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出版简史1949-2019与党同行70年
文 | 本刊记者 李瑾
1952年,全国总工会撤销了上海劳动出版社、中南工人出版社、东北工人出版社,将三个出版社的骨干人员调到北京,以加强初建的工人出版社。这是上海劳动出版社部分人员,离沪前留影
一套分为上下两卷的厚重回忆录,静静地摆放在人们面前。70年的坎坷与荣耀,浓缩在每一个重新被打开的历史细节。
作为中国工人出版社建社70周年纪念文集,这部回忆录的书名最终被确定为《走向辉煌》。它所记录的充满沧桑和变革的岁月之痕,正是工会出版事业与党同行70年的发展之路。
致敬历史,拥抱未来。
今天,充满朝气活力的工会出版人站在新的起点,为亿万职工提供全方位文化服务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创建沧桑
1949年1月31日,北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队列整齐,从西直门进入城区。工人、学生高举五颜六色的小旗,高呼着欢迎口号。
两个月后,西苑机场。500发照明弹高挂空中,毛泽东身穿棉大衣,头戴解放帽,站立在一辆缴获的美式吉普车上,缓缓穿过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队列 。
从进城到阅兵,象征着北平这座古老的都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送走陈主任,吕凌子独自来到与客厅相连的阳台上,阳台上有风,晾衣架上的衣服正在随风摇摆。吕凌子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一只黑色的小鸟从她面前一掠而过。吕凌子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刘丽芳同样在阳台上站着,就在自己脚下。两位女人各怀心事,都在为同一件事情纠结。
其时,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刚刚发表15天。这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重要文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正是在这篇文稿里,毛泽东显示出夺取政权后的清醒和理智。他甚至这样写道:“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刚刚创建的工人出版社,赵树理成为首任社长。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之后,这家出版社推出的第二本书便是赵树理的《天下工人是一家》。
依仗报社具有的编辑、排字、印刷条件,《论人民民主专政》被印成了书籍,自然洛阳纸贵。这直接催生了工人出版社的创建,并且把创建时间同样确定在1949年7月15日。
刚刚创建的工人出版社,赵树理成为首任社长。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之后,这家出版社推出的第二本书便是赵树理的《天下工人是一家》。
这一年,赵树理43岁,刚刚从天津来到北平。这位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的革命作家,因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两篇小说,声名响亮。
这一年,姚汝勤刚刚15岁,在东单西总布胡同工人出版社参加工作。70年后的今天,这位离休老人身体康健,思维敏捷,住在已经加上“中国”两个字的出版社大楼对面,继续关注着工会出版事业的发展。
在姚汝勤老人心里,往事就是自己“心中的一泓甘泉”。他在《走向辉煌》中回忆说,他刚一到出版社,首长便找他谈话,告诉他扫地也是革命工作,他就这样当上了一名革命的勤务员。直到1950年8月,他被调到出版社门市部去当见习生。
门市部是一座米黄色的二层街面楼,坐落在东单北大街路西。每天早晨,姚汝勤要把书架上的书码放整齐。他回忆,当年书架上主要是马列著作、斯大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也有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及识字课本,还有不少苏联的文艺作品和思想教育丛书。
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疾病病机为患者肾气渐衰[6] 。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年轻患者心肾不交的失眠日益增多。患者心神过扰,心火偏亢,思虑过度,失眠加重[7] 。治疗该病时应注重保持患者内在的阴阳平衡,使患者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缓解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这个火热的年代,工会出版事业甫一起步,便成为影响成千上万劳动大众的“知识明灯”。
1951年初,工人出版社正式建制,组织编辑队伍,独立经营,成为全国总工会主管的司局级事业单位。随后,全国总工会撤销了上海劳动出版社(上海市总工会主办)、东北工人出版社(东北总工会主办)和中南工人出版社(中南总工会主办),抽调编辑人员、管理干部进京,集中力量办好工人出版社。
国家实施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管理,其目的是控制医疗服务中的不合理费用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规范合理。因此,医院应该将控制医保费用中的不合理支出作为主要目标,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前提是识别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将医保总额通过DRG病种进行分解后,再按照就诊人次和病种均次费用两个纬度来分析,更有利于医院对医保费用增长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接到停办命令的时候,中南工人出版社刚刚创办半年左右,分成编辑和出版两大部门。依照负责人胡甫臣的回忆,他们选了几位中南地区最著名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剪刀加浆糊,把报刊上的通讯报道汇编在一起,就成了一本可以尽快出版的书。
停办以后,胡甫臣带领十来人的队伍来到北京。“到中央一级大出版社的魅力”,让大家克服了“北方好冷好冷”的胆怯。
接着,上海劳动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人员也来到工人出版社,受到接替赵树理担任社长的陈用文的热烈欢迎。
1893年,荷兰的乌德舒恩首次引入臭氧作为饮用水处理的消毒剂。随后,臭氧在许多欧洲国家被用于水消毒。臭氧可在食品加工中以气态或含水态使用。一般而言,气态臭氧用于储存应用,而含水形式的臭氧则用于食品、设备或包装材料的表面去污。
胡甫臣一直记得,前门外便宜坊烤鸭店的全鸭席也是“欢迎项目”—先是参观焖炉怎样烤鸭,再看服务员怎样片鸭,然后便是品尝鸭肝、鸭舌、鸭四宝。同样让他一直记得的还有工人出版社的两栋三层新楼,在当时的老北京城里十分引人注目。
尽管刚刚创办,工人出版社已经在北新桥骆驼胡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印刷厂。《走向辉煌》记述称,“工厂里有严格的纪律,干活儿有定额,货量有标准,考工有级别”。胡甫臣所说的两栋新楼,东楼是编辑部,西楼则是印刷车间和装订车间,甚至添置了彩色胶印设备。
《通知》提到,对于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查认定,依法依规收缴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对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应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分清责任,按规定处置。闲置工业用地,除按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应收回的情形外,鼓励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
工会出版事业的漫漫长路,就这样悄然奠基。
工人出版社老员工周道非回忆,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国工人》,全国总工会甚至停办了同样由毛泽东题写刊名的《学文化》杂志和《工人》半月刊。
初心使命
从工人出版社成立的第一天起,“工人”就是工会出版念念不忘的“根”。
1950年2月,全国总工会决定《中国工人》杂志复刊,并交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同时,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出版发行彩色印制的《中国工人画刊》,介绍中国工人的政治、生产、学习和生活。直到今天,这种规模的以工人为主题的对外宣传,再未出现。
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工人》的第四次启动出版。革命斗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让这份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历经坎坷,注满了红色基因。
1924年10月,《中国工人》创刊,没有发刊词,甚至没有主办者的粗略描述。第1期杂志共36页,定价铜元4枚。按照当时的物价,4枚铜元可以买1斤青菜。
从第1期开始,《中国工人》的撰稿人就大多是中共高层领导人和工运领袖,包括邓中夏、罗章龙、赵世炎、刘少奇、瞿秋白、项英、林伟民和李立三。
出版5期后,《中国工人》失去了消息。直到1928年12月复刊时,这份杂志把自己定位为 “全中国工人的灯塔”,并新设“镰刀与铁锤”栏目,记述各地工人生活、工运动态。
这一次,《中国工人》连续出版了8期。最后一期杂志上,刊登了一则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委员会征求编辑工人读物文稿的启事,包括征集工人补习学校课本和工人教育小丛书。
11年后—1940年2月7日,作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物,《中国工人》在延安第二次创刊,毛泽东题写刊名并亲自撰写发刊词。
1941年3月,囿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中国工人》在延安停刊。但是,这篇《〈中国工人〉发刊词》最终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文献。
该设计的优越性是在子站服务器、主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相关服务器配置好各类应用对应的数据模型的前提下,当岸基用户或船舶工作站有应用请求时,可快速、高效地从分布式数据库中准确提取数据,避免遍历数据造成船舶数据网络拥堵、耗时等。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杂志设立了时事政治、思想修养、文艺和群众工作四个组和一个办公室,共约50人。工人出版社老员工周道非回忆,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国工人》,全国总工会甚至停办了同样由毛泽东题写刊名的《学文化》杂志和《工人》半月刊。
地方工会出版机构停办和《中国工人》杂志复刊以后,工人出版社成为工会出版的唯一重镇,编译出版有关工人运动、工会工作、工运历史、劳动经济、人物传记、工人文艺、工人画报等书籍,每年出书150多种。
1950年《中国工人》复刊
《把一切献给党》封面(1953年版)
吴运铎与工人出版社职工合影
工人出版社编辑何家栋采访赵一曼的姐姐
今年已经90多岁的胡甫臣老人,当时在出版工会读物的第一编辑室。年轻编辑冲劲十足,写信联络苏联工会出版社和青年近卫军出版社,请求尽早提供选题计划和样书,以便尽快翻译出版。得知苏联出版过《马恩列斯论工会》,工人出版社也选编起来,找到全国总工会翻译组帮助翻译,再去请马恩列斯编译局帮助校核,出版后受到工会干部的欢迎。
让工人出版社至今引以为傲的是,还有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的出版。
从合唱团到京剧团,从打篮球到练双杠,工人出版社的员工业余生活“健康精彩”。姚汝勤回忆说:“这样一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我在党的关怀下渐渐地成长起来。”
邓颖超曾经这样说:“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红岩》等书中汲取过力量源泉,找到人生的路标?”
能够与这两本经典红色图书相提并论,足见《把一切献给党》分量之重。在曾经担任过工人出版社副总编辑的赵长安看来,它的出版过程,凝结着老一辈工会出版人的心血。
4次负重伤,身上有200多处炸伤,4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他的巡回报告感动了每一位听众。
时任全总主席赖若愚找到吴运铎,要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可是,吴运铎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五年级,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工人出版社编辑何家栋成了这位特殊作者的影子,甚至把他拉到自己的住处,教他如何回忆,哪些要重点多写。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机构是进行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桥头堡”,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体制不健全,为后续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如下:管理机制不健全,上级主管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存在“扯皮”“推诿”的情况;考察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考核程序,存在“暗箱操作”和任人唯亲的现象;惩罚机制不健全,奖惩程序和方法不公开,缺乏透明性。
从白天到夜晚,吴运铎写完一页,何家栋就修改一页。慢慢地,吴运铎有些入门了。他后来回忆说:“我幸运地遇上了何家栋这位呕心沥血的编辑。”
只有6.8万字的《把一切献给党》出版后,在中华大地产生了巨大冲击波,震撼着千千万万读者的灵魂。根据中国工人出版社的史料记载,这部自传体小说累计发行超过700万册,被译成俄文、乌克兰文、蒙古文、朝鲜文、日文、英文等多种语言出版。
将近30年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82年再次播出《把一切献给党》,当年读过此书的老读者激动不已,奔走相告。更多的年轻工人给吴运铎写信,表达自己虔诚的崇敬。1983年3月,张海迪第一次见到吴运铎,请求老人能够送一本《把一切献给党》,因为自己就是把它作为精神支柱“才活到今天”。
整个上世纪50年代的工会出版,充满活力与激情。工人出版社的革命回忆录轰动社会,除《把一切献给党》外,《我的一家》发行441.95万册,《狱中纪实》发行215.85万册,《老共青团员》发行137.93万册。《中国工人运动文献汇编》和《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的出版,更为中国工会保留了工人运动的珍贵史料。
思想飞扬
1959年,宋庆龄为《中国工人》撰写文章,题为《马列主义的胜利万岁》。同一年,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夏衍的著名作品《包身工》。
然而,众所周知的政治时局风云变幻,让工会出版陷入坎坷。
85%以上企业的设备水平处于地区先进水平之上,86%以上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地区先进水平之上,49%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其年产值的0.5%以上,拥有强大的硬件优势。且石排镇采取的全民免费教育模式,使得当地的义务教育由九年增加到25年,并荣获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此外,相关产业具备了一定的生产性配套服务基础,比如东莞检验检疫局石排检测基地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支持。且拥有发达的配套交通和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1961年,《中国工人》停刊。工人出版社对外保留牌子,没有出版新书。
1983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工人出版社恢复建制,从《工人日报》独立出来,这是恢复建制时,工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甫臣在庆祝大会上讲话
1962年,工人出版社组织创作的长篇小说《刘志丹》写完第五稿。依照《中国工人出版社大事记》的记录,当年夏天,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期间,康生诬蔑《刘志丹》是“替高岗翻案的反党小说”,耸人听闻地提出“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
1966年年底,在《工人日报》被造反派查封的同时,工人出版社也停止运行,工作人员下放到河南省息县“五七”干校劳动。
工会出版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当拨乱反正的改革春天到来之时,工人出版社重新迎来了自己的生机。
1978年10月6日,《工人日报》复刊,工人出版社作为报社的出版部同时恢复。
随着工会出版再入发展航道,小说《刘志丹》的命运引人关注。在中共中央批复中组部《关于为小说〈刘志丹〉平反的报告》以后,全国总工会召开平反大会,胡耀邦审定了报道稿件的内容。全总党组决定,为因《刘志丹》小说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档案中存有的有关结论、个人检查等材料一律撤回销毁,小说《刘志丹》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更多的发展机遇接踵而来。
1993年1月,《中国工人》杂志再度创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之题词:“坚持党的基础路线,为职工群众服务。”
1983年7月,胡乔木致信郝建秀和倪志福,提出“团中央能把中国青年出版社办好,何以全总竟不能把工人出版社同样办好呢?”他要求工人出版社必须大大加强,充实人力,立即“完全独立出来(包括党组)”。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4年成为工人出版社恢复建制后的第一年。当年年底,再版的《中国工人阶级》(原名《本色·传统·使命》)累计发行580万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发行370万册,《中国近代史》发行190万册。
进行营改增之后规定,如果土地所有者转让土地的使用权,或者是土地的使用者将土地归还土地的所有者的话也免除增值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使用者的顾虑,从而实现激发土地的使用者利用土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开发建设,同时不对生态资源和植被进行破坏。
工人出版社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便是1987年夏天出版的长篇小说《血色黄昏》。
3.综上所述,文明施工带动安全,安全保证了文明施工,文明施工又将有利企业信誉提高,这种因果连带作用说明了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不可分的关系。
至少整整5年时间,杨沫之子马波(老鬼)四处奔走,寻求出版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八年》。这部45万字的书稿在各个出版社和文学刊物间辗转流传,皆被拒绝。当工人出版社编辑岳建一找上门讨要书稿时,老鬼几乎是抱着绝望的心态与他见面。
30年后,岳建一这样回忆自己当年读罢《八年》的感受—“已难言清,只记得被震撼得昏天黑地”。最终,书名确定为《血色黄昏》。
1987年6月的一天,岳建一骑着自行车去找老鬼,送去20册样书。俩人在长安街边碰面时,华灯已经亮起。老鬼翻看《血色黄昏》,激动到语无伦次,把岳建一紧紧抱住。随后,《血色黄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工人出版社连续7次印刷,达40余万册。
在对大级别浪形进行划分后,我们对明年的行情有了个最基本的判断和掌握。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当前的小级别的浪形如何来进行划分。
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工人出版社成为现代文化思潮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者。从《美国人谈生活艺术》到《中西500年比较》,从《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文库》《艺术哲学译丛》到《生命哲学译丛》,这些书籍都深深影响着一代读者。《编辑人的世界》引进以后,成为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理念接轨的“教科书”。
与此同时,面向亿万职工群众的思想引领需求,政治理论读物成为工会出版的重中之重。
鉴于此,笔者对倒置A2/O工艺系统的硝化效果、反硝化脱氮效果和反硝化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脱氮除磷效果的潜力,旨在为污水厂的生产运行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一年以后,《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进入出版程序。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批复要求,“认真审核书稿,做好编辑出版工作,保证出书质量”。
综上所述,优化基于B/S架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必须设计完善的管理平台,细化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断健全数据库管理系统。
此时,工人出版社已经改名为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在筹划建造自己的综合业务楼,规划总建筑面积8724平方米。在丢掉了闹市中心的办公楼和印刷厂之后,工会出版的阵地建设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一年7月15日,前身为《大众日报》的《工人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这个日子最终会同样成为中国工会出版史上的“原点”。
截止到1998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先后组织出版了《邓小平同志论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邓小平治国艺术》《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邓小平工人阶级与工会思想研究》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光辉的旗帜,行动的指南—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职工读本》的出版,更为出版社首次摘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职工群众发展变化形成的新需求,工会出版必须顺应时代,确立自己新的目标和方位。
改革时间
12年前,吕厚燕成为重大选题《中国工会读本》的责任编辑。这本以图文形态呈现出的中国工会历史图书,试图绘制中国工运史的壮阔画卷,打造成为工会图书的扛鼎之作。
从2007年到2008年,吕厚燕“恶补”工会知识,走访各地工人运动纪念馆,遍访工运史专家学者。在她的工作电脑里,“工会读本”的文件夹存入了上千个文件,总量将近50G,编辑笔记亦有几万字。为了确保出版进度,她甚至错过了陪着女儿观看北京奥运篮球决赛。
作为中国工会十五大的献礼出版物,《中国工会读本》正式出版。5000余幅老照片里遴选出的645幅图片,让这部厚重的中国工会历史图书真实记载了岁月的沧桑。
2014年,吕厚燕病逝,享年43岁。在她的遗物中,还有那张北京奥运篮球决赛的入场券。一代又一代工会出版工作者,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从举办“中国劳模—时代领跑者”大型摄影展到为汶川地震灾区赠送防疫减灾读本,从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指定教材丛书(45本)到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系列教材(20本),工会出版围绕工会工作大局精准发力,受到各级工会组织的良好评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职工群众发展变化形成的新需求,工会出版必须顺应时代,确立自己新的目标和方位。
2008年1月3日,全总机关大楼,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在举行。时任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同志为职工书屋揭牌,标志着由全国总工会主导推动的这项职工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工会组织将在职工身边打造一方阅读知识的净土。
这年夏天,100多万册、总价值3200余万元的图书从北京发出,1000家全国工会示范性职工书屋在各地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正围绕职工书屋蓬勃开展。职工群众骄傲地说,“又有了属于咱们的学习站和活动站”。
至此,曾经低迷的职工读书活动触底反弹。在全国总工会10年建设超过1万家示范性职工书屋的带动下,各地工会相继投资建设不同规模的职工书屋达10万家,覆盖6000余万职工和农民工,有效缓解了一线职工、农民工阅读学习条件不足、读书难、读书贵等问题。
2019年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到中国工人出版社调研,充分肯定了职工书屋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打造职工书屋品牌、更好地发挥作用寄予厚望。
以职工书屋建设快速推进为标志,注入新动能之后的工会出版事业呈现勃勃生机。
2019年2月,新一年度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公布,中国工人出版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职工状况丛书》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丛书》双双入选。
从2015年起,《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18种)、《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丛书》(20种)、《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6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研究丛书》(7种)和《转型闯关》相继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形成高水平文化方阵。
今天,以图书出版为主体,以职工书屋和《中国工人》杂志为两翼,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已经形成。《走向辉煌》里描绘的工会出版蔚蓝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阅读系统正在加快建设。它将集阅读网站、APP、微信端、数字一体机等多种软硬件终端于一体,图书、期刊、有声书等精品特色阅读资源动态更新,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享受“一人一书屋,无处不阅读”的工会文化服务。
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工人出版社展台为读者带来一场知识盛宴
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正在加快建设。它将充分利用工会出版的知识资源和作者资源,推进工匠精神传播和工匠技能传授,构建集在线教育和技能课程开发、协作式学习社区于一体的交流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线上+线下双向链接”的智慧学习空间。
全国工会网上练兵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它将把海量的工会工作知识、流程和方法进行题库化,通过游戏闯关、仿真模拟、网上比武等形式,搭建起工会工作者储备知识、提升技能的“指尖竞技场”。海量工会图书资源,就是海量题库的重要支撑。
中国工会数字资源总库正在加快建设。它将自主研发大国工匠工作法视频课程,加工制作工会知识有声资源体系,组织录制职工思想引领“微课堂”,进而整合工会和企业制作生产的数字资源,探索共建共享,努力打造最大的工会数字资源图书馆。
70年前,草创而生。
70年后,根深叶茂。
今天,工会出版事业正以全新的面貌,以文为魂,点亮亿万职工的精神世界,让亿万职工的美好生活充满知识书香。
今天,新时代的出版工作者,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努力用更优质的图书文化产品,在担当作为中做出工会出版工作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