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美国新型负债增长模式的危机与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序言论文,危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海啸”百年不遇,比起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显然大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月又传来“第二波”和“危机后危机”等说,令人谈虎色变。十年大萧条真会出现?危机的机制症结何在?如何才能平息?G20和G2将如何因势利导?本文就这些困惑谈若干想法。
一、危机的背景和条件
1990年3季度以来,美国经历了一轮“新经济周期”。最显著不过的特征是周期超长。严格说,“9·11”之后美国GDP增长只出现一个季度负增长。按定义不应被视作“衰退”。当时一些专家曾提出“准衰退”问题。因此有理由说,美国“新经济增长周期”事实上已持续了204个月。即使被一分为二,恐怕也属超长。
超长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实施的是“全球宏观需求管理”。1993年导览器问世后,全球“网络经济”曾掀起一轮空前大牛市和持续高增长。“9·11”之后美国又连续十几次降息,吹起了全球“房地产(次贷)泡沫”。
全球需求调控的战略思路在于:不仅透支本国国民的未来,而且透支别国的储蓄和未来。美国能一意孤行的核心条件在于美元地位特殊。其发行量几乎没有什么硬约束。美国人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储蓄甚至在巨额外债的条件下,用不断扩大贸易逆差的办法来维持国内的过度消费。美国人还可以通过让“美元走低”等办法来推高国际油价以便一箭双雕:拉升中国、印度等国工业化成本并多从高油价中获得控股收益。
二、危机的酝酿与爆发
“次贷”泡沫的吹起与破裂,既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需要。
企业家一般总是需要资产泡沫。经济前景看好且资金利率畸低时,房地产显然是酝酿泡沫的温床。而制度老化和监管缺失无疑能够推波助澜。危机前后,美国的企业制度、银行信贷、保险体制、投行杠杆、交易规则、信用评级、公司破产、CEO奖惩、会计审计、存款保险、失业救济等,几乎全都难辞其咎。
合理利用这些欠缺的个人风险并非不可承受。雷曼破产后,总裁竟然可仗“金降落伞”得到4个多亿的美元!为什么不可以大胆地设计ABS、MBS、CDO、CDS之类?为什么还怕最后局面不可收拾?于是,“取次债”、“无追索”等大胆险棋,都纷纷成了吹泡沫的亮点。
宏观上讲,“9·11”后美国经济特别需要扩大总需求。而房地产领域显然是个好的选择。连降十几次利率之后便能应声而起,进而带动和维持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理论上讲,美元和利率双双走低时,世界通货膨胀势必加剧,美元资产吸引力肯定会受挫。但在现实上,鉴于别国存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且拥有巨额的国民储蓄余额,美元的不断放量发行,并不会明显加剧通货膨胀和资产膨胀。而只要美元资产还有吸引力,则一般说来,美国上述“新型负债增长模式”就应当是安全的。
从2001年到2007年前后5年多的时间内,美元利率由1%左右上升到5.25%左右。高利率是房地产次贷的杀手锏。于是,包装化、保险化、证券化、杠杆化的“次贷”金融品,也终于逐步从“抢手山芋”变成了“烫手山芋”。
2007年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第二大次级低押贷款机构)破产。到2008年,美国的五大投行、“两房”和AIG等都接踵遇难。7月,外国投资者终开始抛售美元资产,当月净售出美国机构债高达500亿美元!外资一直净流入局面已被打破,“负债增长模式”终遭釜底抽薪之灾。泡沫破裂中的“去杠杆化”效应是可怕的,况且美国资金杠杆率有的竟高达95倍!
三、危机的冲击与拯救
次贷金融品多年流行,尽管美元的利率应取决于基本面,但人为作用却不可低估。危机爆发后,当年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公开引咎道歉。“抢手”还是“烫手”的关键是利率走势。如果说,在利率低、次贷品赚钱之时,较多持有的人是(美国的)富者和强者,那么,在利率高、次贷品赔钱之际,较多持有的人则势必是(他国的)贫者和弱者。
城门失火,不再是“殃及”而是“(首先)烧及”池鱼!“房子盖在美国,债权人损失却在全球。”尽管房价现在急落,但未来价值却不好说。一般说来,境外债权人的抛债速度恐难敌(境内)美商。于是,欧洲遭遇沉重打击应在意料之中。中国,由于高增长多依仗外需,危机中外需急剧收缩,当然难免会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国的广东。“美国轻伤、欧洲重伤、中国东欧内伤”的说法,不无道理。
2009年2月以来,“金融海啸第二波”又从境外传来并流行于内地,引发不小的恐慌。还有一说认为危机将经历四个阶段: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最近德国财长还断言说有可能出现“危机后的危机”。
尽管如此,危机爆发后全球拯救危机的力度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二连三地令人瞠目结舌!危机一开始就是全球的,各国都不再有隔岸观火的机会。两次G20会后,很多国家的印钞机恐怕都在争先恐后地超负荷运转。到目前为止,至少几万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已经到位:清毒、注资、控股、国有化、减税、扩大财政开支,等等。
在国际金融秩序调整方面,IMF增资、SDR重建等重大举措也都被提上议事日程,甚至已经被付诸实践。值得自豪和注意的是中国的声音!G2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掌舵人。而其中美国和美元的地位正在下降。
中国的确奇迹般地创造了巨额外汇储备。但这些储备的价值及其缩水程度仍将继续控制在美国手中。尽管中国直接购买的次贷金融品很有限,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却无疑非常严重!房地产是我们本轮“十年周期调整”的核心因素。究其源,当然也在于格林斯潘。
四、危机的平息与前景
可见,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美国新型负债增长模式”中断,进而导致全球的金融、贸易和经济的整体下行和世界经济秩序的系统混乱。换言之,信息化、全球化或合称网络化了的“凯恩斯主义”,在不断透支全球储蓄以扩大需求和实现超常增长的进程中,所采行的次贷资产泡沫出现了炸裂,从而导致整个模式濒于瘫痪,进而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
美国新型负债增长模式得以平稳运转的关键,在于美元资产能否保持一定的吸引力。现在看来,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美元资产也基本上还是稳定的。诚然,“去杠杆化”所导致的流动性的骤减,不仅会危及虚拟经济,而且也会危及实体经济。但是,只要“注血”的速度能够大于“失血”的速度,则美元资产价格的下跌趋势在一定时期内都还是可阻止的。
奥巴马上任后,美联储已异常动用三千亿巨资自买国债。注脚是,当月美元资产被净抛44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元基础货币已经扩大了近1倍,但至少在近期恐怕还是很难看到世界性的通胀。可见,增发通货、稀释债务、转嫁分担,还是实现软着陆的基本机制。
从国际合作态势看,美国核心地位也还算稳定。美国模式的基础,不仅在于美元,而且也在于综合实力。美国早已资不抵债,可它不会像冰岛那样面临破产。因为它事实上一直“绑架”着世界。美元的历史性退位和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到位,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之,过于悲观是不必要的。“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也有欠现实,尽管它切中了本文所谈的美国战略模式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