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公路的施工进程中,水泥的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施工简便、板体的性能较强、不易受损、强度较大等优点,因此它的应用范围较广,结构形式为半钢型,但是在材料进行级配的过程中由于水泥的具体配置剂量难以控制,摊铺和碾压施工难以操作,养护控制不到位等,因此有必要来对此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工作
水泥的稳定碎石基层之所以在我国普遍运用,是由于其具有整体性,强度较大且承载能力强,且抗冻、经济性强,生产过程较简便等,这些优良特性使得其应用范围非常广,尤其是高速公路。然而仍存在许多问题:施工的不规范、监督检测手段不完善等。如果没有严格控制好结构的质量,会使得整体的强度被大大影响,因此保证公路的水泥在碎石层层次的质量是重中之重。
1水泥碎石层的基层实验意义
众所周知在建筑领域,施工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因为它不仅仅对整体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与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水泥碎石层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前期工作也同样必不可少,比如对水泥的碎石技术进行检测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完成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前期的工作中,一定要研究和控制好材料的混合比率,从而做得到工作效率有保证、工作质量大大提高。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运用水泥来稳定碎石基层,并进行有关的分析来保证混合的比例是恰当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测时要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各个材料的分配比对于整个工程而言影响巨大。因此分配比能够对材料的作用加以影响,从而材料分配的合理、科学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不同来选择合理的分配值,做到分配的合理。
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水泥的使用量加以规范和控制,保证不影响周围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情况下,明确整体材料的含水量,并确保使用的水泥是准许使用的。 并且要对水泥选择适宜的细度,并要求成分含有硅酸盐材料从而保证了稳定性。对于上述这些控制的因素而言,都能够从准备过程的试验检测阶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来保证工程在施工的稳定程度。
2水泥在基层施工阶段的试验、检测和控制
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在工程的施工过程就必须做到谨慎,对碎石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水泥的质量要保证,混合料灰的剂量要控制好。
2.1碎石
高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对于碎石的压碎值、含泥量以及粒径大小有着相关规定。同时,细集料颗粒的塑性与基层的干缩应变成相关关系,对于0.6毫米以下的颗粒要进行相关检测,并筛选出液限小于百分之二十八、塑性指数小于9的颗粒,从而改善 基层的 干缩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碎石的物理性质以及级配进行控制,来提高总体的质量。
2.2水泥
水泥需要进行多项测验,如凝固时间、安定性、细度、强度等,并在选用时有以下要求:(1)初凝时间大于三小时,终凝时间最好在6小时以上。(2)使用散装的水泥时注意,刚出炉的需要进行七小时的存放处理后使用,夏季进行操作时水泥的入灌时间应小于等于50°C。
2.3控制混合物的含水量
使用烘干法进行检测含水量,温度条件是105°C到110°C,在工地条件下也可以使用洒精法来进行快速的测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水含量进行控制使应当根据天气条件来定,应当大于最佳含水量的百分之0.5到1,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混合料每存放一小时,就会失去百分之0.5的水,在物料被使用后一小时,表层3厘米以内失水量为百分之2,因此应当控制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百分之1,当条件不符合时应进行及时的调整。
2.4灰剂量的检测
对于检测可以采用EDTA滴定法来进行,颗粒越细,比表面积就越大,表面所粘有的水泥颗粒数量就越多,EDTA的消耗量就越大,在查表后可知水泥的剂量也更大。
3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
3.1混合料的混合
混合料的混合通常情况下是在工厂进行,在过程中需要对水泥和水的使用量进行控制,首先是对机器进行调试以及控制,使搅拌的速度以及材料的使用比例符合条件,同时要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水泥使用过多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裂缝的增加;水泥使用过少会导致强度和稳定性不符合规定。
3.2混合料的运送
混合料在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后利用输送作用的皮带机来运送至仓库,之后利用溢料管,使用皮带输送机将混合物堆成弧形的形状或者直接运送至自卸车,在堆满后将混合物运送至现场进行使用,同时注意若路程较远,需要对混合料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散失。
3.3混合物的控制
在达到使用条件后,需要进行相关的准确放样,第一点就是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同时增加临时性的水准点数目,使得施工更容易进行。在摊铺之前还需要对摊铺机器、碾压机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问题,造成经济的损失。同时要对摊铺现场、拌和现场之间建立和保持联系,使用对讲设备来避免在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
3.4混合物的碾压
3.4.1混合物在碾压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大吨位的压路机来进行碾压,并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首先在停振的条件下在公路全范围内碾压一两遍,然后在振动状态下碾压五六遍,最后关闭振动器,碾压一两遍。
3.4.2应当先轻压后重压,先慢压后快压,先进行边缘碾压后进行中部碾压,直线段在碾压的过程中需要从两边到中间,超高端应由内而外均匀连续的碾压,换挡时要做到平稳,过程中应禁止刹车和掉头,同时应做到阶梯状。
3.4.3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持混合物的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表面做到湿润,当出现蒸发过快的情况时,可以进行少量的水分补充。如果出现离析、起皮、弹簧等情况时,应当及时的更换新的物料或者重新搅拌均匀,并且需要对压实度以及平整度等进行测量,使其在规定数值以内。
结语
上文所述,水泥的稳定碎石施工是进行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良好的碎石施工过程对于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对碎石的准备和施工阶段的相关过程进行妥善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光鑫.关于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7(1):289-291.
[2]王致翔.310国道改建工程路基加宽施工质量控制体会[J].交通世界,2012,10(18):170-171
[3]华凤祥.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实践探讨[J].科学之友,2011(3):52-53
论文作者:郑毅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水泥论文; 碎石论文; 过程中论文; 含水量论文; 混合物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