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周 琳 刘源源 杨 萌
(南阳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45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许多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201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这足以体现出我国对乡村旅游的重视,也体现出乡村旅游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振兴乡村,要坚持把握“四性”。本文针对这“四性”展开讨论,为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可进入性;可差异性;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推动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为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农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人民生活富足、国家繁荣昌盛[1]。
1 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旅游市场的“可进入性”
1.1 乡村旅游“可进入性”的具体内容
“可进入性”立足于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其中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保持交通通达性。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让乡村和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乡村,享受旅游的过程。但是,如果交通十分闭塞,尽管有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无法保持较大的客流量,无法将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其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游客被乡村景色所吸引,村容村貌虽然不是最吸引游客的方面,但却是游客进入乡村的第一印象,只有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才能让游客有继续在此地旅游的心。其三,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必须具备一定的容纳力。大量的人群进入乡村,如果没有充足的容纳率就无法让游客有良好的旅游体验,容纳力不仅仅局限于乡村的规模和接待能力,更是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模和感到放松。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转移行为,“进入”是指游客实现消费的基础和一个过程,缺乏“可进入性”的乡村是无法发展乡村旅游的,缺乏各种基础设施。
1.2 增强乡村“可进入性”的措施
1.2.1 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体系。只有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交通体系,才能让游客更加便利、快捷地进入乡村,提高游客的体验感。许多乡村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质比较复杂,交通是阻碍乡村与外界交流的一大障碍。乡村文化丰厚的地区,地形条件更为复杂,村民外出和外界进入乡村都十分困难,更缺乏完善的交通体系。要想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乡村道路网。对此,要在乡村和乡村之间建立道路网,从而使乡村道路网的建设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建设成属于乡村旅游业的旅游交通体系。同时,还可以将道路体系建设成环形,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1.2.2 改善乡村的村容村貌,保证游客的第一印象。乡村的村容村貌是游客进入乡村对于整个乡村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整体的旅游体验,因此,必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游客的第一印象。对此,村委会必须要加强对整个乡村的规划,将乡村道路和房屋等基础设施与游览路线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根据乡村发展旅游的中心思想对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整个村内建筑的组合更加和谐、更加具有特色。另外,还要加强对乡村公共卫生方面的不断完善,这一方面需要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干部可以以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觉地维护村内环境和村容村貌。同时,可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体系,用制度去约束村内村民,从而提高村内的卫生环境,保证游客的第一印象,推动本村旅游业的发展[2]。
1.2.3 扩大乡村空间,提高乡村容纳力。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具备足够的空间和容纳力去容纳游客消费。许多乡村都分布在山区等地区,地势条件不规则,容纳游客出行的空间有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游客的观赏。乡村空间对游客的限制,不但会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导致游客和村民之间发生冲突、旅游行为和当地的容纳力之间产生冲突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乡村空间,提高乡村的容纳力,要提高乡村的聚集度,集中分散居住的居民,并且充分利用腾出来的空间去建设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扩大容纳空间[3]。
2 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旅游开发的“可差异性”
2.1 乡村旅游“可差异性”的含义
乡村地区缺少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发展要素,为了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借助外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当地村民的需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建立以村民为主、当地社会积极参与的分享机制,让各方积极地参与旅游产业,获得各方的收益。同时,可以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集体和村民监督代表制度,保住各方能得到应当的利益。此外,要加强对村民的培养。许多村民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发展旅游产业终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取得应得的收益。因此,要加强对村民的培养,提高村民的能力。而且要构建全产业链体系,避免因淡季和旺季等原因影响乡村旅游的收益[5]。
我国地大物博,乡村占整个国家的一大部分,从数量上来说,乡村并不是稀缺资源,在每个城市周围几乎都存在着许多乡村,而这些乡村之间的距离较短,又在同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之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乡村和乡村之间的替代性较高,且一些乡村并没有十分具有特色的资源,无法更好地吸引游客。处在同一地域内的乡村,各种旅游发展模式都比较相似,饮食和民俗等方面相似度也极高。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每个乡村必须找到本村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独特性,并将这一独特性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发展壮大。另外,要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要寻找更多具有特色的服务去吸引游客,寻找独属于本村的发展模式[4]。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趋于同质化,越来越没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已经无法吸引游客。要想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产品、服务、市场定位等策略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实现乡村旅游“可差异性”的措施
选取评价指标是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基础,是分析和研究事物风险的切入点。本研究结合长沙地区的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4个指标来分析长沙地区的雷灾易损性,包括雷击密度、雷击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以及生命易损模数[10]。其中前两项指标着重于雷电和雷电灾害发生频率、次数的评价,反映致灾因子的时空分布和承灾体的受损程度,后两项指标则侧重于人员和经济损失的评估,反映承灾体的受损强度[11]。
3 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当代社会的“可受益性”
“可受益性”立足于当代社会和村民的发展,事实上可以通过乡村旅游让村民和社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推动乡村和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外地人经营、村集体经营、合资合作及个体户经营等。但是,因为本地人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更多的经营收益由外地人得到,导致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人才和资金等资本缺乏。这就要求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乡村旅游的“可收益性”,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村民和社会能得到更多的收益,以推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下班回到家,我都会去阳台看看它们。虎尾兰冒出了新叶片,长寿花开始鼓花苞了;绿萝的枝叶都要垂到地面了,紫背竹最近长得格外茂盛;香水百合的新芽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好一个不速之客……几乎每天都有惊喜的发现,惬意而舒心。我会拿出手机,及时定格这些美丽的瞬间,心满而意足——这才是养花种草的乐趣所在——充实生活,愉悦心情。
“可差异性”是指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持或者创造出的和其他业态不同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其中可以来源于优质的服务、独特的产品、稀缺的资源等,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特有的资源。而这种独特性一旦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代表。就目前来说,乡村旅游发展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许多乡村旅游打着相同的旗号去吸引游客,但其中却是一样的发展模式,许多游客在接触之后就丧失了观赏游玩的兴趣,毫无特色和吸引力,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旅游的差异性较差,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我县继续推行“整村推进、集中免疫”的免疫模式,累计强制免疫注射猪、牛、羊、禽277.46万(头、只、羽),常规免疫注射猪、牛、羊、禽103.22万(头、只、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牛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达90%以上,应免密度达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和6%以内。基础免疫工作扎实,全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4 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发展旅游产业,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目前来说,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超过了环境的可承受力,对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村民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行为,而且来源于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染。虽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在一定时间内给村民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此以往,人们会得到更严重的损失。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深入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6]。
5 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能推动乡村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但是,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意培养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实现城乡一体化,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王成龙.发挥供销社优势为乡村振兴建新功[J].先锋,2019(8):51-52.
[2]王莉.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茅山旅游度假区为例[J].旅游纵览,2019(6):147-149.
[3]刘月荣.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经济助力农村发展动力机制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3):14-19.
[4]郭静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产业振兴[J].中国农垦,2019(4):48-49.
[5]王胜昔,胡青青.金融支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19-20.
[6]吴学安.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需要有创新意识[N].团结报,2019-09-07(006).
[中图分类号] F323;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