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改革--丹麦和德国的经验与启示_绿色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变革——丹麦、德国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丹麦论文,德国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17-0033-04

自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丰富物质成果的同时,必须面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威胁: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绿色经济”由此产生,并正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以开辟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绿色经济正在对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1]绿色经济引发的技术变革、职业变革,对职业教育将产生直接影响。丹麦、德国职业教育在回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颇多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绿色”职业与技能需求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揭示了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作用,倡导工业发展要注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一思想被认为是绿色经济思想的萌芽。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与会各国代表共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发布《人类环境宣言》,将环境保护提上人类发展的议事日程,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逐步被人类接受,但是对什么是绿色经济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2]。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绿色经济一词:“绿色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3]

(一)“绿色”职业

“绿色经济”首先表现在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上。在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发生绿色转变的过程中,会引起原有工作的绿色化和一些工作的绿色重组,还会产生新的绿色职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国际工会联盟(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联合报告《绿色工作:朝向低碳世界的可持续工作》中,将“绿色职业”定义为减轻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威胁而存在的如农业、制造业、科研、管理及服务行业等职业。[4]绿色经济包含能够提供以下五类产品或服务的工业:(1)保护农业和自然资源;(2)清洁运输和燃料;(3)高效的能源利用率;(4)污染的预防和生态化处理;(5)可再生能源的生产。[5]UNEP认为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八个领域。

(二)“绿色”技能

“绿色”对于职业和技能而言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区隔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重视资源效益问题,“绿色职业”和现有职业的界限已经日趋模糊。国际经验显示,“绿色职业”的基础能力同样适用于现存职业中,不存在全新的“绿色技能”[6]。

欧洲大陆正在面临技能基础的结构性缺失,主要体现在管理技能和职业专项技术技能方面,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欧洲绿色经济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但欧洲各国经过研究已普遍达成共识:绿色经济所需要的技能几乎没有新创造的。“绿色职业”通常拥有相关的技能基础,因此,需要做的不过是将相关专业能力进行更新(topping-up),如向熟悉相关专业的员工提供新概念和新实践的培训,以使他们适应绿色经济的生产方式。更新绿色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更新通用能力(generic skill),即包括在所有职业都适用的诸如领导、商业沟通与管理等以及通用的绿色通用能力(green generic skill),如理解新的环境立法、改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绿色经济背景下丹麦、德国职业教育的变革

(一)绿色经济背景下丹麦职业教育的重组

1.丹麦政府的绿色战略。丹麦政府的战略焦点是实现“绿色增长”,在发展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缓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丹麦政府出台一系列法令以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这反映在政府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上:能源协议(2008-11)和为了社会调查投资“调查2015”而制定的长期优先调查议程。[6]

丹麦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于风能、生物量和生物气的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集中于运输、建设和翻新原有建筑物,能源技术和洁净方案,减少工业部门和运输(例如推销环保车)、楼宇建筑和建造业(如2009年致力于减少建筑能耗的战略)的温室气体排放。[6]

2.丹麦职业教育的持续重组。“丹麦远离危机”战略,由丹麦经济增长委员会提出,通过进一步开发绿色技术来创造就业机会,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继续培训方面进行整体变革,把绿色元素整合进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中。(1)将绿色职业元素渗透到职业课程中。丹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有同职业逐步绿化的适应性课程。多年来,各种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和技术学院课程都在根据绿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根据具体的职业资格开发具体的绿色职业胜任力目标。绿色职业元素包括:能源生成和能源再用、废物管理、建设、设施管理、交通运输和农艺。(2)调整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目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目标已经被建议修改,包括汽车机械工、电工、供货技术员、冷却技术员、塑料技术员、金属技术员、加工技术员、风能技术员、工业技术员、工业操作员、工业电工、电工/电气技师、自动化技师等。(3)与企业联合完善职业资格。在教育培训系统和产业部门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共同商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来完善现有的职业资格,或者增加新的职业资格。如:为了应对风力发电机的技术需求,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部门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高中职业培训项目,由此开发担任熟练风轮机操作员的新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4所职业学院中实施,第一批毕业生将在2011-2012年度进入就业市场。

(二)绿色经济背景下德国“双元制”的变革

1.德国能源战略。为解决自身资源不足带来的困扰,进入二十一世纪,德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吸引大量资金的投入,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经过10年的发展,德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9月28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其面向2050年的能源总体发展战略——《能源规划——环境友好、可靠与廉价的能源供应》,将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作为德国未来能源消费供应的主体,并提出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可再生能源时代将很快到来,其价格将变得更加廉价和可接受。德国将能源再生与持续供应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战略。[7]

2.德国“双元制”的变革。考虑到主流的工业、商业和生态产业日益增长的绿色方面的技能需求,双元制培训项目主要运用“整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以增强技术人员工作的灵活性,而不是创造全新的绿色职业。绿色技术的应用和非环境职业中更高绿色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员工的“绿色胜任力”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1)更新“双元制”培训职业。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会根据新的或现代化的职业变革进行相应调整。在1996年和2009年间,共创设了82个培训职业,219个培训职业实现现代化。2002年新增了4个“绿色”的双元制培训职业:回收和废物管理技术员,给水工程技术员,污水工程技术员,管道、下水道和工业服务技术员。(2)将绿色要求整合到双元制培训中。根据初级职业培训法规,要求将环境保护等绿色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进现有培训项目中,双元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化”趋势。在现有培训项目基础上,增加适用于绿色系统的培训内容,以适应绿色技术应用的要求,例如针对传统的供暖和空调技师,提供相应的继续培训内容,以培养太阳能安装技术人员;双元制培训还将持续加强工作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绿色意识,以保证绿色在所有工作阶段的实施和内化。宝马公司开发的“绿色”整合训练模块,与双元制和劳动力市场联系紧密,获得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颁发的2009年度创新奖。

三、我国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回应与变革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辟专篇阐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将在提升亿万劳动者素质、培养绿色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通用能力的培养

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回应绿色经济带来的技能挑战时做出的共同回应,强化通用能力的培养,既包括一般的通用能力,也包括绿色通用能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我们在培养学生一般通用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绿色通用能力。一般通用技能需要策略/领导能力,适应性/转移性,系统分析(首要设计),整体分析,风险分析,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通用的能力:持久材料的知识,相关的传统技能,“碳脚印刷”的技能,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科学知识。[8]这些技能的要求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不同来源的跨学科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管理和提供可再生能源实施项目的咨询服务的能力。

(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紧密联系的,绿色经济的到来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就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巨大变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没有紧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导致许多部门缺乏技术人才。比如,可再生资源产业正遭受合格工人的短缺,可再生资源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工人,这些工人需要拥有技能咨询、沟通技巧。因此,职业教育要根据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产业结构的不同,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产业结构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设置各种专业或学科。

(三)更新职业教育课程

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要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在进行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而涉及环境保护的继续职业培训课程的内容是不充实的。因此,我们需要改革传统课程,更要开发与环境相关的新的课程。只有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培训能力和提供学生接受更高学位的机会,这将使他们能够在选择的职业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四)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随着绿色经济的逐步发展,一些国家认识到了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以应对环境驱动技能需求的必要性,对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的特别关注倾向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而不是继续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国的资格认证体系比较混乱,关于绿色经济的认证体系还有待开发。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并加以完善,还要开发新的任职资格。

(五)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的联系

绿色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许多传统产业的绿色重组并且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重组和新兴产业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德国到2020年环保方面会增加5万个额外工作岗位,到2030年会增长到8万个额外工作岗位。为了满足岗位人员的需求,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双重学徒制培训项目和灵活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灵活地应对了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我国,产业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缺位的,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合作的机构和机制,并通过政策法规来保障其运行。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的到来,对丹麦和德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已经发挥了并且将要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绿色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发展潜力巨大,只有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在绿色经济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  ;  ;  ;  ;  

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改革--丹麦和德国的经验与启示_绿色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