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论文_梅凤菊 刘凯丽

钓鱼的启示论文_梅凤菊 刘凯丽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指出:4.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一要求体现的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体会、领悟;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前提条件是:在阅读中、初步。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伦理性的文章,主要写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环境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文章。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劣势: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本文时还停留在语言表面,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材分析中指出“环境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所以,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体会钓鱼的启示。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本文时还停留在语言表面,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所以,依据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预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学生理解了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流程:

一、抓住“启示”,引入文本(预设时间5分钟)

1、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同学们齐读课题。

2、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终生的启示”又指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指导理解“是 非”分别是什么?

【点评:巧妙的切入主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时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作者获得“启示”的心理历程,从而进一步探讨课文内涵。】

二、品味语言,感悟内心(预设时间15分钟)

1、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放掉鲈鱼很难?(默读第3 自然段找原因)

学生读中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预设:鱼大、漂亮,不容易,无人知道

2、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生读句子体会)

理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3、父亲既然那么喜欢这条鱼,为什么又一定要我放掉呢?

想象父亲此刻会想什么?

师:好一会儿地盯着鲈鱼,也就是父亲深思熟虑的过程。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听了爸爸的话语,我能接受吗?(自由读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上感受。

5、学生交流体会,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点评: 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本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抓典型语例,进行言语品析和语感训练,读出了父亲的不舍与坚定,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理解语句,感悟“启示” (预设时间12分钟)

过渡:是呀,放了这条鱼,我是那么得不舍,那么得无奈,原来,做出正确地选择是那么得难,所以父亲告诫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作者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心理体验。文中的“我”失去了鲈鱼,得到的是什么呢?

2、当年沮丧的我,如今成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 。这期间,我再没有钓到那样大的鱼 ,但是(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句话中的这条鱼很特别,加引号的鱼指的是什么?

②想象,作者会遇到哪些诱惑,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再把给作者和我们以深刻启示的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齐读第十段)

【点评: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我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时会怎样去做。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四、拓展积累,升华启示(预设时间5分钟)

1、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

2、生活是书,老师送给大家两句有关道德的名言,希望你们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个高尚有美德的人。师生共读并背诵。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点评:课标倡导:有效地积累,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学习课文后,我出示两句有关道德的名言,在积累过程中,严格自律的美德得以升华,指导学生背诵并积累下来,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相信其会得到启迪。】

五、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放 鱼—“鱼”

悟 生活是书

总体点评:

1、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 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 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 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 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 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 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2、联系实际,感悟文章。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 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 的实例,比较形象地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论文作者:梅凤菊 刘凯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钓鱼的启示论文_梅凤菊 刘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