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健全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证分析论文

创新模式健全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证分析论文

创新模式健全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证分析

毛玉娟

摘 要: 基层治理的重心在乡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一批乡村治理的成功范例脱颖而出,甘肃张掖就是其中之一。张掖乡村治理成效显著的实践及特点是注重乡村治理顶层设计、突出乡村综合治理、着力筑牢乡村治理网络、优化乡村治理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创新乡村治理、培育特色亮点等。“张掖经验”的实质在于做到了乡村治理的五个坚持,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以及“共建共治共享”。

关键词: 创新;乡村治理;实证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

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值得全球探讨的永恒话题。在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式提出使得“中国的乡村治理”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一批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脱颖而出。这些地区并没有因为经济社会的相对落后终止对乡村治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而是立足现实,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乡村治理的先进理念、实践经验、治理模式,并结合本土特色,因地制宜、融会贯通,走出了各自颇具成效的乡村治理之路,实现了区域内的乡村有效治理。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当下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更好地把握乡村治理规律、探求现代化乡村治理路径,尤其对激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具有弥足珍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本文探讨的甘肃张掖就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成功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证之一。

一、张掖乡村治理生态概述

张掖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全市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五县一区,总面积为40874平方千米,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38个民族。据官方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人口总数为1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仅为46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85万人。由此可见,张掖有64.88%的人口常年居住在五县一区93个乡镇的904个行政村。这意味着,张掖乡村治理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另外,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张掖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范围内一直处于中后位次,在全国范围内更是处于垫底状态。张掖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意味着张掖乡村治理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此外,由于张掖辖区内共有数十个少数民族,还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县。牧民为了放牧便利,常年分散居住,这更使得该县的乡村治理任务艰巨,难度较大。然而,正是在张掖这样一个治理人口基数相对庞大、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治理对象综合素质和文化程度偏低、治理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农业城市,近10余年来却实现了乡村的有效治理,走在了兄弟城市的前列,成为全省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个中原因值得思考和分析。

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 ………………………… 陈丽曼等(3):393

二、张掖乡村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成效

1.张掖乡村治理创新的实践及特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逐级落实责任,量化分解任务,从严落实规定,扎实排查化解乡村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构建立体式乡村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乡村综治基础工作水平,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力确保了全市五县一区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乡村有效治理。概括而言,张掖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总体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乡村治理顶层设计,坚持相关责任部门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坚持把乡村有效治理纳入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围绕乡村治理工作难点、重点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治理责任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及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部门不断加强治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预警机制,规范决策机制、创新督查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形成了超前预警、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督查有效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2)突出乡村综合治理,着力筑牢乡村治理网络

党的十九大以来,张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统一高效的乡村治理决策指挥系统、打防管控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专群结合的乡村治安防范网络和协调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综合治理格局”。乡镇、村(社)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度得到了有效加强,实现乡村治安防范工作的自我组织、自我治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政治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处置各类乡村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张掖乡村多年未发生重大政治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2015年,26岁的青年导演毕赣,凭借其编剧导演的电影《路边野餐》,斩获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等奖项。3年后,他携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归来。

为提高乡村治理工作质量,近年来,张掖重点加强了一办(综治办)、一庭(法庭)、两所(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乡村治理机构设置、硬件设施、工作机制三规范。在全市93个乡镇全部配齐配强了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择优录用了乡镇、村社综治专干。村委会全部建起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联防“五位一体”的综治领导小组,逐步实现了乡村治理工作人员由“兼”到“专”的转变。并通过警务机制改革结合撤乡并镇,选拔专业干警充实乡村警力,建立与新农村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实现了乡村警务工作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此外,各县区在每个乡镇都组建了“治安联防大队”,在每个村落组建了“治安联防中队”,在每个社组则设有“治安联防小队”或“综治中心户长”等,使得专兼结合的治安联防队伍遍布全市各个乡镇、村落,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4)创新乡村治理,培育特色亮点

创新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创新迫在眉睫。近年来,张掖按照“破难题、创特色”的乡村治理思路,从调查研究入手,借助专家学者高端指导,大力推进“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把全市93个乡镇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实现对网格内村民的多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并结合农村“四化”建设,利用“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建设,通过生产专业化联系农民、生活社区化管理农民、环境田园化凝聚农民、头脑知识化武装农民,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新路子。此外,按照“一县区一特色亮点”的乡村治理工作思路,各县区积极加强乡村治理的典型培育,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乡村治理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大胆创新、开拓进取,陆续培育出“四级七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情理法诉工作机制”“一庭三所联动工作模式”“民情快递工程”“和事佬协会”“五纵十横十大调解体系”“乡村特殊人群管控35X工作法”“乡村虚拟专门学校”“乡村社防人防技防交叉式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智慧之眼”“互联互通乡村信息共享平台”“乡村治理动态管控体系”“乡村治理应急处置体系”“农村社区化管理”“乡镇党代表工作室”“乡村平安家庭”“五级调解网格(县—乡镇—村落—社组—综治法治中心户)”“乡村专业矛盾调解委员会”等乡村治理的特色亮点。这些治理特色形式多样、各具亮点,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使张掖乡村治理始终走在甘肃省前列。

2.张掖乡村治理创新的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创新和大胆实践,张掖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全市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具体而言,张掖乡村治理创新的成效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

(2)推动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进程,提升了乡村治安管控能力

为保证乡村治理工作实效,张掖非常重视乡村社会的综合治理。首先,近年来,张掖市各个县区均着力构筑了“专群网”,建立了乡村治安防范“防护墙”。在各个乡村建立“警务室”,按照“大村一警、中小村多村一警”配置警力,形成了派出所干警、乡镇综治联防大队、村社“十户联防”小队联动模式,提高发现、控制、打击乡村暴力犯罪的能力。其次,各县区、乡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思路,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落安装简易技防设施,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安装红外智能报警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构筑“技防网络”,联通乡村治安防控“千里眼”,全面提升了乡村治安防控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张掖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省委的“雪亮工程”和“网格化乡村治理”思路有力改进和提高了乡村治理关键节点和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防范水平。五县一区各个乡镇已连续多年未发生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全面提升了全市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

(1)推动了乡村治安的组织化进程,维护了乡村的政治稳定

(3)优化乡村治理配置资源,提高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

味觉,是人类最早发掘出来的感觉之一,味觉记忆更是人们对于成长生活的一个印记,承载着岁月的温情。一个可以称为老字号的食品品牌,绝对是美味与文化叠加的产物,更是地道吃货刻进心头的爱好。

(3)推动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化进程,乡村治理基础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

影响乡村有效治理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多年来,张掖始终坚持把源头治理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治本抓源,从深层次上解决影响乡村治理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比如,完善乡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治理主体责任,畅通村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管理平台等工作,将乡村治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基层。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比如,上访接待和矛盾纠纷化解,张掖更是本着追本溯源的基本原则,建立乡镇领导干部主动深入村社(组)常态化机制和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将上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既节约了治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乡村治理张掖经验”的深层探讨

1.坚持“源头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内生动力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是党的十九大关于如何做好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张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指导思想,按照治理领导下移、力量下移、措施下移、责任下移的工作要求,加强乡村综合治理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乡村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乡村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权责明确化、督办动态化、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准确化,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乡镇政府负责、全社会协同、全体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格局,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社会化进程,全市乡村治理基础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张掖还通过建立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的“新型乡村治安防范网络”,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的群众化进程。近年来,村民的安全感和对乡村治理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2018年8月,笔者在全市93个乡镇进行了随机抽样民意调查,村民对当前乡村治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高达95%。

2.坚持“系统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核心要义

张掖始终把乡村治理置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推进,把乡村治理工作融入到“五位一体”的大视野来打造,将治理工作渗透到各县区、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去做,并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3.坚持“综合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之举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政府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统筹作用,综治部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守土”职能作用,社会组织、村委会、农民协会互联、互补、互动的积极作用,为维护乡村长期稳定提供不竭动力。

在实践提升阶段,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去大学实验室,利用蛋白纯化系统对样品进行纯化,录成视频。课上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凝胶色谱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接着,要求学生判断流出来的物质是血红蛋白,由此过渡到SDS-PAGE电泳的教学。

4.坚持“依法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张掖紧紧抓住法治这个根本手段,树立依法治理理念,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安排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和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问题,努力把乡村治理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5.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终极目标

乡村治理工作中,张掖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把农民的强烈呼声、迫切愿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有力支持紧密结合,树立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意识,依靠村民共同建设乡村、共同治理乡村。同时,坚持乡村发展为村民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乡村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真正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概念表征过程来看,是否正确理解“基因”概念,不仅需要准确提取概念中的关键词,如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而且还需要理解关键词的正确含义,进而能够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抽象概念的内涵。本研究以表征理论为基础,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的相关内容为素材,编制了“基因概念表征调查问卷”,在征求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试验,其效度和信度经检验,均达到要求。问卷设计细目表见表2。其中“有氧呼吸”概念表征问卷细目表及编制具体参见张素燕等人撰写的《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有氧呼吸”概念表征的研究》。

李攀攀(1996-),男,四川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E-mail:2381702292@qq.com。

参考文献

[1]陈文胜.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J].公共管理学,2018(05).

[2]周航.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8-02-06.

[3]李晓.法治中国进程中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7.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7.0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57)]

(作者单位:中共张掖市委党校)

标签:;  ;  ;  ;  ;  

创新模式健全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