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 214241?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 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要求终止早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流产方式分为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人工流产组出血天数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组阴道出血量与月经恢复时间明显优于人工流产组(P<0.05);人工流产组流产率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尤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两者均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流产方式。
【关键词】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终止早孕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均属于避孕失败不得已而选择的终止早孕方式,人工流产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推广的无痛人流,即手术中配合静脉麻醉,能将手术痛苦降到最低,而药物流产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方式,比较适合被用于停经天数49d以下、正常宫内早孕的妇女,流产药物主要有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例要求终止早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具体内容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 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要求终止早孕患者,根据流产方式分为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为(24.12±3.15)岁,停经时间为35-49d,平均时间为(42.25±3.12)d。两组患者尿HCG均为阳性,无流产禁忌证,经B超和妇科检查被确诊为正常宫内人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药物流产组:采用药物流产方法,晨起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2h可进食,第3d晨起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留院观察6h即可。
人工流产组:采用人工流产方法,根据电动负压吸宫术手术流程进行,麻醉清醒后要求患者的留院观察1h[2]。
注意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抗生素口服治疗,促宫缩剂治疗3-5d,要求患者术后1月禁止性生活。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完全流产[3]:患者经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后有妊娠物排出,HCG呈阴性,B超结果显示宫内孕囊消失;不全流产:手术流产需再次刮宫、药物流产需手术、B超结果显示宫内有孕囊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出血天数、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比较
两组出血天数、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出血天数、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比较(、%)
3讨论
目前,临床将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作为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药物流产主要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米非司酮能使蜕膜细胞变性坏死,子宫颈发生软化扩张情况,米索前列醇能使子宫自主收缩,将妊娠物排出[4]。两组药物合用终止早孕效果十分显著,其会伴有轻微的疼痛感,能够避免人工流产带来的副作用,但若没有将胚胎排出干净,那么还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清宫。人工流产一般采用负压吸宫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且会配合静脉麻醉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太大的痛苦,但其费用较高,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5]。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例要求终止早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实施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组均有其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对于妊娠妇女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中应根据妇女的身体情况以及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流产方式。
参考文献:
[1] 许亚玲.米非司酮片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12):40-41.
[2] 闫春霞,冯敏,刘晓鹏等.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0,22(11):2028-2029.
[3] 孙文.米非司酮片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4):75-76.
[4] 蒋艳.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孕的临床优劣势比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0):25-26.
[5] 綦红妮,许静.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效果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5):48-49.
论文作者:张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人工流产论文; 药物流产论文; 早孕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方式论文; 天数论文; 《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