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认识_高考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教学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10月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进行了首轮考试。这标志着浙江新高考正式登场。教与考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宏观层面,学校要研究新高考,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新变化,推动新改革;微观层面,教师要了解新高考,研究学情变化和高考试卷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应该以什么样的视野认识新高考

      教育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正如经济新常态一样,当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特征,笔者称之为“教育新常态”。这些趋势性特征主要包括:社会的教育需求从大众化趋同化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从注重量的扩张逐渐向提质增效转变;教育改革从外延式撒网式改革转向内涵式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教育投入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变到以管理科学化和教师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以这样的视野来观察,笔者认为:虽然浙江新高考的现实效果仍有待实践检验,但是,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考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时间等新举措,显然是顺应了教育需求变化的趋势,是教育内涵式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具体表现。

      二、学生选考的原因差异及对策

      浙江新高考最大特点是打破文理分科,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利。学生选择某一课程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往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且在不同层次学校也有较大差别。据笔者对某重点中学选考思想政治学科学生的初步调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兴趣型。这部分约占选考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总量的30%,他们主要是出于对思想政治学科某一模块或者某几个模块有兴趣,其中比较多的是《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二类是功利型。这部分学生占总量的60%左右,他们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既谈不上有特别的兴趣,也非特别不喜欢,选择其作为选考科目,主要是权衡自己各学科的实际情况,认为自己选考政治学科能获得较好成绩。第三类是“无奈型”。这部分学生约占10%,他们文化课各科成绩往往都不太理想,但是自己觉得思想政治学科可能比较简单,背一背或多或少能拿到一些分数。高中的特招生有很大一部分选考了政治学科。

      学生选考思想政治学科原因的差异,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学情,落实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最佳方法是采取分类教学的办法,即区分三类学生,分别组成不同教学班,实施差别化教学。对兴趣型学生重在培育学科素养、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对功利型学生则重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应对新高考的能力;而对第三类学生则要注重基础,帮助他们梳理教材主干知识。然而,基于当前中学的实际条件,这样的分类教学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一般情况是同一教学班同时存在着三类学生。因此,如何兼顾三类学生不同的需求,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突破这一难题,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把分类教学移植到课堂中来,同时在形式上借鉴复式教学的方法,即在充分调查和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不同类别学生组成不同学习小组。课堂教学中有分有合,师生在解决共同的基本问题的前提下,通过有区别的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外作业和阅读,来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三、试卷调整及对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浙江省新高考中,思想政治学科属于选考科目。那么,它与原来的高考、学考(为叙述方便,以下分别称为老高考和老学考)比较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是我们中学政治教师迫切希望了解的。下面笔者先通过表1对“三种试卷”进行简单比较。

      

      表1所列,基本都是显性的,有的甚至一目了然。而要明确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的信息及其对我们教学的意义,则必须结合考试说明和试卷具体内容进一步探讨。下面笔者就题型、模块、试卷功能与难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一)从试卷的题型方面分析

      第一,新设判断题。在所有选考科目中,只有思想政治学科设置了判断题,这是本学科的一个亮点。判断题这种题型,看似简单,实则考核弹性很大,可简可繁,可易可难。它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也可以考核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考核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和备考中,首先,不能对判断题掉以轻心,不能把判断题简单化,认为判断题就是送分的;其次,要学会把教材中易混知识转化成判断题,以提高学生识记和理解的准确性;最后,要加强判断题的变式训练,特别是重视材料型、情境式判断题的变式训练。

      如10月份选考卷第1题:恩格尔系数减少,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降低。该题主要考查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以此题为母题,可以进行下列变式训练:

      变式1:恩格尔系数表示的是生活必需品支出占家庭消费的比例。

      变式2:A家庭近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为0.6,B家庭为0.5,通常意味着A比B的收入水平更高。

      变式1侧重考核学生的识记,而变式2就需要分析,属于运用的范畴了。

      第二,综合题的调整。思想政治学科新高考与老学考、老高考比较,综合题方面的调整主要有两点。一是分值和设问上的调整。老高考综合题是52分,有5小题,每小题的分值除信息归纳题外,都在10分至12分之间;老学考综合题是30分,有4小题,每小题在7分至8分之间;新高考的综合题,从分值来看与老学考相当,但是设问却增加了,9月份的测试卷是6个小题,10月份选考卷是7个小题,每小题的分值最少是2分,最多是7分。这种调整意味着问题的小型化,这是很值得大家注意的。因为,问题的小型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难度,尤其是降低审题难度,同时也使综合题评卷更容易操作,更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导致设问切口越来越小,考核知识点越来越细,这对学生答题要求反而提高了。二是没有出现老高考中的“图表题”。也许是由于《经济生活》模块分值限制的原因,测试卷和10月份选考卷都没有出现“图表题”。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的试卷就不会出现。因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信息就是通过图表数据来呈现的,“图表题”对考核学生提取经济信息的能力、体现试卷选材的丰富性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管是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虑,还是从考试角度考虑,我们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还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图表,引导学生去分析一些经济数据。

      (二)从考核的模块方面分析

      第一,必修模块。新高考在必修模块基础上加试了两个选修模块,即在新学考基础上加试了部分选修课内容。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必试题,把后者称为加试题。与老学考比较必修模块有下列调整和变化:一是老学考四个必修模块分值是大致平衡的,而新高考中《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相对增加,《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则相对减少(见表1);二是老学考每个模块都有综合题,而新高考《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没有出现综合题。上述两个调整实际上意味着,新高考相对降低了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模块的考核要求,这一点在考试说明的条目上也能看到。因此,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目标,改变教法,而不必面面俱到,点点深入。三是必修模块的有些题目和题肢不像老学考那样严格遵从教材提法和表述,而是不拘泥于教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如第5题“地方立法权”,第12题题肢“国有企业私有化”“私营企业国有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等等。这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改革举措和社会热点。有的教师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只关注教材,不关心现实。他们认为必修模块面对所有学生,题目简单,只要把教材搞清楚就行了,这不仅背离了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对新高考的误解。

      第二,选修模块。在浙江高考中,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都以不同形式考过。2015年的老高考,这两个模块在“18选6”中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核。新高考取消了“18选6”,把这两个模块变为政治学科选考科目的加试内容,分值是30分。

      10月份选考卷中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的区别主要有:前者面对所有考生,后者专为选考政治学科学生而设;前者功能侧重考核学业水平,后者功能定位于高考选拔;前者有三种题型,后者只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没有判断题,且选择题的每小题分值高于前者;前者涵盖了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三个层次的考点,后者集中在理解和运用两个层次;前者题量多、覆盖广,后者题量少、切口小、考查较细;前者有部分非材料题,后者全部是材料题,都有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等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到量体裁衣、区别对待,在教学侧重、目标定位、训练检测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对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注重精耕细作,着眼于理解和运用,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第二,突出模块特色。《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主要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剖析案例,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学,不仅要有国际视野,而且要合理渗透中国元素,引导学生站在中国立场看世界。分析10月份试卷,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都取材于生活中的案例,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查了美国、英国和联合国,与当时我国的外交热点相一致,渗透着中国元素。

      (三)从试卷的功能和难度方面分析

      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选考卷,当然属于高考试卷。但是,从试题组成看它实际上是“一卷两用”,兼具选拔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双重功能,选考卷中必修模块同时又是学考内容。试卷功能变化必然要求相应调整难度。假如占70分的必修模块和占30分的选修模块,在难度上分别维持老学考和老高考的水平,那么选考卷的难度与老高考相比将会有较大下降。而难度下降往往伴随着区分度下降,这就会影响试卷选拔功能的发挥。因此,为了使试卷更好兼顾双重功能,就需要适当提高必修模块试题难度。分析10月份的选考卷,我们不难发现,必修模块整体难度确实是比老学考提高了,尤其是选择题部分。

      但是,为兼顾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新高考政治试卷的整体难度肯定要低于老高考。这对命题者来说,就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试卷难度值降低的前提下,保证相对较高的区分度。笔者认为一个科学有效的途径是拓展广度,提高覆盖面,在多与少上做文章。老高考只有14道题目,很难在广度上做文章。而新高考题量大大增加,这为拓展广度,提高覆盖面提供了可能;同时,这一做法也是与高中政治课教学重视基本素质、引领生活体验、拓展认知视野的追求相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在必修模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度调整目标定位,少一些繁难,多一点广博;不必“深挖洞”,而要“广积粮”;我们既要有的放矢,又要踏踏实实,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到位,学到位,不能自作聪明地删删减减,更不可搞猜题押宝!

      毋庸置疑,浙江新高考还处在实验阶段。对于考试主管部门和命题人员来说,要面对中学教学,及时发现新高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新高考,发挥好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则要研究新高考带来的学情变化和新高考试卷特点,积极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在适应新高考的同时,推动高考改革。

标签:;  ;  

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认识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