好但是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被划为“学困生”的行列。

二、“学困生”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学生的看法,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1、找出学困生的优点

教师在开展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明确,只有在信心的带领下,学困生才能产生出学习的动力,而这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一些班级中由于学困生自身成绩不高,所以也就使得学习成就感相对较低,所以也就很容易产生出自卑的心理与情绪,在学习中也习惯性的否定自己。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的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找出学困生身上存在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启发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困生进入到思考中去。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进步,这样才能让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也就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1]。

2、借助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想要实现有效的转化其实需要相对较长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一旦所取得了效果不明显,就会造成学困生出现决心动摇失去信心等现象。所以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这一问题时就要及时的帮助学困生,借助故事等来提高学困生的信念。在实际中教师就可以找出教材中或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励志故事,以此来激发出学困生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如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融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与分析好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转变好学困生的看法,提高学习的效果。

3、从学困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会关注与自身生活实际或是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此来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是喜欢的运动等。只有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收集工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好这些素材,从而也就可以帮助学困生掌握好数学知识,产生出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二)尊重学生,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一个人来说,需要被尊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先尊重好每一个学困生,做好辅导工作,鼓励其他学生帮助学困生学习,这样才能带给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出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参与到练习与质疑等环节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画图等操作来引导学困生学习,帮助学困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转变对数学知识的看法。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参与到学困生中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与其进行交谈,分析好数学问题,培养好学困生主动提问的学习习惯[2]。

(三)做好知识上的训练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处于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思想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帮助学困生巩固与掌握好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学习数的整除内容时,由于其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所以教师就可以及时组织学困生进行复习,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其中的概念知识,教师也要做好检测的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做好讲解的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如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反比例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保证问题是由浅极深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好学生,通过与学困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等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这一知识的信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宏军.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29-129.

[2]景俊梅.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举隅[J].都市家教月刊,2015(07):34-35.

[3]李春富.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03):46-47.

论文作者:唐庆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谈乡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唐庆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