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药学价值研究论文_曹超华

娄底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观察帕利哌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科室所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在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帕里哌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利哌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大部分患者往往存在意志与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无法与周围环境协调,且该病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会出现认知、社会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的障碍,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自杀行为[1]。因此,必须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了帕利哌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在52~83岁,平均年龄(68.64±11.58)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51~84岁,平均年龄(67.59±10.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患者均为首次发作;排除所有伴有其他精神障碍者,具有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者、药敏试验不合格者。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均可以进行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利培酮,2次/d,初始剂量为1mg/次,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加至4mg/次。

研究组采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1次/d,于早餐前服用,初始剂量为6mg/次,根据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适当可以增加药物的剂量,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2mg/次内。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评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Ⅱ)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残疾评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精神障碍越严重。同时分析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以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 t 值和X2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共出现1例嗜睡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共出现了3例嗜睡、2例便秘以及1例头晕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研究组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科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思维联想障碍、幻觉、意志行为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等,且该病具有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等特点,对于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了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利培酮作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其主要是通过对多巴胺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抑制,进而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且利培酮对于椎体外系副作用较小[3]。但在现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现阶段帕利哌酮缓释片被广泛的应用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帕利哌酮的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通过多巴胺,对于高兴奋多巴胺系统进行抑制,对亢进多巴胺的活性进行有效的抑制。同时,还能够上调低兴奋状态多巴胺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此外,在不良反应情况中,帕利哌酮缓释片在机体中很少经过肝脏代谢,降低了药物之间的互相感染,同时由于帕利哌酮能够长时间的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进而能够有效减少由于药物浓度波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根据相关研究表明[4],服用药物的数量与次数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给药的过程中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能够促使药物在服用后24h内释放稳定,以此能够进一步维持药物的疗效。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与WHO-DAS Ⅱ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精神残疾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远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利培酮进行治疗,帕利哌酮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攸村, 黄同旭. 帕利哌酮缓释剂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7,25(01):58-60.

[2]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的关系[J]. 广西医学, 2017,17(1):41-42.

[3]龚昌富, 贺英, 王捷.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8(03):47-49+73.

[4]王金成, 王朝敏, 葛怡然.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12(26):72-73.

论文作者:曹超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药学价值研究论文_曹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