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论文_姚小波1 万开清2 刘飞1

(1四川省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2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需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胃肠镜进行检查,将2015年后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3例),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VAS评分、放弃检查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结论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中,无痛胃镜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普通胃镜,值得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镜;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临床中,食管癌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负担,给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干扰,给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临床中,对于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麻醉技术的发展,无痛胃镜诊疗术日益普及,且具有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以及更精确等特点,为众多患者和医师所认可,其优缺点及安全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本文主要以106例该疾病患者为代表,分析研究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需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重要器官均无严重疾病;均无胃肠镜检查禁忌;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表现:31例腹泻,29例呕吐,5例柏油便,25例胃泛酸,16例胃痛;疾病类型:6例食物中毒,23例慢性胃炎,20例胃病,17例腹痛,21例急性胆囊炎,19例反流性食管炎。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女比为31:22,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7±4.5)岁;体质量43~80kg,平均体质量(61.5±4.6)kg;将2015年后收拾的5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男女比为30:23,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2±4.1)岁;体质量44~80kg,平均体质量(62.3±4.2)kg;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前禁饮、禁食12h,并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时两组患者都采取左侧卧位,并在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关注。对照组患者检查前5~10min行咽喉局部麻醉,随后边插胃管边嘱患者吞咽,逐步推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无痛组患者检查时首先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鼻导管吸氧(2~3L/min),必要时可进行面罩升压供氧。接着,静脉推注芬太尼0.5~1.0μg/kg,再缓慢均匀推入异丙酚2.0mg/kg,直至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即可进行胃镜检查。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及麻醉深浅度加用异丙酚,结束或退镜时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疼痛状况、不良反应状况及放弃检查状况。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医生判断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分为5个等级。0级:患者能自由活动,无疼痛状况;1级:患者能自由活动,出现轻微疼痛状况;2级:患者出现较明显疼痛状况,但在可忍受范围内;3级:患者出现强烈疼痛,出现出汗现象,可勉强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过程;4级:患者出现严重疼痛状况,肢体冰冷,出汗明显,无法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获取的数据均使用SPSS22.2软件进行计算,最终计算结果如果P<0.05,则可以得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过程为:首先把数据输入到该软件内,并采用%?n?±s来分别表示百分数、例数以及计量。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放弃检查率0(0.0%)与对照组7(13.2%)相比明显较低(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躁动,1例咳嗽;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恶心呕吐,2例躁动,2例咳嗽。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对照组13.2%相比明显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3,P>0.05)。

3 结论

常见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其发病和患者饮食习惯存在紧密关系,常见的不良导病习惯包括过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饮食过辣过甜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进而造成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态势。当前胃肠道临床检查的常见手段是胃镜检查,在侵入检查过程中会刺激患者咽喉、肠胃等部位,致使患者出现躁动、咳嗽、呕吐等反应,所以实际中患者对该项检查的接受率并不高。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医疗诊断要求,无痛胃镜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与临床消化内科检查,收获良好成效。

综上所述,使用无痛胃肠镜行检查时,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完成检查,且操作时间更短,对患者耐受性要求低,可在胃肠道疾病临床诊断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陶云建.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51-52.

[2]史大敏,陈蓉.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19-20.

[3]杨亚忠.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131-132.

[4]张海星.消化内科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5):3325-3326.

论文作者:姚小波1 万开清2 刘飞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论文_姚小波1 万开清2 刘飞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