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江泽民论文,胡锦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07-06-12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99(2007)03-0076-04
一、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三次飞跃及其历史背景和历史使命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执政基础空前巩固;作为其反映的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也经历了三次创新性、开拓性的飞跃和发展。
(一)邓小平:否定“文革”,拨乱反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一次飞跃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克敌制胜的可靠法宝和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亲自创立了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此基础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一次飞跃是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后拨乱反正的实践中实现的。
“文革”结束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为了调动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就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第一次飞跃是历史背景和历史任务。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影响深远。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邓小平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 P159把统战工作的重点转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是我国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正式做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力量的科学论断。
从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看,在拨乱反正中为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受害者平反、为地主富农摘帽子等,都是邓小平同志在实践中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
邓小平同志否定“文革”,拨乱反正的实践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二)江泽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二次飞跃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二次飞跃,是以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为标志的。
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建国初期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合法性依据。但这个依据不具有永恒性。靠打江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坐江山,不能永远地靠打江山来坐江山;如果是这样,那和封建社会就没有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发展,打江山这个执政的依据必然淡化和弱化。在国内发生了那个政治风波,国际上发生了苏东剧变,我们国家又一次面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制裁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来巩固和发展人民的事业。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统一战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主题、任务以及多党合作、知识分子、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海外、人民政协等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他特别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调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着重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努力为知识分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具有突破性亮点的,是江泽民同志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进一步深化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而这一切的基础,前提,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它不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三)胡锦涛:建设和谐社会——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三次飞跃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三次飞跃,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思想为特征的。
把和谐社会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来看待,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但具体地历史地看,就能理解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把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中的作用,是提出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背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也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这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思想、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三次飞跃的历史背景和其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解决了党和国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也解决了统一战线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眼光、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二、三次飞跃的特点特色
(一)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特色
首先是朴实性。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首先的特色特点,是朴实性。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长篇的论著,没有艰深的逻辑,有话就说,实话实说,可长可短,简明扼要。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2] 13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3] 372“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3] 110“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2] 49……用简单切实的话语,解决实际具体的现实问题,这是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特点。
其次是应急性。十年“文革”,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党的组织,党的队伍,当然党的统一战线也遭到了致命性的破坏。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就是为了解决“文革”后我们党面临的巨大的社会历史问题而作出的决策。
再次是鲜明性。敢作敢当敢负责,敢说敢为敢行动,这就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为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平反,为右派平反,为地主富农摘帽子,为知识分子唱赞歌,和资本主义打交道,学习资本主义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坚决地毫不妥协地要求港澳回归,在“文革”后的那种形势下,除了邓小平同志,还有谁敢这么做?还有谁能这么做?还有谁会这么做?它在“文革”后哪个特殊的年代里,起到了力挽狂澜,凝聚人心,团结人民,振奋民心的作用。
(二)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特色
首先是党性。不是说其他领导人的统一战线思想就没有党性,而是说,江泽民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凸现出了强烈的党性色彩。这个时代背景就是,在苏东剧变的大环境影响下,在国家经过40多年和平发展之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问题被历史提到桌面上来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价值定位,也解决了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具有强烈的党性色彩。从党的利益出发,为党的事业着想,这是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特点。
其次是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三个“中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的民族性。出发点是中国,落脚点是中国,一切都从中国的国家利益考虑,为中国的发展筹划。
再次是开拓性。党性,就内在地包含“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意思。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这没有错。但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如果一直还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虚幻的目标上,就会丧失自己的执政基础。我们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有强大的力量。
(三)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特色
首先是时代性。胡锦涛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时代的主流是什么?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和这一主流是完全契合的。放眼全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地区冲突、民族冲突、经济冲突——此起彼伏,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为什么?就是因为适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
其次是广阔性。广阔性是说,胡锦涛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统一战线这个党的阶级斗争的武器成为一种意识社会。
再次是必然性。环顾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把党的统一战线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建设和谐社会,是必然的选择,是历史的潮流。
三、三次飞跃的辩证关系
三次飞跃是什么关系呢?是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们分析传承和联系。
第一,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恢复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本来面貌。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服务于我们党的目前和最终目标,这是毛泽东同志历来的思想,也是统一战线的一贯目的。“文革”之后,邓小平同志在统一战线的具体策略上并没有创造什么全新的理论体系、理论观点,他仅仅是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统一战线要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民族崛起服务。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斗争,不是仅仅“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奋斗的目的就发生了变化,自己有权力去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了。我们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集中一切力量搞建设。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而且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恢复。
第二,江泽民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忠实继承。
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挽救民族,振兴中华。他革命的目的在于此,搞改革开放的目的也在于此。只有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振兴中华的事业。江泽民同志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正是邓小平同志的夙愿。江泽民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忠实继承。
第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忠实继承。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要以人为本,社会全面发展。这是对邓小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我们再看创新和发展。我们说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历了三次飞跃,就是指它每一次都有创新,自身都在发展。
首先,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历史环境下的创新。
理论创新,并不都是必须说了别人没有说的话才是创新,还要看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由什么人说什么话。可以说,仅仅从纯粹的理论研究的意义上看,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并没有什么突破,他仅仅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恢复了生活常识,用专业术语叫做唯物主义,用通俗的话说是吃饱了才能唱歌,人多好办事。但是我们要说,评价是否创新的角度并不只是一个。固然,对于理论家的理论创新来说,关键是要能够提出科学的有意义的全新观点和体系,但对于政治家来说,他的创新则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运用人类已有的理论和智慧,去解决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
其次,江泽民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体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创新。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主体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第二次飞跃。说它是飞跃,我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它的提出解决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建设发展问题,而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解决好党的建设发展问题,就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的基础。二是它在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下,艰难的国内条件下,成功地指引我们摆脱了困境,走向了坦途。
再次,和谐社会理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在新世纪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
建设和谐社会,创立和谐世界。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致好评。为什么?就在于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反映了世界历史的潮流。统一战线作为一个斗争的手段,其价值决定于其奋斗目标,目标错了,手段越是正确,错误的后果就越严重。“文革”调动了全中国人参加,“统一战线”可谓广泛,但后果却更加严重。和谐社会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兼顾、强调社会、世界各个方面的利益,强调和平合作和谐和睦,是社会和世界各个方面的共同愿望,是中国从孔子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大同世界、共产主义等社会理想的现实反映和实现途径,也是包括发达国家人民在内的共同理想。这个包容性、广阔性、现实性是对于统一战线理论的最大的创新。
标签:统一战线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胡锦涛论文; 邓小平论文; 江泽民论文; 胡锦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时政论文;