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龙艺术态度之浅谈论文_孙秋芳

马惠龙艺术态度之浅谈论文_孙秋芳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马惠龙是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近两年主要钟情于对风景的探索。其藕黛色、蓝灰色亦或是那坡里黄的天空;别具一格的点景小人;中实近虚远虚的虚实处理手法使他形成了具有其独特风格的诗境风景。本文将从马惠龙的简介及其风格概说、马惠龙近期钟爱的绘画题材、马惠龙近期风景的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分析、艺术界对马老师的评价几个方面的初步剖析来对马惠龙的诗境风景进行初探。

关键词:油画;风格;山谷;古镇;诗境风景

马惠龙195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艺委会委员,云南油画学会会员。马老师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时期开始学习绘画,随后做过美术工人、学生、教师、商业大亨,而最后还是回过头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他经常说我们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可能都会背叛我们,唯有绘画不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马老师上大学之前,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圆通山画樱花,或者是骑着父母的凤凰牌自行车到安宁画那些炼钢的场景。

马老师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在课堂上是一位严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细心教导我们,传授我们专业知识。课下与学生有说有笑,像朋友一样,根本没有教授的架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同事谦让和善,自己更是朴素、节约。现在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在我看来,朴素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习惯。马老师并不是刻意为之,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深切感触。跟我们在一起写生的时候吃饭从来不让我们浪费饭菜,有时候垃圾倒出去都要回收垃圾袋的马老师真的很让我们这些学生感动。他的真实,不光是性格,在他的画面里能找到更多。读马老师的画作,尽管匠心独运,技法娴熟,但直戳我心灵的还是画面的真。这种真实并不是在画布上对风景的真实还原,而是对自己的心看到的风景的真实还原,是内心深处感情的迸发喷溅,是野性的温顺与怒吼。

马老师也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每年的许多时间马老师都会带着学生去写生,穿梭在高速车流的公路上,或者在寂静崎岖的山路上,在熟悉的乡间,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着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存状态。静谧的山林,温馨的田野,以及随处可见的农家劳作场景,收入画中,成为美好的瞬间。他作画的速度特别快,用笔洒脱,一眼看过去,风景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大概,再加上自己诗意的理解,胸有成竹,就马上开始动手,出去写生的时候每天都是画两幅画甚至更多,不管天气怎样。他喜欢在画画之前做一个高级灰的底,画画的时候一般不画的太满,不会把每个地方都画的尽显其美。留底的情况更是常见,像国画中的留白,画面呼吸感美妙,观画者更觉轻松。

马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绘画是个人的,艺术就是要画自己感兴趣的,不要跟风,要画自己喜欢的、内心的、需要的东西。以情表达精神,不要总在乎所谓艺术的尺度,类似颜色、构图之类的条框,艺术是没有规律的,要有一种玩的心态。

已经在美术界很有名气的马老师以往都是画壮观的大题材,主题性创作。往往都是美协的命题、要么就是与党建或者城市化相关题材。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而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选择了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从命题创作转为即兴发挥,从画室走进了大自然。画面从以前的宏伟壮观到现在的春风十里、水润浅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写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其偶然性,即兴创作,当面对着眼前赏心悦目的美景,内心是有感情的,带着感情去创作,结果是不可预设的。

《山谷里系列——远去的浮云》 《山谷里系列——田间》

马老师的风景同而不同,将这批风景并置欣赏时,很容易注意到他们共有的元素:藕黛色、蓝灰色亦或是那坡里黄的底色、诗意的氛围、洒脱的用笔、闲暇的点景农民。但细细品尝,又能解其中味,不仅“山谷”“古镇”“湖泊”三个系列各成系统,每幅作品的种种也都是各有所长。就像马老师2015年4月1日在大理写生时说“昨天和今天的写生,对于同样的‘岁月古镇’思考用不同的表达……”

马老师笔下的风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作画的时候也是跟着感觉走,常常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都是心灵的表达。马老师近期的风景不拘东西、不尊成法、不求绝肖,更重要的是洒脱真挚、铿锵有力、诗意盎然,就像马老师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在传统文化的给养中,运用油画材料和技法来探索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新面貌,是马老师一直所追求的。

作者简介:孙秋芳,1990.08,女,山西晋城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孙秋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马惠龙艺术态度之浅谈论文_孙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