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后发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浪潮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经济活动向全球化方向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使得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卫星通讯、传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使得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注:参见李晓、张显吉:“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刍议”,《世界经济》,1994年第4期。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世界贸易迅猛发展。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只有610亿美元, 发展到1996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高达53982亿美元。如果加上服务贸易, 1996年世界贸易总额为66890亿美元。(注:世界银行:《1998/99 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
2.资本和劳务的国际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深化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一体化程度。从国际直接投资来看,196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680亿美元。到1996年, 国际直接投资额发展到32330亿美元。从国际间接投资来看, 国际融资净额1990年为5150亿美元,到1997年国际融资净额达到8650亿美元。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3.世界经济的高科技化和信息国际化。80年代以来,迅速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生物工程、新型材料、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据统计, 世界技术交易量已由1979 年的14万件增加到了1996年的32万件,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市场扩大尤其迅猛,全球信息产业产值目前已超过2000亿美元,信息产业即将超过传统产业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最大产业。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已形成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技术和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获得外来技术和信息已成为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技术和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的跨国传播把各国经济紧密地沟通和连结起来,对改变一国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扩大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二战后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大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东欧和前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纷纷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轨道,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体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面、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起,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场深刻的,牵涉到整个世界的大变革,大大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经济落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比以往更加显著。
二
在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格申克龙提出的“后发优势”理论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重视。所谓后发优势,是指经济落后的后发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既不是先进国家所同样能够拥有的,也不是后发达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这一理论证明,工业化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多样性,缺乏某些先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时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可能并不影响工业化进程。考察历史记录,人们不能不对落后国家在解决其工业化发展的特殊问题时所表现的机敏、创新和灵活留下深刻印象。(注:参见格申克龙“对现代化前提条件概念的反思”,见《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第171—19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落后国家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后发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后发优势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后发国家正因其落后,所以与先进国家相比,它们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已消耗掉的自然资源较少,存量相对丰富。此外,后发国家可以引进先进国家大量的过剩资金,以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稀缺。充足的资金与后发国家充足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的起飞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先进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阶段所难以具备的。
2.后发国家可以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与装备。后发国家通过直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不仅可以替代有关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使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大大加快,并避免有关风险,而且事实上也完全可能使其相对于先进国家的经验来说,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开始工业化进程。
3.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后发国家可以从先进国家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诸如发展战略、资金积累、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进步、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乃至于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当中获取必要的参照和借鉴,以增强自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
4.对经济落后和寻求工业化发展的强烈的社会意识。这种后发优势的成因,一方面源于后发国家自身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及对维护和增进本国利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先进国家的经验刺激和启示的结果。这种意识所体现的后发优势则在于,在尚不具备众多工业化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起后发国家寻求替代物的努力和创造力,并藉此在一个看似相当缺乏工业化条件的国家迅速地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工业化进程,从而由这种社会意识替代孕育工业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后发国家的落后程度越大,这种意识及其功效也就越显著。
三
自世界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后发优势就开始在后发工业化国家中形成并发挥作用。任何事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从来就是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基本变量。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是有很大差异的。
1.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随着商品贸易、劳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将凸显发展中国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使更多的投资从发达国家转而流向发展中国家,这将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形成方面的先天不足,加快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其经济迅速起飞。
2.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技术和信息国际流动的迅速增加,这就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发达国家先进和适用技术、设备的选择。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加快自己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和升级,尽快完成工业化的进程。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参考和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发育和运行的成熟经验,而且可以广泛比较、借鉴和总结新兴市场化国家的不同经验与教训,结合本国国情,在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理性的选择,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4.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随着世界经济高科技化和信息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向信息时代的后工业社会过渡。这对于大多数至今还远未实现工业化目标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的差距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巨大差距必将比以往更能唤起发展中国家民众的落后意识和忧患意识,驱使它们充分挖掘各自所具有的社会、人文和政治因素方面的种种后发潜力,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步伐,实行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现代化。
四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各种内外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并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同一时期都能充分发挥这些后发优势。而且,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不仅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而且,随着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优胜劣汰。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只能有一部分竞争力强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迅速赶超发达国家,而其他竞争力弱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依旧会比较缓慢。因此,具体到每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否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关键就取决于自己。
首先,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应结合自身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扩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积极引进外资,从而积累经济建设的经验和进一步发展的资金,然后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可以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的差别来说明,进入现代增长阶段的时间越晚,可利用的技术和社会知识存量越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经济劣势就越大。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地发挥其后发优势,就必须积极地开发世界知识和技术的存量,并且要提高利用效率。因此,发展中国家首先要重视对适用技术的选择。1975年印度提出“适用技术”引人注目。“适用技术”指既满足引进国为了经济发展的技术需要,又考虑引进国生产要素的现状、市场规模、文化社会环境、目前技术状态等因素,而使引进技术的最终效果最大的那类技术。一般来说,引进技术的选择应考虑经济原则、技术进步关联作用和技术推广可能性标准等。
其次,是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开发利用方式的选择。开发利用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载体很多,其途径可能是外资的带入,也可能是人才的带入。这里特别要指出智力的引进问题。发展中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技能的人才流向西方发达国家被称为智力外流。从一方面说这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流失,但从另一方面说,流入发达国家的人才在国外经过人力资本投资学成新技术后回国服务,便成为引入利用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载体,其利用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鼓励并疏导人才的国际间流动。
最后,是现代教育的普及。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论文集《经济增长与农业》中指出,教育是增加人们未来收益的一种手段,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对生产性才能、技巧和其他有用的能力以及知识进步的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分享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必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一大批能够吸收、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比例。
第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具有高度理性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政府,是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当调动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转化成民众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尽快建立起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其他各种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通过制度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标签:后发优势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