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论文_黄少珍

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论文_黄少珍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防城港 538021)

【摘要】急性胃炎西医研究较中医相比,更多为深入,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中医对急性胃炎研究较少,但所起到的作用则十分显著。现今,急性胃炎临床治疗日渐重视中西医结合,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本文就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分析如下。

【关键词】急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02-02

急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药物是治疗急性胃炎的常用手段,西医以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减少复发为主。中医称急性胃炎为胃脘痛,对急性胃炎研究也取得一定效果。本次研究就对急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研究,现简单综述如下。

1.急性胃炎中西医病理病机研究

1.1 急性胃炎现代医学研究

急性胃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急性胃黏膜炎症,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细菌、药物等是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胃炎的最为关键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患者胃黏膜急性损伤,胃酸分泌增加,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1.2 中医学研究

中医认为,急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等范畴,胃络紊乱,外邪入侵体内或内邪阻滞于胃部[2]。情志不郁则致肝气郁结,肝不舒畅,横逆犯胃则痛,肝胃气逆,气机不利,则致患者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气滞血瘀,脾胃失运,胃阴不足,脾胃和降功能失调,致肝之疏泄功能紊乱,两者相互引起,患者气机紊乱,诱发急性胃炎。据相关研究[3]报道,情志、因素等因素致肝失疏泄、脾胃失运,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肝气郁结,致胃脘痛。

2.急性胃炎临床实验研究

急性胃炎实验研究中,一氧化氮有利于对胃部功能保护,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4]。动物实验[5]中,大鼠低循环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加重患者胃炎程度,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患者胃炎程度。维生素C能增强胃黏膜抗氧化功能,疾病早期能减少胃黏膜丙二酰硫脲活性物质的增加及胃附着黏液[6],促进疾病更好恢复。急性胃炎临床诊断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经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变化。在病因研究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应激因素是主要原因。相关学者[7]对急性胃炎诊断中,经超声检查后行胃镜复检,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达97%,超声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高。急性胃炎诊断时,误诊最高为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因缺乏辅助检查设备和技术水平,及查体不准确所致。

3.中西医治疗

3.1 西医治疗急性胃炎原则是要祛除病因病机[8],治疗期间适当禁食,或进流质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自身不良情绪,在根本上祛除外因。西医药物治疗急性胃炎时,多采用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抑制患者基础胃酸分泌,并采用硫酸铝药物保护胃黏膜功能。奥美拉唑是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相关学者[9]对急性胃炎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及奥美拉唑治疗,经奥美拉唑治疗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较常规治疗患者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急性胃炎患者经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预防胃病进展,防止细胞变性[10]。经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炎,雷尼替丁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咪替丁效果,且不良反应低于西咪替丁用药副作用[11]。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电针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改善胃黏膜防御功能,促进前列腺素水平增加,积极预防急性胃炎发展[12]。

3.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急性胃炎时,多根据患者病因病机,采取针对性疗法。对饮食停滞型患者,治疗原则为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外邪犯胃者,治疗原则为疏泄解表、化浊和中;痰热内阻者,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和中止泻;淤血阻络者,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拟养胃舒颗粒治疗急性胃炎,与雷尼替丁组患者相比,临床效果显著,胃黏膜损伤明显改善[14]。方中党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术、山药养胃健脾,和中理气;陈皮、乌梅、山楂促消化,开胃养胃,菟丝子养肝补肾,止泻。胃疏散的应用,缓解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及胃溃疡程度[15]。方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鸡骨香行气止痛,祛风消肿;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性胃炎患者[16],总有效率高达97%,应用疏肝理气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理气和中,补气养血。但行气药物不宜多用,会耗气伤阴,伤及胃气,影响患者康复。平胃散行气止痛、健脾和胃、芳香化湿浊,对急性胃炎患者治疗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清热解毒和胃法多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急性胃炎,方中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厚朴、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化湿;白及、海螵蛸止血、制酸,抑制胃酸分泌。对患者治疗效果高达96%,无严重不良反应。针刺疗法健脾消胀、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针刺足三里,电刺激支配胃体和胃窦的膈下迷走神经,调整脏腑胃部经络气血功能,起到止痛舒筋活络功效[17]。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俞国平[18]学者报道中,对急性胃炎患者采取胃炎散联合西药胃复安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高于西医治疗总有效率72%,且中西医联合组患者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较单独西医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赵巍[19]等学者报道中,奥美拉唑联合中药益胃合剂治疗,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张玉红等[20]学者报道中,对68例急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经奥美拉唑、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29%,治疗后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总结

中西医治疗急性胃炎在临床研究方面得到极大进展,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临床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影响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是现今临床研究治疗主要方面,对完善急性胃炎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在中西医治疗时,需不断完善患者临床辨证分型、症候分型,进一步促使患者诊断和疗效标准化、规范化和量化,建立客观参考指标及疗效判定规范。对急性胃炎患者经中西医治疗时,不仅要重视患者药物疗法,努力寻找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结合点,也应注意患者饮食、生活和情绪变化,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龚金龙.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1):674.

[2]李鹤才.胃复安和胃炎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21):157-158.

[3]何金木,卢晓敏,董明国,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200-203.

[4]俞杭叶,汪佩佩.急性胃炎的中医调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44.

[5]甘雨,郭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75-76.

[6]王焕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65.

[7]刘晏,刘定,余莉芳.疣状胃炎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106-108.

[8]李戈锐.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胃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11):83-84.

[9]缪娴.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述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15-17.

[10]张枫.辨证分型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26.

[11]侯会周,张金钟.疏降清养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395-397.

[12]刘忠杰,胡永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5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47-48.

[13]张鑫财,何晓航.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26,295.

[14]赵芳,盖丽娟.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88-1091.

[15]宋红艳.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2):34-35.

[16]杨秋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5(3):268.

[17]刘志伟.肛门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胃炎5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5):17.

[18]俞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55-956.

[19]赵巍,于强,刘战英.益胃合剂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4):256.

[20]张玉红,张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143-2144.

论文作者:黄少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论文_黄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